摘要:很多初一初二家长习惯盯着孩子的英语分数:“这次考了110,下次争取115”,却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真相——初中英语的差距,从来不是靠初三突击拉开的,而是藏在初一初二的“知识积累”里。等到初三再想补,时间和精力都不够用,因为那些能考接近满分的学霸,早在低年级就完成
很多初一初二家长习惯盯着孩子的英语分数:“这次考了110,下次争取115”,却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真相——初中英语的差距,从来不是靠初三突击拉开的,而是藏在初一初二的“知识积累”里。等到初三再想补,时间和精力都不够用,因为那些能考接近满分的学霸,早在低年级就完成了远超课本的储备。
一、别被“分数相近”骗了:初一初二的“隐性差距”,初三会彻底暴露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初一英语能考110分(满分120),和班里顶尖学生分数差不多,就觉得“孩子英语没问题”。但实际上,分数背后的“知识储备差”,会在初二下学期或初三集中爆发。
• 学生甲:不仅背熟课本单词,还会主动积累课外阅读里的生词、固定搭配,比如在看英语短文时记下“take care of”“in order to”等短语,甚至整理课本里没讲过的“宾语从句特殊用法”;
• 学生乙:只背老师要求的课本单词,课后从不主动拓展,遇到陌生短语或句型,觉得“不考就不用记”。
初一考试因为知识点简单、考查范围有限,两人都能考110多分,看似水平相当。但到了初二,随着语法难度升级(如定语从句、时态混合运用)、阅读篇幅变长,差距立刻显现:学生甲依然稳定在110+,学生乙却经常掉到90分左右——不是孩子变懒了,而是初一初二积累的“隐性差距”,终于在难度提升后暴露了。
更残酷的是,这种差距到了初三很难弥补。就像有位初三家长问我:“孩子稳定考110,怎么才能到115?”我坦诚回复:“很难。”因为从110到115,看似只有5分,实则需要填补成百个零散知识点——可能是课本外的高频生词(如“occur”“available”),可能是易混淆的固定搭配(如“in charge of”和“in the charge of”),也可能是语法细节(如“过去完成时的时间标志”)。这些都不是初三靠刷题能突击补上的,需要初一初二慢慢积累。
二、初中英语的核心:不是“考什么学什么”,而是“按中考要求提前储备”
很多孩子英语学不好,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陷入了“课本局限”——只学老师讲的内容,只背课本上的单词,却不知道初中英语的“考点范围”远大于“课本范围”。
中考英语的考查特点,决定了初一初二必须“提前储备”:
• 词汇量:课本要求的词汇量约1600个,但中考高频词汇通常在2000-2500个,多出来的500-900个,需要靠课外阅读、专项积累补足(比如“environment”“convenient”等词,课本可能不重点讲,但中考阅读常出现);
• 语法:课本语法是“零散分布”的,比如初一学一般现在时、初二学现在完成时,但中考会考查“时态混合运用”(如一般过去时与过去完成时的区别),需要孩子提前梳理语法体系,而不是等到初三再汇总;
• 语感: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的“语境理解”,靠的是长期朗读和阅读积累。比如有的孩子能快速读懂短文,不是因为“看得快”,而是因为平时读得多,对英语句子结构、固定表达更熟悉,这是短期刷题练不出来的。
所以,初一初二学英语,不能再用“小学思维”——只满足于“完成作业、背会课本”,而要按中考要求“主动拓展”:比如课本单词要背,课外高频词也要记;课本课文要读,简单的英语短文(如《书虫》入门级)也要看。只有这样,到了初三面对难度升级的试卷,孩子才能游刃有余。
三、初一初二英语提分:三步走,扎实积累不费力
很多家长想帮孩子积累,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其实不用搞复杂,每天花20-30分钟,做好三件事就行,核心是“吃透课本+适度拓展”。
1. 用《教材帮》打牢基础:把“零散知识点”变成“系统储备”
《教材帮》这类教辅书的优势,是把课本里“隐藏”的知识点整理得很清晰,家长可以引导孩子:
• 每天10分钟记核心:比如学完一个单元后,对照《教材帮》的“词汇表”,不仅背课本单词,还要记“拓展词义”(如“break”除了“打破”,还有“休息”的意思,短语“break down”表示“出故障”);
• 每周1次理语法:比如学完“一般过去时”,让孩子看《教材帮》里的“语法解析”,把“时间标志词”(yesterday, last week)、“不规则动词表”整理在笔记本上,避免“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把课本里“零散的知识点”,变成“系统的储备”——比如提到“时态”,能立刻想到“每种时态的用法、标志词、动词变化”,而不是只记得“老师讲过”。
2. 大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比“刷题”更有用
很多孩子觉得“朗读没用”,其实朗读是培养语感最省力的方式。家长可以要求孩子:
• 每天10分钟,大声读:比如早上或晚上,对着课本读单元对话、长课文,重点读“有难度的句子”(如带从句的句子),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语调;
• 读完后“复述”:比如读一段短文后,让孩子用英语简单说“这段讲了什么”,不用追求完整,能说出关键词就行(如“Tom went to the park with his friend, they played football”)。
长期坚持,孩子会对英语句子结构更敏感,比如做阅读理解时,能快速抓住“谁做了什么、时间地点是什么”,完形填空也能凭语感选出“搭配正确的选项”,这比死记语法规则更高效。
3. 做“基础题”练扎实:先练“知识点掌握”,再练“综合能力”
初一初二不用急着做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综合题”,重点先练“基础题”:
• 优先做“单词拼写、语法填空”类题目:比如针对当天学的单词,做10道拼写题;针对学的语法,做5道语法填空题,确保“学一个会一个”;
• 做错的题“及时整理”:比如单词拼错了,把正确拼写和词性记在笔记本上;语法错了,标注“错误原因”(如“时态混淆”“介词搭配错”),每周复习一次。
等到孩子能轻松应对基础题,再慢慢增加综合题的练习——这时候孩子会发现,因为知识点掌握得牢,做综合题时“不会因为单词不认识、语法不懂而卡壳”,正确率自然会高。
写在最后:初一初二的“积累”,是初三的“底气”
初中英语不是“冲刺型”学科,而是“积累型”学科。初一初二偷的懒,会变成初三的“吃力”;初一初二下的功夫,会变成初三的“轻松”。
家长不用太焦虑,也不用给孩子安排太多任务,每天20-30分钟,做好“记基础、练朗读、做错题”这三件事,坚持两年,孩子的英语储备会远超同龄人。等到初三别人忙着补漏洞时,你家孩子就能专注于“拔高提分”,这才是英语学习的“正确路径”。
来源:月落星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