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尧学是湖南澧县人,早年在老家的水电站做过两年测绘员。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一路深造,最终在日本东北大学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回国后,张尧学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任教,短短五年就从普通教师升到了教授,还成了博士生导师,后来又兼任了系
近日,已卸任八年的前校长,如今已72岁的张尧学本应安享退休生活,却因涉嫌违法违纪被正式调查。这位高龄前高校领导为何在卸任多年后被查?我们一起来看看。
张尧学
张尧学是湖南澧县人,早年在老家的水电站做过两年测绘员。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一路深造,最终在日本东北大学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回国后,张尧学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任教,短短五年就从普通教师升到了教授,还成了博士生导师,后来又兼任了系里的副主任。
在科研领域,张尧学曾有过亮眼成绩。1995年他主持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网络路由器,还推动了这个产品的产业化,算是中国计算机网络技术早期研究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写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至今还是国内计算机领域的主要教材。2007年,张尧学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头衔足以证明他在专业领域的认可度。2014年,他带领团队拿下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个奖项含金量极高,1999到2013年的十五年里有十年都处于空缺状态。
但这份高光荣誉却让张尧学陷入了巨大争议。有IT工程师质疑他们演示视频里的系统抄袭了国外的开源代码,学术打假人也说这个成果缺乏独创性。虽然张尧学团队回应称报奖的理论和应用演示没关系,使用开源代码也符合规定,但业内对这个成果价值的质疑一直没停过。学术圈最看重的就是原创性,一旦沾上抄袭的嫌疑,就算有再多解释,也很难完全消除大家的疑虑。
离开清华大学后,张尧学进入教育部工作,先后担任过科学技术司司长、高等教育司司长等重要职务,还兼任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2011年,他被任命为中南大学校长,官至副部长级。在中南大学任职期间,张尧学推行过一些受学生欢迎的改革,比如要求副教授、教授必须上讲台授课,还推动给全校学生宿舍装空调,当时不少学生都称他为“男神校长”。除了学术和行政工作,张尧学还喜欢写作,出版过几本散文集,还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跨界能力让人惊叹。
从水电站的普通测绘员,到顶尖学府的教授、院士,再到副部级的大学校长,张尧学的人生轨迹原本是典型的励志范本。但退休八年后突然被查的消息,彻底颠覆了他的公众形象。目前官方还没公布具体的违纪违法细节,但结合他过往的任职经历和学术争议,很难不让人把这些事情联系起来。
2025年10月,张尧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讨论。
别光盯着“院士”“校长”这些头衔看,就算有真本事,也不能在规矩上打折扣。张尧学能拿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能写出全国都在用的计算机教材,说明他确实有学术能力,但这不是搞特殊的理由。不管是做研究还是当领导,底线都是不能碰的,有本事的人要是走了歪路,反而比普通人造成的影响更大,这点得记牢。
学术圈的荣誉和争议得掰扯清楚,不能稀里糊涂过去。当年他拿国家自然科学奖引发的抄袭质疑,就算当时说清楚了用开源代码合规,可大家心里的疙瘩没解开。这说明学术成果要经得起查,不光程序要对,更要让业内人真心认可,不然就算拿了奖,也留不下真正的口碑,反而会成日后的话柄。
从基层到高位的路走得再顺,也得守住最后那道关。张尧学从水电站测绘员做到副部级校长,花了几十年,可退休八年还是出了事。这不是说之前的努力不算数,而是越到后来越得小心,权力和名气攒起来难,毁起来却快,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然前面的路走得再稳,最后一步栽了也白搭。
张尧学的事其实是给所有人提了个醒:不管在哪个行当,本事和人品得放在一起看。他有学术能力,能搞改革,可要是没守住底线,之前的那些好都容易被抹掉。大家别只羡慕别人的成就,更要看看人家是怎么守住规矩的,本事再大,人品和底线跟不上,最后都很难有好结果,这才是最实在的道理。
来源:大事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