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京面对特朗普临阵怯场了吗?近日,在出席一场公开活动的时候,普京表示,俄罗斯“没有推行去美元化的政策”。这两天,普京和特朗普正在隔空对吵,都说对方是“纸老虎”。
普京面对特朗普临阵怯场了吗?近日,在出席一场公开活动的时候,普京表示,俄罗斯“没有推行去美元化的政策”。这两天,普京和特朗普正在隔空对吵,都说对方是“纸老虎”。
这样一来,普京突然所说的“没有去美元化”,或者说是“不去美元化”,自然会让外界感到匪夷所思。因为就在俄乌冲突发生之后,普京也曾说过,俄罗斯经济去美元化的过程不可避免。
而现在,普京竟然说出了截然相反的话,自然很容易被外界解读成临阵怯场,向特朗普退缩。那么,普京的这番表态究竟是不是退缩呢?俄罗斯有没有推行去美元化的政策,其实不应该看领导人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俄罗斯最近两年都在做什么。
普京“不去美元化”的真实含义
首先要明确一点,俄罗斯的去美元化政策是行动和结果,而普京现在所说的“不去美元化”,只是在强调俄罗斯是在受到单边主义制裁的情况下,才不得不被迫转向使用其他货币支付。
换言之,普京的这番表态把俄罗斯塑造成了受害者形象。俄罗斯并没有主动去挑战国际金融秩序,而是西方的单边制裁影响和破坏了目前的国际金融秩序,这才使得俄罗斯出现了“去美元化”的结果。
其次,普京还强调,那些对美元霸权心存疑虑的国家,站在俄罗斯的角度看,他们当然是天然的盟友,因为西方的制裁不得不让俄罗斯远离美元支付,因此和上述国家站在一起就能够赢得更多的理解。也可以这样说,俄罗斯选择和他们站在一起,算是一种“抱团取暖”。
普京的上述表态,纵然说明了俄罗斯没有主动挑战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秩序,但却还是透露出一种微妙的姿态,这种姿态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对白宫的试探。
8月份的时候,围绕俄乌冲突,普京和特朗普已经面对面谈过一次了,虽然没有谈出任何结果,但好歹是美俄之间的一次试水,双方都释放出了结束冲突、缓和局势的明显信号。
现在要继续推动这种局面,不管是普京本人还是俄罗斯,自然还是得做出各种各样的姿态。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向美方传递出明显的信号,才能知道美国接下来要怎么做。
但是姿态也仅仅只是姿态,在现实层面,过去几年的时间,俄罗斯实打实的推行了去美元化的政策,这些措施让俄罗斯在面对西方制裁的压力下挺了过来。
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实际上,在苏联解体之后,因为俄罗斯一直想融入西方,多年以来,俄罗斯经济中的美元化现象相当严重。如果不是后来出现了乌克兰危机,俄罗斯经济表现出来的将是深度美元化,而非去美元化。
比如在2013年的时候,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贸易额高达4100亿美元,这其中的很多结算业务都是以美元进行的。
7年之后,也就是2020年,此时新一轮的俄乌冲突还没有爆发,但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已经剑拔弩张,围绕这一点,欧洲和美国也对俄罗斯步步施压。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俄罗斯和欧洲的贸易额下降到了只有2100亿美元左右。
再后来,美国和欧洲开始对俄罗斯施加制裁,俄罗斯也针锋相对,尤其是在金融领域,西方一直威胁要把俄罗斯剔除SWIFT系统,俄罗斯不甘示弱,借此机会建立起了自己的支付系统以及金融信息交换系统。
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在俄乌冲突发生以后,俄罗斯正式凭借自己的系统开启了去美元化的实际操作。具体来看,在俄乌冲突发生以后,俄罗斯强力推行卢布结算机制。
只要被认定为对俄罗斯不友好的国家,如果要购买俄罗斯的石油或者是天然气,必须得通过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开设的卢布账户进行结算支付。而在这之前,美元可被视为是硬通货,不管是卖方还是买方,都可以直接使用美元结算。
俄罗斯的另一种策略是在舆论上加强引导。在去美元化的过程中,俄罗斯自始至终一直在塑造被迫去美元化的形象,通过这种方式,俄罗斯在国内完成了去美元化的宣传和动员,在整个社会建立起了一种去美元化的氛围。
尤其是在美俄关系持续恶化之后,俄罗斯更是采取了升级措施。数据可以很直观的显现出来,比如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时候,美元的结算份额还高达61.5%,仅仅过了一年,美元的结算份额就下降到了48.3%。
还是那句话,俄罗斯虽然采取了实质性的去美元化行动,但是在舆论层面一直在营造被迫的形象。利用这种方式,俄罗斯主要是想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加强和国际社会的合作,尤其在去美元化的问题上。俄罗斯很清楚,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博弈,单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实现目标。也正是凭借这一点,最近几年,俄罗斯一直在深化与西方国家之外的国家进行合作。
比如和印度的能源贸易,2021年之前,双方的能源贸易额还不到100亿美元。到了2023年,双方的能源贸易额已经突破了450亿美元。对外贸易使用本国货币的结算比例原来不足15%,随后则攀升到了40%。
既然俄罗斯采取了实质性行动,那么接下来俄罗斯会怎么做呢?会继续推动去美元化的政策,还是会减缓方式暂时观望呢?
实际行动不会暂缓
虽然普京这样表态了,但在接下来的实际行动中,俄罗斯并不会采取暂缓措施。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俄罗斯的去美元化行动还在俄乌冲突之前就已经酝酿了。
具体来看,还在10年前,俄罗斯就跟白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三国讨论过建立货币联盟,以及摆脱美元的问题。当时普京考虑的是,为了保护俄罗斯国家主权以及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必须得通过去美元化的方式减少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
因为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此前一直是步步蚕食,温水煮青蛙,而俄罗斯在对外贸易方面对美元的依赖也越来越重,如此一来,俄罗斯的高层意识到了风险。假设经贸层面和美元过度绑定,而西方国家突然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制裁的话,那对于俄罗斯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也正因为如此,俄罗斯一直在通过各种国际组织强调要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在实际层面,俄罗斯此前还一直抛售所有北约国家的国债,进一步降低经济对美元结算的依赖。
除此之外,俄罗斯的很多高层,他们在去美元化的态度上也保持一致。比如俄罗斯的央行行长,此前多年围绕去美元化就提出过具体的思路和建议。
再比如,俄罗斯此前的财政部长还制定过具体的去美元化措施。2018年的时候,俄罗斯一度把税收激励政策和去美元化政策结合起来推动。到了2021年,俄罗斯的国家福利基金更是把所有的美元清零。
以上一系列措施都是在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就一直在推动的,而现在美国和欧洲还在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双方的关系更是剑拔弩张,俄罗斯怎么可能会停止去美元化的政策?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不管是在外贸领域还是在别的经济活动中,俄罗斯都不会主动使用美元作为货币介质,反倒会采取一系列更进一步的政策。
在这种局面下,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将如何应对俄罗斯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呢?
美国无所谓,欧洲买单
在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中,美元还是处在核心地位。如果真的把俄罗斯彻底剔除出去,美国其实是无所谓的。因为美国人相信,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元并不会遭到抛弃,只要继续当下的模式,规则就不会改变。
而美国是这套规则的主导者,俄罗斯只是一个参与者,把后者剔除出去并不会影响美国要推动的一系列措施。但问题就在于,如果彻底和俄罗斯划清界限,由于俄罗斯特殊的能源供应国地位,由此导致的混乱、不稳定乃至价格上涨都得由欧洲来买单。
一方面,国际商品市场的剧烈波动,导致能源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都变得极其不稳定,所有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在飙升,而欧洲又是一个能源极其短缺的地区,这就相当于把所有的压力都推到了欧洲身上。
另一方面,特朗普上台以后,一直在软硬兼施,希望欧洲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一来,欧盟多国都不得不被迫提高国防预算,到最后还是得欧洲各国自己来买单。也就是说,美国推动的对俄罗斯的剔除措施产生的一系列成本,美国不承担,而要让整个欧洲承担。
接下来的情况大概率还是会如此。欧洲夹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受的是夹板气,只要美俄关系没有真正的缓和,欧洲就不得不为美国的各种行为和骚操作买单,承担成本。
结语
所以,综合上述情况来看,普京近期的表态只是一种试探以及姿态上的微妙转换,俄罗斯整体的政策不会发生大的转向,而美国方面,还得看特朗普接下来如何回应普京的表态。
这也意味着俄罗斯的去美元化政策还会推行。由于过去几年来已经有了不错的成效,俄罗斯的根本性政策并不会发生急转弯。即使未来真的会出现调整,整个过程也会是漫长的,而不会马上改变。
来源:科普启示录小强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