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镜清(1924—2017),四川省南溪县(今宜宾市南溪区)人。被抓壮丁,印度集训,缅甸抗日,长春投诚,十年后回家,被诬坐牢,铜扣随身。枪林弹雨,岁月沧桑,他经历了怎样曲折悲壮的传奇故事?
四川南溪籍中国驻印抗战老兵
李镜清口述故事
黄川模
李镜清(1924—2017),四川省南溪县(今宜宾市南溪区)人。被抓壮丁,印度集训,缅甸抗日,长春投诚,十年后回家,被诬坐牢,铜扣随身。枪林弹雨,岁月沧桑,他经历了怎样曲折悲壮的传奇故事?
2014年2月25日晚,作为宜宾市南溪区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笔者与莫兴涛一起到宜宾市南溪区罗龙街道金鸡村2组,采访抗战时期中国驻印新1军新38师113团战士、时年90岁的抗战老兵李镜清老先生。
李镜清(黄川模摄于2014年2月25日)
被抓壮丁 负痛离乡李镜清,初名李长寿、李长发,身份证名误为“李进清”,1924年12月2日,生于原南溪县桂溪乡金鸡村(现宜宾市南溪区罗龙街道金鸡村)。家庭世代务农。本人读过几天书,几乎文盲。属鼠,从小老实巴交,上没出过罗龙场,下没出过九龙村杨柳场,都在小圈子内过着放牛耕田的小农生活,虽然清贫、封闭,但相对自由、满足。
1942年农历三月二十日晚,贫困的家庭因吃上了一大碗面条而高兴,青年小李更是手舞足蹈。但乐极生悲,他竟将一只小鸡仔踩死了,因此招来妻子一顿臭骂。真是祸不单行。当晚,村干部及乡丁4人闯进家门,蛮不讲理,用箩绳和白帕将小李五花大绑,抓去当壮丁。小李倔强地说:“当兵就当兵嘛,我自己走就是了,又没犯死罪,干啥子捆我嘛?”
就这样,结婚才3年的小李,无奈地撇下不满周岁的婴儿及妻子、父母,当晚就被关到位于城郊黄帛坎的乡公所,第二天被关到县城射圃塘。3天后,被派到县内马家场挑窑柴,肩膀都磨烂了。
当年7月,小李与同时被抓壮丁的南溪人刘海元、刘万成、宋世华(后在部队还认识了南溪人苏国清)一起,经泸州集合到重庆体检。转到昆明后再体检,筛选出的新兵从昆明乘飞机由驼峰航线到达印度町江。此时,经泸州籍战友赵文彬建议,小李有了后来一直使用的新名“李镜清”。
印度集训 缅甸抗日1942年4月,日军将7000多英军包围在缅甸仁安羌,英军告急,中国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连夜增援,击退日军,救出被围英军。仁安羌大捷,不仅使远征军,也使中国在国际上取得了良好声誉。
1942年8月,中国远征军新38师和新22师等部队从缅甸撤退到印度兰姆伽训练中心。另一方面,美国飞机也从中国内地向印度兰姆伽基地运来大量中国士兵,以补充中国驻印军。他们脱掉身上破烂的中国军装,换上美军全套军装。他们与已在兰姆伽的中国军队一起,在蒋介石的美国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总指挥下,接受美国教官训练,配备全套美式装备,组成中国驻印军新编第1军和新编第6军,其整体素质远高于国内国民革命军。
印度到处是险山恶水,不仅炎热、多雨,而且蚂蝗、蚊子和野兽也非常多。整训期间,除进行各兵种训练外,还训练丛林战术,加强丛林求生能力。长达一年严酷的军事训练异常辛苦,外加环境恶劣,病伤及死亡情况时有发生。
就在这种战争大背景下,新兵李镜清来到印度受训,成了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38师113团(师长先后为孙立人、李鸿,团长先后为刘放吾、赵狄)通讯营传令兵。“现在还记得,我们军装的臂章是圆形红底的,中间一个黑色老鹰。传令兵受训时也非常严格,要求我们在传递公文时如果被抓获,就要立刻撕烂或吞下公文。那时,我们只想着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好好训练,打败鬼子,早回家乡。”军歌常在耳边回响: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1943年10月,在印度列多的新38师和新22师到达缅甸北部的胡康河谷边缘,中国驻印军开始了缅北大反攻。经过大大小小无数次血战,驻印军先后攻克于邦、孟关、瓦鲁班、密支那、八莫、南坎等地。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了滇西大反攻,先后攻克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畹町等地。1945年1月底,驻印军与远征军终于在芒友会师,中印公路恢复通车。当年3月底,中国军队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至此,日军全部被逐出缅甸和滇西。
在第二次入缅作战中,李镜清所在的中国驻印军新1军表现十分出色,多次在战场上打败日军精锐部队,成了国内外闻名遐迩的抗战王牌军。
驻防两广 接受日降1945年5月,李镜清随着中国驻印军新1军从缅甸密支那乘飞机凯旋,先后在云南曲靖、广西南宁休整。8月,终于传来日军无条件投降的好消息。“我们当时高兴得跳起来,大家吐了一口长气,鬼子兵也有今天的下场呀!”
当年9月16日,广州地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中山纪念堂举行。之前,在军长孙立人的率领下,新1军进驻广州城,沿途市民张灯结彩,夹道欢迎。
“我们部队当时驻扎在广州黄埔中学、三元里一带,接受日军投降,然后收缴他们的武器。街上有老百姓骂几句已投降的日军还可以,但要是有人上前踢打日军,我们团长是要坚决制止的。受降完成之后,我们还在广州的河边营房休整和训练了几个月。”
被迫内战 长春投诚之后,我们部队又到了香港九龙暂住,在那里,就看见英军乘车抢中国女人。我们又开始恨英军了,提起枪打他们的车胎。几天后,我们部队又乘军舰,经8天9夜到达河北秦皇岛。然后跑沈阳,占铁岭,打四平,与东北解放军对战,最后防守长春(1948年5月至10月)。解放军围困长春将近5个月,我们没有吃的,最后全部投诚了。
之后,我们被整编为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接受解放军的训练和教育。1个月后,我想自己原本就是被抓壮丁才出来当兵的,再也不想打仗了,就想以医病为名离开部队。结果,解放军发给我5天的生活补助费,我就被下放到当地九台县(现长春市九台区)放牛沟一组街上自谋生计了。
两年后,老家来信说南溪解放了,土改了。我就连忙办好户籍,带上当兵的证件,乘火车经汉口到重庆,总算平安回到南溪了。
回乡务农 被诬坐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951年腊月二十六(公历1952年1月22日),在离家从军十年后,27岁的李镜清终于回家了,团圆了。可是,离家时的那个婴儿却在5岁时不幸早亡。既然土改后自家分到了梦想得到的田地,那就老老实实地重新当好农民吧。
此后,李镜清又生育了两个儿子(李云金、李云学)。他曾任过初级社生产队长、高级社工程队队长。1958年,在全民大炼钢铁、大办人民公社运动中,有人诬陷李镜清远征印度、缅甸打仗,来回都能坐飞机,肯定是“里通外国”的国民党“特务”。因此李被抄家,原国军新38师的证明书、慰劳信、东北军解放证都被抄走没收,不知下落,同时,李还被抓到县公安局关了3个月,直到当年腊月二十三才被放回家。
1960年困难时期,妻子不幸病逝,李镜清只好家里家外一肩挑,独自把才几岁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一直没再结婚。
铜扣随身 夕阳安康改革开放,拨乱反正。随着国家形势好转,1985年、1987年,李镜清两次动员当年诬陷抄家事件的知情人陈甲、陈乙、颜某,亲笔写了证明材料(原件至今保存在家),逐级反映情况,争取优抚政策。之后,县民政部门为李镜清核实抗战老兵身份,落实优抚金从最初每月几元到2013年每月600多元。
数十年来,李镜清腰上一直系着一件宝贝——一对锃亮的黄色铜质皮带扣,那可是当年他在缅甸日军腰上取下的纪念品,从此寸步不离,朝夕相伴。1994年,一个南溪亲友出价百元欲求转让此物,李老兵只是摇头摆手。
李镜清腰上长期系着抗战缴获日军皮带铜扣(黄川模 摄)
采访当日,李老兵慷慨解下腰带,满脸自豪地让我们拍照、欣赏这个宝贝铜扣。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南溪区委、区政府赠给李老兵“光荣之家”红色小牌匾和春节慰问品。
聊起战争残酷、战友伤亡的沉重话题,李老兵绘声绘色地说:“战场上,除了勇敢,还要灵活。打仗时,我像耗子一样观察四方,细听子弹从哪里来,还有多远,是哪种枪炮打来的,马上运用地形隐蔽起来。也算我命大,运气好,十年战场没受过伤。”
90高龄的李老兵思维清晰,声音洪亮,身体健康,四世同堂,晚年幸福。他还应邀为我们现场演唱了当年的新1军新38师军歌:
吾军欲发扬,精诚团结无欺罔。
矢志救国亡,猛士力能守四方。
不怕刀和枪,誓把敌人降。
亲上死场,效命疆场,才算好儿郎……
采访后记
“纪念战争是为了远离战争,追忆灾难是为了远离灾难。”抗战后期,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这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而且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让我们衷心祝福那些风烛残年的抗战老兵,因为他们是国家的功臣;让我们牢牢记住那些慢慢凋零的抗战老兵,因为他们是民族的英雄!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