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晚年再婚,新婚妻子比儿子还小,子女们:不可能叫她妈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7 21:26 2

摘要:陈士榘,这位新中国开国上将,一辈子打过无数硬仗,从井冈山到新中国成立,他是革命队伍里响当当的人物。可到了晚年,他做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再婚。新媳妇李峥比他小了整整48岁,连他儿子都比她大。这事儿一出,家里炸了锅,子女们直接放话:“不可能叫她妈妈!”

陈士榘,这位新中国开国上将,一辈子打过无数硬仗,从井冈山到新中国成立,他是革命队伍里响当当的人物。可到了晚年,他做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再婚。新媳妇李峥比他小了整整48岁,连他儿子都比她大。这事儿一出,家里炸了锅,子女们直接放话:“不可能叫她妈妈!”

陈士榘1909年4月14日生在湖北荆门团林铺镇陈家新集,家里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穷得叮当响。小时候他得帮家里干农活,可脑子特别灵,村里私塾先生说他看书过目不忘。那年月,能读书的穷人家孩子不多,他算是个例外。1927年,18岁的他入了共青团,9月就跟着毛泽东搞秋收起义,加入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三营,从此跟革命拴一块儿了。

到了井冈山,他当上教导队区队长,1928年打黄洋界保卫战,那是他第一次真刀真枪上阵。1929年升红四军第三纵队副大队长,1930年当上红一军团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参谋处处长,年纪轻轻就显出军事脑子好使。长征那会儿,1934年10月,他跟着红一方面军上路,过雪山草地,吃不上饭是常事儿。湘江战役里他带队抢渡口,手臂被子弹擦伤也没退,硬是撑到任务完成。1935年10月到陕北,他当上红一军团第四师参谋长,打直罗镇战役,又给陕北根据地添了把力。

抗战爆发后,陈士榘当了八路军115师343旅参谋长,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他跟林彪一块儿筹划,带着部队伏击日军辎重队,弄回来不少物资,这仗打得漂亮。后来他当过晋西支队司令员、滨海军区司令员,在山东根据地收拾日伪军,打了好几场硬仗。

解放战争时,他升到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带着部队打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还有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孟良崮那次,他盯着地图熬了好几个通宵,最后把国民党74师给收拾了。这几仗下来,他的名字在军里是响当当的。

新中国成立后,陈士榘先当了军事学院教育长,1955年被授上将军衔。1957年,他接了个大活儿——筹建综合导弹试验场,后来当上工程兵司令员,管着导弹和原子弹试验基地的建设。戈壁滩上风沙大,他经常跑工地,手上全是翻图纸磨出来的老茧。到1960年代,他干的这些事儿直接帮“两弹一星”工程站稳了脚跟,国防上那是真下了大功。

他这人生活简单得很。有回跟陈赓、李克农吃饭,三人点完菜发现都没带钱,他蹬着自行车回家拿,回来衣服都汗湿了,饭也凉了,可账他照付。他的作风就这样,硬气又实在。儿子陈人康1968年当兵,干的是挑水泥、拌砂浆的活儿,陈士榘一点没照顾,还要求见面先敬军礼再叫爸。

1941年,陈士榘32岁,在山东根据地认识了16岁的范淑琴。范淑琴家是革命出身,她爸范景蘧是中共地下工作者,当过山东日照县委书记,后来牺牲了。她从小跑腿送情报,加入八路军后在文工团干活。俩人婚礼简单得很,几桌粗茶淡饭,战友祝福几句就算完事儿。婚后范淑琴给他生了四儿两女,可战争那会儿物资少,头一个孩子没熬过去,营养不良没了。

陈士榘老在外打仗,范淑琴一个人拉扯孩子,家里有时候只能吃野菜。日子苦,但她没啥怨言。新中国成立后,他忙事业,她管家,日子总算平稳下来。可到了1981年,俩人40年婚姻走到头,离婚了。原因没细说,外人猜可能是性格不合,日子过久了磨出毛病。

离婚后,陈士榘一个人住北京一套老公寓,屋里就几件旧家具。他每天早起泡壶茶,看看文件,下午就盯着黑白电视,从新闻联播看到半夜。子女们都有自己的事儿,来看他次数不多,家里安静得不行。他那时候已经70多岁,身体也不比从前,日子过得挺冷清。

1980年代中期,李峥出现了。她1957年生,比陈士榘小48岁,是工程兵文工团的女兵,长得娇小,笑起来挺暖。她常拎着水果点心去看陈士榘,帮他收拾屋子,煮碗面聊聊天。陈士榘那会儿孤单惯了,有人陪着说说话,他心情慢慢好起来。子女们起初没多想,以为她就是敬老心切。

1985年,陈士榘把子女叫到一块儿,说要跟李峥结婚。那场面挺僵,长子陈人康低着头不吭声,女儿陈小琴想说啥又憋回去,其他孩子小声嘀咕。他也没多解释,就说决定定了,拎着个旧皮箱就搬去跟李峥住了。

子女们懵了。陈人康比李峥还大几岁,咋接受得了?他们私下合计,觉得这岁数差太离谱,说啥也不能叫她“妈妈”。陈小琴劝过几句,可陈士榘态度硬得很,不听劝。家里人心里堵得慌,但也没辙。

搬去新家后,李峥把日子照顾得挺细心。早上煮小米粥配咸菜,晚上帮他揉揉肩膀。陈士榘脸上开始有笑模样,精神头也比以前足。她还陪他回老地方看看,1986年去了孟良崮,他拄着拐杖指着山坡讲当年的仗,李峥就静静听着。1987年又跑去井冈山,他站在黄洋界感慨过去,她递个围巾帮他挡风。这日子过得比独居那会儿强多了。

刚开始,子女们去新家探望都别扭。有时候敲门,李峥说他在休息,门都不开,他们只能站在外头干瞪眼。陈人康提着糕点去看过几次,走时心里不是滋味。可时间长了,他们发现老爹变了,不再老盯着电视发呆,精神头好不少。有回聚会,陈人康看李峥给父亲夹菜,俩人还聊得挺开心,他心里酸酸的,但也松了口气。后来他说:“只要爸高兴,我们也没啥好说的了。”

再婚后,陈士榘跟李峥跑了不少地方,重温革命旧地。可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1980年代末,他心脏出了问题,好几次住院。有回病重,部队用直升机把他送北京医院,李峥一直守着。出院后他还硬撑着跟李峥出门,脚步慢,但劲头还在。

1995年7月22日,陈士榘在北京去世,86岁。他走得没啥波澜,没留遗嘱也没分啥财产。李峥收拾遗物,给了陈人康一条旧毛巾,陈小琴一双旧鞋。东西简单,可子女们拿着这些,眼泪止不住。他们想起父亲这一辈子,清贫又硬朗。

前妻范淑琴听说他去世,跑到墓地哭了一场。她摸着墓碑说自己当初太倔,要是忍忍就不至于离婚。她觉得陈士榘一辈子为国操劳,晚年那点幸福是他该得的。后来她让子女每年清明去扫墓,也算弥补点啥。

陈士榘走后,子女们慢慢想开了。他们记起父亲再婚后那几年,脸上笑模样多了,心里也就释然了。陈人康说:“爸晚年过得舒坦,我们也就知足了。”虽然当初不理解,但他们明白,老爹最后十年有人陪着,挺好。

陈士榘这一生,从井冈山打到新中国,1955年拿上将军衔,1988年得了红星功勋章。他为国防建设,尤其是“两弹一星”出了大力,史书上记着他的功。荆门老家还建了个纪念馆,让后人记住他。他晚年再婚这事儿,虽然当年争议不少,但也算给他人生画了个暖和的句号。

陈士榘这辈子,真算得上革命史诗。可晚年再婚这步棋,确实出乎所有人意料。48岁的年龄差,搁谁家都不好接受,子女们那反应也正常。不过他硬是走自己的路,找了个伴儿,把晚年过得有点人味儿。你咋看这事儿?一个为国奉献了一辈子的人,晚年想找点自己的幸福,到底该不该?家庭和个人之间咋平衡?有啥想法,底下聊聊呗。

来源:湖北台历史漫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