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五年,北外滩变了,他们的生活也变了!你见证过这些时刻吗?| 北外滩五周年系列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7 21:30 2

摘要:“我听说老房子已经被拆掉了,将来这里要造一所特别好的学校。特地赶来看看,非常感慨!”前不久,昆明路以南旧改征收项目居民张扎根给记者发了一些照片和一段文字。

“我听说老房子已经被拆掉了,将来这里要造一所特别好的学校。特地赶来看看,非常感慨!”前不久,昆明路以南旧改征收项目居民张扎根给记者发了一些照片和一段文字。

曾经,他一家四代六口人蜗居在霍山路231弄,两间老房面积加起来只有24平方米。如今,他已经在奉贤的新居住了4年,两套80平方米的安置房,一套自己住、一套儿子一家住,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张扎根说:“过去和现在,这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作为虹口旧改居民,他感谢阳光政策让自己过上了好日子,也希望原来居住的北外滩能焕发新光彩。

北外滩,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启航之地,是上海百年风韵和改革开放成就的最佳观景台,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展示窗口。北外滩启动新一轮开发建设后,虹口区召开旧改房屋征收工作推进大会,抢抓北外滩新一轮发展机遇,把旧区改造工作向纵深推进,力争再立新功、再谱新篇。5年来,北外滩核心区域旧改工作基本完成,切实改善百姓居住环境、盘活城区资源,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开篇:千人大会战、起步就提速

在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元年,虹口提出“千人大会战、决战北外滩”的概念,各街道、区旧改指挥部、虹房集团下属单位等全力配合北外滩成片旧区改造,从各个部门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在地块开展工作。千人大会战,助力北外滩旧改跑出了加速度。

山寿里地块作为北外滩核心区域首个启动的旧改地块,征收签约比率达97.88%。该块位于北外滩区域西部,东至九龙路,南至大名路,西至武昌路,北至汉阳路,由35、36、37、38、39、43、44街坊组成,面积约6.2万平方米,共涉及居民2548户,房屋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同年6月底,《虹口区116街坊房屋征收与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出炉。116街坊位于北外滩核心区域,房屋征收范围为东至保定路、南至昆明路、西至安国路、北至唐山路,共涉及居民796证844户。

时任北外滩街道源福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葛红娣说:

“和很多二级以下旧里一样,116街坊的生活环境非常差,房屋老旧、阴暗潮湿,蚊蝇鼠蚁滋扰不断。不少居民看到媒体报道北外滩开发建设全球宣介会,还专门打电话到居委会询问老弄堂何时会启动旧改。”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2003年,虹口区就通过公开招标由开发商取得116街坊的土地使用权。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开发商后来无力继续承担地块开发,房屋征收工作停滞至今。区旧改指挥部以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政企合作,注重用市场的资源和市场化的办法来推进旧区改造。

当时,面对即将启动的第二轮旧改征询,很多居民都高兴地表示:“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我们争取带头签约,早日告别蜗居、圆梦新居!”

攻坚:创下虹口旧改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次”

越跑越快的旧改速度和超大征收规模,成为了虹口旧改新常态。在北外滩启动新一轮开发建设仅一年,虹口就完成旧改征收超10000户,提前超额完成全年6000户的目标;收尾交地21个街坊,双双创下历史新纪录。成绩单的背后是“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三千精神。

虹口区东余杭路(一期)旧区改造项目是虹口旧改史上体量最大的旧改项目,也是上海城市更新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型旧改项目。此次集中改造街坊的房屋大多建造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居住环境狭窄逼仄,配套设施较为缺乏,消防安全隐患突出,不少居民还过着拎马桶、合用灶间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东余杭路(一期)由110、111、112、113、114、115六个街坊打包组成,东至保定路,南至昆明路,西至弄地,北至周家嘴路。如果按照以往做法,一个个街坊单独做,前后耗时最少要18个月。为了把旧改速度提升到“快车道”,虹口创新工作方法,在“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的基础上,以组团打包的形式集中启动、集中推进、集中开发的旧区改造项目,如今只需要几个月。最终该地块的房屋征收以98.69%的签约率达标生效。

同年,虹口旧改再传捷报——东余杭路(二期)第一轮意愿征询同意率达到97.24%。不少居民激动地说:“本来以为突破1万户大关后,旧改工作会暂时放慢脚步,没想到它踩足油门继续按下了‘加速键’!我们感到很高兴!”

最终,位于北外滩核心区域的东余杭路(二期)、余杭路旧改项目分别以99.36%和99.33%的房屋征收签约率,达标生效,5000余户居民告别手拎马桶、弯腰爬楼的日子,迎来新生活。这是虹口采用升级版“组团打包”模式,将9个街坊打包组合成两个项目同步启动、同步推进的成功范例,创下虹口旧改史上又一个“第一次”。

圆满:北外滩告别成片二级旧里、新旧融合启新篇

把“支部建在基地”是虹口旧改的优良传统。在虹口揭牌的上海市首个移动型旧改基地党群服务站,其功能定位为党群服务阵地中的模范生、服务旧改一线党员群众的领跑者和旧改基地资源整合配送的枢纽站。旧改基地党群服务站成立后同月,昆明路以南旧改项目启动。

旧改居民、党员代表杨凤荣在动员会上说道:

“作为党员,我首先要带头识大局、顾大局。国家建设是人人都有责任的,旧改让我们住了新居,又能帮助国家规划城市发展,是很好的事情。所以,我会经常在居民区宣传旧改政策,鼓励居民也要把心放平,把目光放远。”

昆明路以南项目是北外滩街道最后一个成片旧里旧改征收地块,东至大连路,南至平凉路、杨树浦路,西至海门路、东大名路,北至昆明路,化零为整“组团打包”了10个地块,惠及居民6000余户。这也是虹口有史以来覆盖街坊最多、投资总额最大的旧改项目。在这次旧改中,有个特殊的“2+1”模式,即2名征收工作人员+1名群众工作组成员,3人一组共同服务旧改群众。为了等晚归的居民,工作人员时常要等到半夜。碰到居民生病、住院,群众工作组上门看望、到医院慰问,让居民感到贴心、暖心。“5+2”“白+黑”“997”是一线征收人员的工作常态。众志成城、无坚不摧。

昆明路以南旧改征收项目正式签约率达到98.8%,北外滩告别成片二级旧里。旧改居民张扎根成为了虹口老张,出现在了央视银幕。在新闻联播播出的《上海打造宜居宜业现代都市》栏目中,他的生活让更多人对虹口旧改有了新的认识。

旧改是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又是对未来负责。如今,北外滩新旧融合、万象更新。2025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将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完成31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3月,区旧改指挥部开展“强基础、升能力”大练兵、大培训、大提升活动,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推进虹口区“六大行动”片区更新行动。

接下来,虹口区将坚持党建引领,主动作为、创新作为,把城市更新工作同强化城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区域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更好统筹起来,更好地以城市更新促进城区功能和产业能级提升!

来源:上海虹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