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爱存钱,小姑爱花钱,如今两个人都老了,生活差距巨大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9 06:42 2

摘要:这是大姑姑林秀雅早期给所有人的印象,也是家人对她长久不理解的根源。

我爸有两个亲妹妹。

一个是我大姑姑林秀雅。

一个是我小姑姑林秀丽。

大姑姑林秀雅,一辈子省吃俭用。

一件旧衣服,缝缝补补,她能穿上十年。

我们这些小辈,私下里都偷偷喊她“林铁算”。

小姑姑林秀丽,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

新款的包包、时髦的衣服,她买起来从不手软。

她的朋友圈,永远光鲜亮丽,五光十色。

是我们家当之无愧的“时尚先锋”。

小时候,我妈王琴总爱当着我的面,夸小姑姑林秀丽会生活。

转过头,又数落我大姑姑林秀雅实在太寒酸。

耳濡目染下,我自然也更亲近小姑姑。

总觉得大姑姑那日子过得,太憋屈,太没意思。

直到后来,小姑父赵明凯生意破产。

小姑姑林秀丽一夜之间从云端跌落凡尘。

为了周转,她四处举债。

甚至连她儿子赵子轩结婚的彩礼都掏不出来。

哭着喊着,上门来求那个被她瞧不上的“林铁算”。

那一刻,我才猛然惊醒。

想起奶奶薛桂兰当年一句“老大憨厚,老二精明”的评价。

如今细细品来,竟是那样的讽刺。

人生的这本账,不到最后一刻,谁又知道究竟是赢是亏?

我叫林晓,出生在南方一个二线城市。

家庭普通,不好不坏。

三十二岁这年,我已经结婚,在一家公司做文案策划。

我喜欢阅读,喜欢观察生活里的人和事。

偶尔也学着写点随笔,记录些感悟。

我讨厌虚伪,也一度厌恶铺张浪费。

当然,这是后话了,我后期的观念发生了一些转变。

最怕的,还是家庭矛盾。

我自认心思还算细腻,共情能力也还行。

也有那么一点点反思精神。

缺点嘛,就是早期特别容易人云亦云。

还有点小市民那种爱八卦的心理。

尤其面对长辈的强势时,我常常不敢直言,憋在心里。

我长得清秀,戴副眼镜,斯斯文文的。

衣着一向朴素得体。

属于那种扔进人群里不太起眼,但还算耐看的类型。

我的性格,核心来说,算是个观察者和记录者。

骨子里带着点理想主义,又时常被现实拉扯,很是纠结。

辅助性格,算是温和吧。

但其实我内心有自己的坚持和判断力,轻易不会动摇。

主观上,我一直希望家庭能够和睦。

也希望能更深地理解人性的复杂。

外部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比较。

还有社会对于所谓“成功”的单一评价标准,也让我感到窒息。

我早期的价值观,深受小姑姑影响。

认为“会花钱才会享受生活,人不能只为钱活着”。

中期,经历了一些事情,我开始反思“金钱与幸福的关系”。

到了后期,我才渐渐领悟。

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

未雨绸缪和活在当下,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的大姑姑林秀雅,是我爸林建军的亲姐姐。

她大概五十八岁的样子,已经退休了。

退休前是纺织厂的一名普通女工。

大姑父张勇,是一名退休的技术员,性格沉稳,平日里话不多。

他们有一个儿子,叫张博文,我表哥。

表哥三十岁,是个IT工程师,也已经结婚了。

大姑姑的性格,怎么说呢,极度节俭。

坚韧得像块石头。

凡事都有长远规划。

她不善言辞,看起来总是冷冷的,其实心肠不坏,属于外冷内热型。

自尊心特别强。

对自己和家人都要求严格,尤其是在金钱方面,更是锱铢必较。

她是我名正言顺的大姑姑。

早期,我真的不太理解她,甚至有点看不起她的那种“抠门”。

我的小姑姑林秀丽,是我爸林建军的亲妹妹。

她约莫五十五岁。

早年间,她头脑活络,做服装生意赚了些钱。

后来生意渐渐变得一般。

主要就靠她丈夫赵明凯撑着。

小姑父赵明凯,是个小型企业的老板,特别好面子。

他的生意也是起起伏伏,不太稳定。

他们也有一个儿子,叫赵子轩,我表弟。

表弟二十八岁,没个正经工作,整天眼高手低,有点啃老的意思。

小姑姑的性格,跟我大姑姑截然相反。

她爱面子,把脸面看得比什么都重。

热衷追求时髦,特别懂得享受生活。

花钱也是大手大脚,从不心疼。

能言善辩,一张嘴能把黑的说成白的。

骨子里,透着那么点虚荣。

对人呢,倒是挺“大方”,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

她是我名正言顺的小姑姑。

早期,我真的非常羡慕她。

羡慕她的那种“潇洒”,羡慕她那种“会生活”的劲儿。

我爸林建军,差不多六十岁了,是个退休干部。

性格温和,甚至有点“妻管严”。

对于他两个妹妹之间的矛盾,他时常和稀泥,谁也不得罪。

我妈王琴,大概五十八岁,是位退休教师。

性格相对我爸来说,就强势多了。

还有点爱比较,喜欢拿人比来比去。

早期,她明显更偏爱小姑姑林秀丽。

觉得小姑姑“会来事儿”,嘴甜,讨人喜欢。

我奶奶薛桂兰,已经过世了。

但在我的回忆中,她经常出现。

她生前对两个女儿的态度,其实是个很重要的伏笔。

我记得,她似乎更喜欢那个嘴甜会哄人的小女儿林秀丽。

大姑父张勇,就是林秀雅的丈夫。

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对妻子大姑姑非常支持。

小姑父赵明凯,林秀丽的丈夫。

生意人,爱面子,后来生意果然出现了危机。

表哥张博文,是大姑姑的儿子。

踏实肯干,生活过得挺稳定。

表弟赵子轩,是小姑姑的儿子。

从小被宠坏了,有点不成器。

要说反派,其实并非特指某一个人。

更像是指某些观念和行为模式。

比如说,虚荣心和那种无处不在的攀比风气。

这主要体现在小姑姑林秀丽,以及那些受她影响的家庭成员身上。

当然,也包括整个社会环境带来的无形压力。

还有那种短视的享乐主义。

这简直就是小姑姑林秀丽生活方式的完美写照。

以及,那个被僵化的“抠门”标签。

这是大姑姑林秀雅早期给所有人的印象,也是家人对她长久不理解的根源。

再有就是,当矛盾爆发时,一些亲戚可能会出现的亲情绑架和道德评判。

这些观念和行为模式,就像无形的推手。

导致了家庭内部无休止的比较、深刻的误解,以及接连不断的矛盾。

并且,它们直接影响了两位姑姑的人生轨迹,和她们各自家庭的幸福感。

这些“反派”观念的动机,无非是追求即时的满足感,和所谓的社会认同,也就是虚荣。

本质上,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压力。

它们的价值观,总结起来就是:“人生苦短,必须及时行乐”、“面子比里子重要得多”、“会花钱才会挣钱”。

可惜,后面那句往往缺乏实际的支撑。

核心的冲突,就在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生活方式。

一种是节俭储蓄,一种是及时行乐。

这两种方式在两位姑姑身上,展现出了长期的、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又进一步改变了她们各自家庭的命运,和她们之间的亲情关系。

最终,这些冲击和影响,也重塑了我,也就是林晓的价值观。

童年时候,我的记忆被一层柔光滤镜包裹着。

那时候,小姑姑林秀丽在我眼里,就是“大方”的代名词。

而大姑姑林秀雅,则与“抠门”二字紧紧相连。

过年过节,或者家里有什么聚会,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因为小姑姑林秀丽总会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出现。

她的头发烫着时髦的大波浪,身上是最新款的连衣裙,颜色鲜亮得晃眼。

手腕上戴着叮当作响的金镯子,脖子上是闪闪发光的项链。

她一进门,整个屋子都好像亮堂了不少。

她给小辈的红包,总是鼓鼓囊囊的,比谁的都厚。

捏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心里乐开了花。

她买来的零食,也总是最新潮、最稀奇的。

什么进口巧克力、彩色糖果、造型别致的小饼干。

很多都是我平时在小卖部里见都见不到的。

玩具呢,更是没得说。

芭比娃娃、遥控汽车,只要是当时流行的,她总能变戏法似的拿出来。

我和表弟赵子轩,也就是小姑姑的儿子,自然像两只小尾巴似的,寸步不离地围着她转。

“小姑姑,你今天真漂亮!”我嘴甜地夸她。

她便会笑着摸摸我的头,从精致的皮包里掏出更大一把糖果。

“晓晓真乖,这些都给你!”

表弟赵子轩更是直接,小手一伸:“妈,我要那个变形金刚!”

小姑姑眼都不眨:“买!只要你听话,妈都给你买!”

相比之下,大姑姑林秀雅就显得“寒酸”多了。

她总是穿着那几件颜色暗沉的旧衣服,洗得发白,袖口还有些磨损。

头发也只是简单地在脑后梳个髻,脸上没什么表情。

她给的红包,数额永远是固定的,薄薄的一小叠。

送的礼物,也多半是些“实用但不上档次”的东西。

比如她亲手织的毛衣,针脚倒是细密,但款式老旧,颜色也土气。

要么就是她单位发的劳保用品,一条毛巾,一块香皂。

我接过来的时候,心里总有点小小的失落。

奶奶薛桂兰在世的时候,她的偏爱更是明显得不加掩饰。

她总是拉着小姑姑林秀丽的手,嘘寒问暖。

“秀丽啊,又买新衣服啦?哎哟,这料子真好,真好看!衬得你气色多好!”

然后,她会瞥一眼旁边默不作声的大姑姑,拉长了调子说:

“不像你姐,一年到头就那几件灰扑扑的衣裳,看着都替她寒碜。也不知道省那些钱干什么。”

大姑姑林秀雅只是低着头,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

我妈王琴,也常常在我耳边念叨。

她一边帮我整理小姑姑送的新裙子,一边说:

“晓晓,你可得多跟你小姑姑学学。女孩子家,就是要活得精致一点,对自己好一点。”

她叹口气,摇摇头:“你看看你大姑姑,那日子过得,唉,真不知道图什么。”

那时候,我听着这些话,心里也认同。

小姑姑真好啊,像个仙女。

大姑姑家的东西都好旧啊,一点都不好玩。

她家里的沙发,是那种老式的木头沙发,坐垫都塌下去了。

小姑姑家的沙发,是软软的布艺沙发,扔满了可爱的抱枕。

小时候,我对“好”的定义很简单,那就是谁给的糖更甜,谁的笑容更灿烂。

显然,小姑姑林秀丽完胜。

除了红包和礼物,餐桌上的较量也时常上演。

那时的我,只看得到“面子”,却忽略了“里子”。

记得有一次家庭聚餐,是在一家看起来很高档的酒楼。

包厢的吊灯晶莹剔透,桌上的餐具都泛着光。

点菜的时候,小姑姑林秀丽意气风发地抢过菜单。

“今天我请客,大家随便点,别客气!”

她嗓门洪亮,笑容满面,一副女主人的派头。

她点的菜,都是些名贵的海鲜、招牌的硬菜。

什么清蒸石斑鱼、芝士焗龙虾、鲍汁扣鹅掌。

满满当当摆了一大桌子,光看着就让人眼花缭乱。

席间,小姑姑更是谈笑风生。

她大谈自己最近又去了哪个热门景点旅游,拍了多少漂亮照片。

又买了什么新款的包包,哪个牌子的香水最好闻。

她说得眉飞色舞,我爸妈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满脸羡慕。

“秀丽啊,还是你会享受生活,我们是老了,跟不上趟喽。”我妈笑着说。

我爸也附和:“是啊是啊,你嫂子说得对。”

大姑姑林秀雅则全程话不多。

她默默地坐在角落,偶尔给表哥张博文夹点菜。

大多数时候,她都在默默地收拾桌子上的空盘子。

把散落在桌上的骨头、纸巾,都归拢到一边。

宴席快结束的时候,桌上还剩下很多菜。

那条石斑鱼,几乎没怎么动。

龙虾也只吃了一半。

小姑姑大手一挥:“哎呀,吃不完就算了,这些东西打包回去也不好吃了。”

服务员正要上来收拾。

大姑姑林秀雅却突然站起来,小声说:“等一下。”

她从随身的布袋里拿出几个干净的塑料袋和饭盒。

开始手脚麻利地把剩菜打包。

“这么多菜,吃不完浪费了多可惜啊。”她一边装一边低声说。

小姑姑林秀丽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自然。

她对我妈使了个眼色,带着一丝戏谑的表情。

我妈王琴则有些不自在地对大姑姑说:

“秀雅,你也多吃点,别老顾着收拾这些。你看秀丽多会安排,大家吃得多开心。”

大姑姑没抬头,只是闷闷地说:“这些都还很新鲜,扔了太浪费了。”

我爸林建军在一旁打圆场:“对对对,秀雅说得对,节约是美德。”

但他脸上的表情,也有些尴尬。

我当时坐在旁边,看着这一切,心里也觉得怪怪的。

小姑姑真有钱,点那么多好吃的!

大姑姑也太小气了,打包多丢人啊,尤其是在这么高级的饭店里。

周围的服务员,还有隔壁包厢偶尔路过的人,都朝我们这边看。

我感觉脸颊有些发烫。

那时的我还不懂,有些面子是镀金的,风光一时;有些里子是纯棉的,贴身暖和。

我只觉得,小姑姑活得风光,大姑姑活得寒酸。

后来,我们家和我大姑姑家、小姑姑家,差不多在同一时期都考虑买房。

这件事,更是凸显了她们截然不同的选择。

小姑姑林秀丽和她丈夫赵明凯,一如既往地大手笔。

他们贷了一大笔款,据说光是利息就吓死人。

在市区最黄金的地段,买下了一套将近两百平的大平层。

房子视野开阔,装修更是极尽奢华。

欧式风格,金碧辉煌。

客厅里挂着巨大的水晶吊灯,地上铺着进口的大理石瓷砖。

家具也全是名牌,据说光一个沙发就花了好几万。

小姑姑林秀丽简直把新家当成了炫耀的资本。

但凡有机会,就要拉着亲戚朋友去参观。

逢人便不厌其烦地介绍她家的装修如何考究,材料如何昂贵。

“晓晓,你快来看,这个吊灯,我特意从意大利订回来的!纯手工打造!”

她指着客厅中央那个闪闪发光的水晶灯,满脸得意。

“还有这个沙发,看到没?进口小牛皮的!坐上去舒服得不得了!”

她又拍拍那个看起来就价值不菲的沙发,语气里充满了炫耀。

然后,她会状似无意地提起大姑姑家:

“哎,你大姑姑家也太素净了点,装修得跟个招待所似的,住着多没劲啊。”

大姑姑林秀雅和她丈夫张勇,则完全是另一种思路。

他们用这些年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全款在一个相对偏一点,但生活交通都还算便利的小区,买下了一套一百平左右的三居室。

房子不大,但格局方正,采光也不错。

装修非常简单实用,就是白墙地砖,家具也是最基本款。

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装饰,一切以实用为主。

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大姑姑正在擦拭窗台。

她平静地说:“我们年纪大了,不像你们年轻人喜欢花哨。房子嘛,住着舒服干净就行了。”

大姑父张勇在一旁补充:“最主要是,没贷款,晚上睡得踏实。”

我妈王琴私下里跟我嘀咕:

“你大姑姑这个人啊,就是没眼光,死脑筋。买那么偏的地方,以后怎么升值?”

她撇撇嘴:“还是你小姑姑有魄力,有远见。人家那房子,地段好,转手就能赚一大笔。”

我听着,心里也默默点头。

小姑姑家真像个宫殿一样,富丽堂皇!

大姑姑家……嗯,是挺踏实的,但也确实太普通了,没什么看头。

年轻时总以为,房子越大越好,装修越豪越有面子。

却忘了问自己一句:背着那么重的壳,真的快乐吗?

那时候的我,自然是想不明白这个道理的。

在孩子教育这个问题上,两位姑姑的“远见”与“近视”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表哥张博文,是大姑姑林秀雅的儿子。

他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是那种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大姑姑林秀雅为了他,真是倾尽所有。

她自己省吃俭用,一件衣服穿好几年,买菜都要跟小贩多磨几句嘴皮子。

但给表哥报补习班,买学习资料,却是眼睛都不眨一下。

她说:“博文,这奥数班虽然贵了点,但对你将来考大学有好处。妈再苦再累,也得供你上最好的学校。”

表哥也很争气,一路从重点中学读到了名牌大学。

而表弟赵子轩,小姑姑林秀丽的儿子,则完全是在另一种模式下长大的。

小姑姑林秀丽信奉“富养儿子”的观念。

对赵子轩是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吃的、穿的、用的,全是最好的。

零花钱也给得特别大方。

但在学习上,小姑姑却不怎么上心。

她常说:“男孩子嘛,活泼点好,以后继承家里的生意就行了,读那么多书干嘛?累不累啊?”

表弟赵子轩的学习成绩,自然是一塌糊涂。

整天就知道玩游戏,逃课,跟一帮不三不四的朋友混在一起。

小姑姑林秀丽倒也不怎么管他。

“子轩,又想买最新的游戏机啦?行,妈明天就给你买回来!学习嘛,差不多就行了,别把自己逼得太紧,开心最重要。”

她总是笑眯眯地对表弟说。

我对表哥张博文的印象,就是个戴着厚厚眼镜的“书呆子”。

他总是捧着书本,不爱说话,看起来有点木讷。

而对表弟赵子轩,我的印象则是“会玩”、“潇洒”。

他总能搞到最新款的电子产品,知道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好玩的。

嘴巴也甜,会哄人开心。

那时候我们都以为,小姑姑林秀丽给了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最好的爱。

却不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真正的爱,是为孩子的未来铺设坚实的道路,而不是只顾眼前的短暂欢愉。

这一点,我也是在很多年后才幡然醒悟。

大学毕业后,我顺利进入社会,开始工作。

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并不高,刚够我应付日常开销。

但我却不知不觉地,学着小姑姑林秀丽的样子,开始追求所谓的“精致生活”。

新出的化妆品,要买。

网红推荐的衣服包包,要拥有。

周末要和朋友去打卡各种漂亮的咖啡馆、餐厅。

结果自然是月月光,甚至偶尔还需要父母接济。

看到大姑姑林秀雅依旧过着那种“抠抠搜搜”的生活,我心里是有些不屑的。

觉得她太落伍了,太不懂得享受生活了。

我妈王琴也常常拿小姑姑的“成功”来激励我。

“晓晓啊,你看看你小姑姑,多会打扮自己,人脉也广,朋友也多。女人啊,就是要舍得投资自己。”

这里的“投资自己”,我妈主要指的就是衣着打扮和社交应酬。

她又会不失时机地补充一句:“你再看看你大姑姑,一辈子土里土气的,认识的也都是些什么人?工厂里的老姐妹?有什么用?”

我一度深以为然。

觉得我妈说得太有道理了。

我可不能像大姑姑那样,活得一点色彩都没有,一点意思都没有。

钱嘛,赚来不就是为了花的吗?

不然辛辛苦苦工作是为了什么?

有一次,我去大姑姑家送东西。

看到她还在用一部非常老旧的按键手机,屏幕都有些划痕了。

我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叹气。

唉,大姑姑也太跟不上时代了。

她对自己好一点,换个智能手机,难道不行吗?

花不了多少钱,却能方便很多啊。

但这话,我没敢说出口。

只是觉得,她这样活着,真是太委屈自己了。

年轻的我,像一只刚刚学会飞翔的雏鸟。

迫不及待地想要冲向那片看起来光鲜亮丽、五彩斑斓的天空。

却忘了,脚下那片坚实的土地,才是起飞的根基和保障。

几年时间一晃而过。

我也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结婚生子,过上了按部就班的小日子。

生活的重心,渐渐从风花雪月转向了柴米油盐。

就在这段时间,小姑父赵明凯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了。

大环境不好,竞争激烈,他的那个小型企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订单减少,利润下滑,资金链也开始紧张起来。

但小姑姑林秀丽,依旧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光鲜和体面。

朋友圈里,还是照常晒着下午茶、新买的首饰、偶尔的短途旅行。

只是,明眼人多少能从她略显疲惫的笑容里,看出些许端倪。

言谈之间,她也开始有意无意地,向亲戚们“借钱周转”。

数额通常不大,三万五万的。

承诺也给得很漂亮:“就是暂时周转一下,下个月资金回笼了,马上就还!”

语气还是那么爽朗,仿佛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家也被她借过几次。

我妈王琴虽然嘴上答应得痛快,但挂了电话,就会忍不住对我爸林建军抱怨:

“秀丽这又是借钱,这个月都第几次了?她家生意到底还行不行啊?别是个无底洞吧?”

我爸林建军总是叹口气,和稀泥:

“唉,都是自家亲戚,能帮衬就帮衬点吧。她开口了,总不能不借。”

我听着他们的对话,心里也有些犯嘀咕。

小姑姑家不是一直都很有钱吗?

怎么也需要三天两头地找人借钱?

难道真的是生意上遇到暂时的困难了?

我不太愿意相信,那个一向在我面前挥金如土的小姑姑,会真的缺钱。

与此同时,大姑姑林秀雅家,则是一如既往的平平淡淡。

表哥张博文工作稳定,勤勤恳恳。

后来也顺利结了婚,生了个可爱的孩子。

他们小两口的日子,过得有条不紊,虽然不富裕,但透着一股安稳劲儿。

大姑姑依旧节俭,但脸上的线条似乎比以前柔和了一些。

偶尔家庭聚会,她话还是不多,但会安静地听着大家说话,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那时候,我还看不出命运的齿轮,正在悄然转向。

只觉得,当华丽的袍子被不经意间掀开一个小角,里面露出的那些虱子,总是格外地刺眼,也格外地令人不安。

转眼,我的孩子到了要上小学的年纪。

为了能让他进一所好一点的学校,需要一笔不大不小的择校费。

我和我老公东拼西凑,手头还是有点紧。

我妈王琴看我愁眉苦脸的,就给我出了个主意。

“晓晓,要不,你去找你大姑姑林秀雅试试?看她能不能先借你点?”

我听了,心里一沉,老大不愿意。

“妈,您说什么呢?大姑姑那个人,您又不是不知道,抠门抠到家了。我跟她开口借钱?她不把我数落一顿就不错了。”

我对大姑姑的印象,还停留在她连买菜都要省几毛钱的阶段。

怎么可能指望她能拿出几万块钱来借给我?

我妈却说:“哎呀,话不能这么说。你大姑姑那是会过日子。再说,都是一家人,孩子上学是大事,她总不能见死不救吧?你去试试,就说我让你去的。”

我被我妈说得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提了点水果,去了大姑姑家。

一路上,我都在打腹稿,想着怎么开口才不至于太尴尬。

也做好了被拒绝,甚至被教育一番的心理准备。

到了大姑姑家,她正在阳台上侍弄花草。

见我来了,她显得有些意外,但还是招呼我坐下,给我倒了杯水。

我支支吾吾地,把孩子上学需要择校费,手头有点紧的情况,艰难地说了出来。

心里七上八下的,脸也有些发烫。

大姑姑林秀雅静静地听着,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

等我说完,她沉默了一会儿。

我心想,完了,肯定没戏。

她大概又要开始说教我,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未雨绸缪之类的话了。

没想到,她却站起身,走进了卧室。

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看起来很旧的布包出来了。

从布包里,她掏出一个存折,还有她的身份证。

“走,晓晓,姑姑陪你去银行取钱。”她平静地说。

我一下子愣住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姑姑,您……您这是……”我结结巴巴地问。

大姑姑把存折递给我看了一眼。

上面的数字,让我瞬间瞪大了眼睛。

那绝不是一笔小数目!

至少,比我预想的要多得多得多!

“孩子读书是大事,可别耽误了。”大姑姑淡淡地说,“这钱你先拿着应急,不用急着还。你姑父和我都有退休金,平时也没什么大的开销。”

我既惊讶又感动,眼眶一下子就湿了。

“大姑姑,我……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您怎么……您怎么存下这么多钱的?”

我以前一直以为,大姑姑家经济条件很一般,甚至有些拮据。

大姑姑林秀雅重新坐下,叹了口气,说:

“这些钱,都是早些年,我和你姑父一点一点省下来,存起来的。就怕万一有个什么急用,手头没钱抓瞎。”

她顿了顿,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本子,递给我。

“这是我记的账本,你可以看看。”

我翻开那个已经有些泛黄的本子。

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笔开支,每一笔收入。

从几块钱的菜钱,到几百块的人情往来,都清清楚楚,一丝不苟。

还有一些小额理财的记录,虽然收益不高,但贵在稳健。

看着那些娟秀的字迹,和那些精确到分毫的数字。

我心里百感交集,对大姑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大姑姑看着我,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她轻声说:“年轻的时候,苦日子过怕了。就想着,手里有点钱,心里才能踏实。”

她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

“不像你小姑姑,年轻时候是风光无限。可老了……唉……”

她欲言又止,只是摇了摇头。

我拿着那笔钱,心里沉甸甸的。

原来,大姑姑不是不会花钱,也不是真的穷。

她是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用在了最需要的地方。

我以前,真是错看她了,也太小看她了。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涓涓细流,日积月累,也能汇聚成足以抵御风浪的湖泊。

大姑姑用她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这个道理。

小姑姑林秀丽那边的状况,却在持续恶化。

她之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显然已经难以为继。

很快,更严重的问题爆发了。

她的好几张信用卡,都被爆刷,累计欠下了十几万的债务。

银行的催债电话,开始像雪片一样飞来。

甚至,都打到了我爸妈这里。

电话里,银行的催收员语气冰冷而强硬。

“请问是林建军先生吗?我们是XX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您的妹妹林秀丽女士,名下的信用卡已经严重逾期三个月。目前欠款本息共计XX元。如果再不还款,我们将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法律措施!”

我爸妈接到这样的电话,气得脸色铁青。

小姑父赵明凯的生意,此时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根本无力偿还这些信用卡债务。

小姑姑林秀丽彻底慌了神。

她开始频繁地出入各个亲戚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自己的困境。

希望能让大家凑钱,帮她度过眼前的难关。

她找到我妈,拉着我妈的手,哭得声泪俱下:

“嫂子!你可得帮帮我啊!我真的是走投无路了!都是赵明凯那个没用的东西!把家底都败光了!”

她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小姑父身上。

我妈王琴碍于姐妹情分,也怕她真的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又东拼西凑地拿了些钱给她。

但态度,已经明显冷淡了许多。

“秀丽啊,不是嫂子不帮你。可这都多少次了?你欠的这个窟窿,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你也得让我们看到点希望吧!”

我妈的语气里,充满了无奈和不耐烦。

家庭聚会上,气氛也变得异常尴尬。

以往总是众星捧月般的小姑姑林秀丽,如今却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对象。

她一开口说话,就离不开“钱”字,离不开她的那些烦心事。

大家听着,都觉得压抑。

渐渐地,也没人愿意再主动跟她搭话了。

更糟糕的是,表弟赵子轩也开始跟家里闹矛盾。

他之前被小姑姑惯坏了,花钱大手大脚。

现在家里没钱支持他所谓的“创业”(其实就是拿着钱瞎折腾,搞些不切实际的项目)。

他就开始跟父母大吵大闹,抱怨他们没本事。

整个小姑姑家,都陷入了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我看着小姑姑林秀丽,从以前那个光鲜亮丽、意气风发的时尚女郎。

变成现在这个形容憔悴、怨天尤人的中年妇女。

心里真是感慨万千。

她以前那么风光,那么会享受生活。

那些名牌包包、高级餐厅、豪华旅游,难道都是透支未来换来的虚假繁荣吗?

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

但最终压垮骆驼的,正是这些看似轻飘飘、无辜的雪花。

小姑姑的今天,不正是她过去种种选择积累的结果吗?

就在小姑姑林秀丽焦头烂额,几乎要被债务压垮的时候。

一件更让她绝望的事情发生了。

来源:城市套路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