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深夜大跌!纳斯达克金龙指数跌近2%,背后暗藏三重杀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9 06:50 1

摘要:「深夜的美股市场,中概股投资者再度经历不眠之夜——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单日暴跌1.95%,这是继上周单日暴跌3.84%后的又一次重挫。」2025年10月15日,热门中概股集体滑入下跌通道:蔚来跌超5%,百度跌超4%,哔哩哔哩跌超3%,世纪互联、阿里巴巴、小鹏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深夜的美股市场,中概股投资者再度经历不眠之夜——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单日暴跌1.95%,这是继上周单日暴跌3.84%后的又一次重挫。」2025年10月15日,热门中概股集体滑入下跌通道:蔚来跌超5%,百度跌超4%,哔哩哔哩跌超3%,世纪互联、阿里巴巴、小鹏汽车跌超2%。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场下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一场持续压力的集中释放——自10月以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从阶段性高点持续下滑,至10月7日单周累计跌幅已超过8%,众多互联网龙头股直接抹去了9月以来的全部涨幅。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场抛售潮呈现出明显的主力资金出逃特征,金山云等个股跌幅甚至超过7%,市场恐慌情绪如瘟疫般蔓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场下跌的残酷性在于其全面性和连贯性。从行业分布看,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电商、在线娱乐无一幸免,呈现系统性下跌特征。回顾10月10日的交易,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已下跌2.01%,而随后虽有短暂反弹,但空头力量很快重新占据主导。市场参与者、Keator Group合伙人马修·基特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缺乏数据发布和政策明确信号的背景下,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是自然的。”这种“自然回调”背后,是投资者对中概股基本面与政策面双重担忧的集中释放。当看着持仓市值如冰块在阳光下消融,那些曾坚信“抄底时机已到”的投资者不禁心生寒意——中概股的寒冬,真的结束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概股此番大跌,绝非简单的技术性调整,而是三大致命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当其冲的是悬在头顶的监管之剑——《外国公司问责法》的退市倒计时日益临近。按照规则,若中概股连续三年无法满足审计要求,最早可能在2025年底面临退市风险。尽管大部分头部公司已通过合规检查并在港股进行双重上市兜底,但摩根士丹利指出,临近时间窗口,市场对不确定性的担忧被放大。这种“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的焦虑感,使得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恐慌性抛售。

图片来源于网络

紧随其后的是美联储政策预期反转带来的估值压力。9月美国PCE通胀数据超预期升至4.7%,强化了加息周期延长的猜测。在高利率环境下,成长股估值首当其冲受到打压。中概股中不少科技类企业依赖海外融资,融资成本上升的预期直接拉低了盈利估值。与此同时,全球资金的避险转向愈加明显。美国政府停摆风险、地缘政治扰动等因素叠加,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下降。作为典型的高风险资产,中概股自然成为资金抛售的对象。从资金流向数据看,不仅北向资金里的短期交易盘在撤离,不少海外对冲基金也在减仓中概股,转而加仓黄金等避险资产。黄金价格近期突破4100美元/盎司大关,再创历史新高,从侧面印证了全球资金的避险倾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中概股的大幅下跌形成鲜明对比,A股在同期表现出较强的韧性。2025年10月10日,尽管面临中概股下跌的外部压力,A股三大指数虽有调整但跌幅相对有限:上证指数下跌0.94%,收报3897.03点。从市场结构特征来看,A股呈现出明显的“指数调整、个股活跃”特点。全市场共有2774只个股上涨,2536只个股下跌,上涨个股数量超过下跌个股,市场总体赚钱效应为52.24%。这种背离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市场基础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A股与中概股联动性减弱的核心原因在于资金结构和政策环境的差异化。A股市场的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包括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国内长期资金。数据显示,保险资金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要投A股,公募基金被要求持有A股流通市值三年每年增10%。与此同时,政策环境的差异更为明显。A股市场受益于国内政策的强力支持,包括央行流动性投放、产业政策扶持等。2025年9月底,央行宣布连续第七个月加量续作MLF,9月净投放6000亿流动性,同时1.3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陆续到位。这些强有力的政策托底,使得A股具备了“走自己的路”的底气。而北向资金的表现更是佐证了这一点——10月10日,尽管中概股大跌引发市场担忧,但北向资金仍逆势净流入112.67亿元,显示外资对A股与中概股存在差异化认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中概股的持续下跌,市场观察人士与机构分析师却呈现出显著的观点分歧。一部分分析师认为,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再度升级引发中概股回调,但这将成为“逢低买入”的机会。法国外贸银行财富管理公司首席亚洲策略师Francis Tan表示:“从技术面来看,今年以来中国股市的上涨已积累了回调需求。因此,此次消息将对中概股形成短期下行压力,但这属于健康回调,能释放部分累积的市场压力。”杰富瑞香港有限公司的分析师Edison Lee和Nick Cheng也认为,市场可能会出现进一步抛售,但这将为中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半导体及相关设备个股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入场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则持谨慎态度。全球首席投资官办公室首席执行官加里·杜根指出:“我们将此次回调视为布局亚洲市场及科技板块的机遇,但也做好了等待准备。由于近期市场涨势过猛,此次回调可能持续数日,而非仅几个小时。”莲华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Hao Hong则看到了一个积极信号——中国决定不对特朗普最新的关税威胁采取报复措施,这一“降温举措”有助於缓冲中国市场的下行风险。这种观点分歧恰恰反映了当前市场的复杂局面:一方面是估值回落带来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政策不确定性构成持续压力。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种环境下的投资决策,犹如在迷雾中航行,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我们为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再度下跌近2%而叹息时,一个尖锐问题浮出水面:这场持续的中概股下跌,究竟是全球市场波动中的普通一环,还是中国公司海外融资时代终结的序幕?支持者认为,中概股目前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技术面和短期情绪,随着特朗普贸易立场软化与AI资本支出热潮持续,市场将逐步回归理性;但反对声音警告,在《外国公司问责法》倒计时与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双重夹击下,中概股面临的已是结构性挑战,而非周期性调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值得深思的是,在A股与中概股联动性减弱的背景下,我们是否正见证着中国资产全球定价权的历史性迁移?当香港市场已为80%中概股提供双重上市兜底,当北向资金持续逆势净流入,资本的选择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问题的核心或许不在于中概股何时止跌,而在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信心重塑需要多久——这道题的答案,不仅关乎市场走势,更关乎时代变革。

来源:商业模式X光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