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逼国家忍不住出手,李梓萌太无辜,但不止她一人受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9 03:10 1

摘要:你敢相信吗?央视《新闻联播》的“国脸”主持人,竟然在直播间里大肆推销“神药”,满口谎言,把一款普通糖果吹嘘成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你敢相信吗?央视《新闻联播》的“国脸”主持人,竟然在直播间里大肆推销“神药”,满口谎言,把一款普通糖果吹嘘成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当无数观众被这张熟悉又信任的脸庞所蒙蔽,纷纷下单购买时,一个更令人脊背发凉的真相,正悄然浮出水面。


被撕裂的“李梓萌”


在很多人眼里,李梓萌这个名字,几乎就等同于“权威”和“严谨”。


她在《新闻联播》主播台上一坐就是二十年,字正腔圆,沉稳大气。这张脸,我们太熟悉了。


可就在不久前,另一个“李梓萌”横空出世。


她出现在一个热闹的直播间里,热情洋溢地推荐着一款“深海多烯鱼油”。


话术极其夸张:“能缓解头晕手麻、改善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


一边是代表国家形象,一个字都不能错的国民主播。


另一边是信口开河,为了卖货不择手段的“江湖骗子”。


这两个形象,竟然诡异地重叠在了同一个人身上。无数人懵了,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李梓萌吗?她怎么会“沦落”至此?


一个错字罚200,一句谎言赚百万


要理解这件事有多离谱,你得先知道真正的央视主持人,过的是什么日子。


前辈倪萍曾公开透露过,央视的要求严格到什么地步?说错一个字,罚款200!


这对于工资并不算天价的主持人来说,压力巨大。


倪萍甚至半开玩笑地调侃李梓萌,说她在台里工作了快二十年,因为经常“嘴瓢”被罚款,一直都是租房子住,担心她以后得“贷款上班”。


这当然是句玩笑话,却也侧面印证了这份工作的苛刻。在镜头前,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


这是真正的李梓萌,一个为了“真实”和“准确”付出巨大心血的职业新闻人。


可直播间里那个“李梓萌”呢?


她口中的“神药”,不过是执行糖果生产标准的普通食品。每一句宣传,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一个错字就要付出代价,而一句谎言却能带来百万的暴利。


这种强烈的反差,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所有人的心上。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狸猫换太子”,骗局震惊全国


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不对劲,事情很快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的注意。


当执法人员顺着举报线索,点开那个直播间时,当场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直播现场,根本就没有李梓萌本人!


那个在屏幕上侃侃而谈,表情、口型、声音都与真人别无二致的“李梓萌”,竟然是AI合成的虚假影像!


这就是一出现代版的“狸猫换太子”。


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盗取了李梓萌的公众形象和声音,再通过事先写好的剧本,让她“说”出那些骗人的话。


普通观众哪分得清这个?他们只认这张脸。对这张脸的信任,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了腰包。


这个消息曝光后,全网哗然。


原来,李梓萌才是最无辜的受害者。她兢兢业业半辈子积累的信誉,就这样被一群躲在暗处的骗子,用技术手段轻易窃取,当成了他们收割韭菜的镰刀。


这简直比直接骂她还要恶劣!


别笑了,你可能就是下一个“李梓萌”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为李梓萌鸣不平,或者感叹一句“骗子太可恶”。


但我想告诉你一个更残酷的现实:


这件事真正恐怖的地方,不是李梓萌被骗,而是宣告了一个“眼见不为实”时代的彻底到来。


你以为这只是名人才会遇到的麻烦?大错特错。


就在李梓萌事件之前,奥运冠军全红婵、孙颖莎等人的形象,也同样被AI仿冒,拿去卖各种乱七八糟的课程和产品。


骗子的逻辑很简单:你的脸,你的声音,就是最具价值的“资产”。


你的脸,代表着你家人的信任。


你的声音,代表着你朋友的信任。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接到一个视频电话,电话那头是“你”的脸,“你”的声音,焦急地说自己出了事,急需一笔钱。


他们会怀疑吗?他们大概率不会。


如果你的朋友收到一段“你”的语音,说手头紧想借点钱周转一下。


他会觉得是骗子吗?他很可能也直接转账了。


这就是AI换脸换声技术最可怕的威力:它正在精准地摧毁我们社会最基础的信任链。


以前我们说,“有图有真相”,后来是“有视频有真相”。


现在呢?视频也能是假的,你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都可能是精心编排的骗局。


当信任崩塌,我们该如何自保?


这场由AI掀起的风暴,已经从名人圈,刮向了我们每一个普通人。


它盗走的不仅仅是李梓萌的肖像权,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安全感。


幸运的是,国家已经重拳出击。针对AI换脸、换声等乱象的严格管制措施正在陆续出台,那些利用技术作恶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但法律的完善需要时间,而骗子的手段却在时时刻刻更新。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现在必须立刻在脑子里绷紧一根弦:


不要轻易相信任何网络上的名人代言,尤其是那种夸大宣传的。


涉及到转账、借钱等敏感操作,无论是谁,哪怕是“亲人”的视频或语音,也务必通过第二种方式再次确认。


李梓萌的遭遇,是一个代价沉重的警钟。它告诉我们,在这个真假难辨的时代,保持一份理性的怀疑,是我们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别让你的脸,成为骗子下一个行骗的“剧本”。

来源:小刘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