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说李梓萌,我们平时在《新闻联播》和《朝闻天下》里经常看到她,业务能力那是大家公认的非常强。
说到央视的主持人,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董卿、周涛、康辉这些熟悉的名字。
而在他们之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李梓萌了。
先说说李梓萌,我们平时在《新闻联播》和《朝闻天下》里经常看到她,业务能力那是大家公认的非常强。
有一次播新闻时,临时收到一份加急稿,来不及输入提词器,她凭借多年的经验,硬是以8分45秒的时间,一句话都没卡壳,把稿子顺利播完了,网友们都夸她是“主持人中的典范”。
2006年,29岁的李梓萌进入《新闻联播》后,很多人觉得她看起来太年轻,和节目严肃的氛围不太搭配。
为了适应这个角色,李梓萌做了一个关键的决定——戴假发。假发不仅改变了她的外貌,也帮助她更好地融入新闻节目的形象。
从那以后,每个工作日的早晨,李梓萌都会准时戴上假发,假发也成了她和“成熟稳重”形象之间的桥梁。
她曾获得央视“最受欢迎新人”这一荣誉,倪萍还曾开玩笑说她是“贷款上班”,这段话也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事。
这个事件也让大家看到了央视主持人“另一面”的一面。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幽默风趣的主持人,也陷入了一场风波。
说到倪萍提到的“贷款上班”玩笑,背后其实有点故事。
得从央视的一项严格规定说起——如果在播报时念错一个字,就要罚款。
据说这个标准非常严格,错一个字就得扣几百块钱。
没想到的是,这位口碑一直很好的主持人,如今却卷入了一场风波。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年上半年,有网友发现李梓萌在某个直播间推广一款“深海多烯鱼油”,声称它能“缓解头晕手麻、改善记忆”。
一些不太了解情况的网友看到央视主持人代言,就认为应该是可信的,放下戒心购买了产品。
渐渐地,越来越多网友开始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随后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发现有家公司在直播间卖“深海多烯鱼油”,宣称能治头晕、手麻、记性差,还把李梓萌的脸P在画面里,看起来像真的是她。
调查结果让大家大吃一惊,这款所谓的“神药”其实只是普通糖果,根本没有任何治疗效果。
而直播间里的“李梓萌”其实是AI技术合成的,根本不是她本人!
李梓萌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她照常在央视工作,继续主持《新闻联播》。
等她听说时,网上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开始指责她,说:“你是国脸,怎么能骗老百姓?”还有人翻出她以前的采访,说她装模作样。
梓萌的团队立刻发声明澄清,平台也封了那个直播间。但那些曾经骂过她的人,一个都没有道歉。
这家公司胆子真大,用AI伪造李梓萌的形象来骗老百姓。
幸运的是,央视财经及时曝光了这件事,澄清了那是AI合成的,涉事公司也受到了处罚,李梓萌的冤屈终于得到了澄清。
这不禁让人想起前段时间闹得很大的“全红婵卖鸡蛋”事件。
当时,一段AI合成的视频里,“全红婵”微笑着推销“自家产的山鸡蛋”,还声称要给粉丝发福利!
不仅是李梓萌,早前董卿的声音也被骗子拿去用,打电话给八旬老人,说是董卿发福利,让老人转账。
还有假的靳东事件,不少中老年女性看了AI做的短视频,真以为是靳东在和自己聊天,结果被骗感情,钱也没了。白岩松在四月刚提醒大家别被AI骗了,没想到两个月后,李梓萌就中了招。技术发展太快,监管跟不上了。
为什么这些骗子专挑名人下手?因为大家都信任他们的口碑。
可是现在AI技术滥用,连脸和声音都能造假,普通人根本分辨不出来真假。
这次骗子不再用传统的低级手段,而是玩起了“高科技”。
调查发现,犯罪团伙仅用几段公开的新闻视频,就用AI工具克隆出了李梓萌的虚拟形象,面容和声音都模仿得几乎一模一样,还让她出现在一个有88万粉丝的直播间里“热情推荐”产品。
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不管是在直播间还是电话里,只要涉及转账、买保健品,就算是再熟悉的名人面孔,也不要轻易相信。
可以像白岩松说的那样,认准官方渠道来核实信息,或者直接拨打12315举报。
作为央视主持人,她一直保持着专业形象,没想到却突然卷入了这样的虚假宣传事件。
尽管她完全不知情,但仍然不得不面对公众的质疑。
这种技术滥用的现象值得全社会警惕。
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法。
受骗的消费者王女士回忆说:
当时我完全相信那就是李老师本人,她说话的语气和表情都太真实了。
我买了三盒鱼油,花了将近2000元。
后来检测结果出来,所谓的“特效鱼油”其实就是普通糖果,成本不到20元。
事件曝光后,警方介入调查,发现这个诈骗团伙的作案手法非常专业。
现在AI技术越来越“离谱”,我们普通老百姓得更加小心了。看到名人推荐产品,别光信画面和声音,先想想这消息是不是从官方渠道来的。
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监管,别让坏人利用高科技来骗人。毕竟,谁都不想被AI骗了钱,还误会自己喜欢的名人!
来源:小园娱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