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不少老乡都在忙着选购种子,准备大干一场。但是要提醒大家,选种子这个环节要是出了错,后面你费再多功夫都白搭!
这几天不少老乡都在忙着选购种子,准备大干一场。但是要提醒大家,选种子这个环节要是出了错,后面你费再多功夫都白搭!
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好苗产量高”。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种植经验,给大家说说买种子时一定要牢记的“几个不要”。
这可是选种子的第一条铁律!现在有些游商小贩,拉着种子走村串巷,价格便宜得让人心动。但是老乡们,这种来路不明的“三无”种子(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合格证),你千万不能买!
为啥不能买?
1. 品种不纯:你买的是黄瓜种子,可能长出来一半是西葫芦;你买的是大白菜,可能长出来是小白菜。品种混杂,让人哭笑不得。
2. 发芽率没保证:正规种子的发芽率都在85%以上,而这些“三无”种子发芽率可能连50%都不到。你辛辛苦苦播种,结果地里缺苗断垄,补种都来不及!
3. 可能带病带菌:这些种子没有经过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处理,很可能携带病菌、病毒,一种下去,不仅这茬庄稼完了,连土壤都被污染,后患无穷!
正确做法:一定要到正规的种子店购买,看清包装上是否有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检疫证明,还有明确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现在种子市场上新品种层出不穷,什么“太空蔬菜”、“彩色玉米”、“巨型南瓜”,名字一个比一个吸引人。很多老乡看着心动,就想买来试试。
劝你要冷静!这些新奇品种往往存在这些问题:
1. 不适应本地气候:每个品种都是在特定环境下选育的,外地的“明星品种”到了咱们这里可能水土不服,光开花不结果,或者产量很低。
2. 栽培技术不熟悉:新品种往往需要特殊的栽培管理技术,你用老方法种,很可能种不好。
3. 市场不接受:你种出来的彩色蔬菜、特殊瓜果,看起来新奇,但拉到市场上可能没人认识、没人买,最后砸在自己手里。
正确做法:选择那些在当地已经种植多年、表现稳定的“老品种”。这些品种适应性强,栽培技术成熟,市场认可度高,虽然不新奇,但是保险、靠谱!
很多菜农选种子,眼睛就盯着包装上“高产”、“超高产”这几个字。产量高当然是好事,但你得看看它其他的特性适不适合你。
要注意看这些特性:
1. 抗病性:是不是抗你当地常发的病害?比如白菜要看是否抗软腐病,番茄要看是否抗病毒病。
2. 生育期:生长期长短是否适合你的茬口安排?别买了晚熟品种,结果还没成熟就下霜了。
3. 适应性:是适合露地种植还是大棚种植?耐不耐旱?抗不抗倒伏?
前年我买了个新品种玉米,结果那个品种不抗倒伏,一场大风全趴地上了,损失惨重。
有些老乡图省事,或者听信商家“多买优惠”的宣传,一次买好几年的种子囤起来。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种子是有生命的,也会衰老!陈年种子的发芽率会明显下降,即使能发芽,长出的苗也往往瘦弱,抗逆性差。特别是葱、韭菜、洋葱等百合科蔬菜种子,寿命很短,存放一年后发芽率就大幅降低。
正确做法:根据你今年的实际种植面积,稍微多买10%左右备用就可以了,要做到“年年用新种”。剩下的钱,宁愿买点好肥料,也比买多余种子强!
我以前买种子只看花花绿绿的图案,最多看看品种名称,包装背面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说明根本不看。但这里面可都是重要信息!
一定要仔细看这些内容:
1. 适宜种植区域:看看是否包括咱们所在的地区。
2. 栽培要点:什么时候播种?密度多大?是否需要搭架?这些都要提前了解。
3. 风险提示:有些品种在某些条件下可能表现不佳,这些都会在说明中提示。
虽然现在明确规定不允许销售散装种子,但在一些农村大集上,还是能看到有人用麻袋、脸盆装着种子卖。这种种子再便宜也不能买!
散装种子你不知道已经存放了多久,不知道是否受过潮、生过虫,更不知道纯度如何。买了这种种子,完全是“靠天收”,风险太大了!
“宁买包装一小袋,不买散装一大包”。
卖种子的当然会说自己的种子好,这是人之常情。咱们在购买前,一定要多打听打听:
- 问问左邻右舍去年种的什么品种,表现怎么样
- 看看附近种植大户都在用什么种子
- 向当地农技站的技术员咨询适合本地的推荐品种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说好的品种,一般不会差到哪里去。
选种子是种植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种子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
来源:科普农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