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当它是车企!赛力斯砸115亿入局,估值要改规矩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8 14:32 1

摘要:“2600亿市值只算个‘造车的’?”随着赛力斯通过港交所聆讯冲刺A+H上市,资本市场的讨论彻底炸开。这家靠问界车型年销超38万辆的车企,最近动作频频:115亿入股华为引望智能拿10%股权、增程器一年外供47万台、砸钱布局具身智能,每一步都在摆脱“华为代工厂”的

“2600亿市值只算个‘造车的’?”随着赛力斯通过港交所聆讯冲刺A+H上市,资本市场的讨论彻底炸开。这家靠问界车型年销超38万辆的车企,最近动作频频:115亿入股华为引望智能拿10%股权、增程器一年外供47万台、砸钱布局具身智能,每一步都在摆脱“华为代工厂”的标签。赛力斯的野心很明确:要让市场看到,自己的价值远不止“组装汽车”这么简单。

不做“代工工具人”:115亿买的不止是技术优先权

赛力斯最狠的一步棋,是把与华为的合作从“业务绑定”升级为“股权共生”。2025年9月,它斥资115亿完成对华为引望智能的入股,成为这家智能驾驶核心公司的唯一外部股东,不仅能按股比分得收益(2025上半年已获2.2亿元),更拿到了技术“优先权” 。

这绝非简单的“花钱买技术”。华为派驻1000多人团队驻厂联合开发,让问界车型比其他品牌早1-2年用上ADS 3.0系统,实现260城无图智驾,高速接管里程能到270公里。更关键的是,赛力斯早已悄悄攒下“家底”:累计授权专利超6600件,自主研发的魔方平台是全球首个兼容超增、纯电、超混的动力平台,2024年研发投入暴涨58.9% 达70.53亿元 。

现在的赛力斯,更像“华为生态合伙人”。它负责把华为的技术落地成能量产的豪华车——问界M9均价55万仍卖爆12万辆,30万以上市场市占率22%仅次于特斯拉,用实打实的销量证明:它不止能造好车,更能造高端车 。

盈利“第二曲线”:卖零件比造车还赚?

如果只看卖车,确实低估了赛力斯。2024年,它的增程器外供47万台,被25家车企抢着用,今年预计出货80万台,光这一项就能赚20亿元净利润,相当于“再造半个赛力斯” 。

这背后是其隐藏的“供应链话语权”。赛力斯在超级工厂搞出“厂中厂”模式,把宁德时代、博世等20家顶级供应商拉到500米范围内直供,不仅让单车制造成本降了5000元,还拿到了稀缺资源优先权——麒麟电池、最新IPB制动系统都先给它用。2025上半年,它毛利率稳在22.4%,超过比亚迪的18%,靠的正是“造好车+卖核心件”的双重盈利逻辑 。

更妙的是“服务变现”。它已在全国布局1.2万个充电桩,充电服务收入正成为新增长点。港股IPO募资的20%还要砸向海外充电网络,把服务版图铺到全球 。从制造到“制造+零件+服务”,赛力斯的盈利结构早不是单纯的“车企模式”。

港股IPO破局:估值能从“车企价”变“科技价”吗?

当前2600亿的市值,赛力斯显然不满意。要知道,理想汽车靠年利百亿能拿到万亿估值,而赛力斯2026年净利润预计将破80亿,对应27倍PE在高端新势力里明显偏低 。港股IPO正是它的“估值重估钥匙”。

这次募资70%要砸向800V平台、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12分钟快充、1000公里续航的技术已在推进,2026年就能试产。更重要的是,港股上市能吸引国际资本,为它进军欧洲、中东市场铺路——毕竟海外收入目前仅占2.9%,增长空间巨大 。

业内已经给出乐观预期:如果能从“中国车企”升级为“全球智能出行玩家”,赛力斯的估值有望向理想的30倍PE看齐,市值天花板能捅到2400亿以上,甚至冲击万亿 。

争议仍在:依赖华为是“护城河”还是“枷锁”?

不过资本市场的疑虑也很实在。最核心的问题是:赛力斯离了华为还能打吗?2024年它向“供应商A”(业内直指华为)采购42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0.2%,三成营收要给华为买单 。随着鸿蒙智行生态扩大,问界要和享界等品牌抢资源,优势可能被稀释。

但赛力斯早有准备:25亿收购“问界”全品类商标,从“使用者”变成“拥有者”;入股引望智能锁定技术源头;自主技术外供打开增量 。就像网友说的:“现在是互相需要,华为要量产落地,赛力斯要技术背书,这是双赢不是依附。”

从当年的重庆小康到如今的高端新势力,赛力斯的逆袭从来不是“只靠华为”。它用三年时间完成从“烧钱”到年赚31亿的转身,靠的是技术储备、成本控制和对市场的精准判断。

赛力斯的估值战才刚刚开始。港股上市后,你觉得它能摆脱“造车估值”,拿到科技公司的溢价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多巴胺发射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