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名宿痛斥中超:繁荣全是假象!金元足球掏空了青训根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2 02:10 1

摘要:最近在网上刷到杜震宇和李玮锋这哥俩的直播连线,听着他们聊现在这中超,心里头真是堵得慌。就好像你看着自家院子里一棵本来挺拔的树,前几年花团锦簇,热闹非凡,你以为它要长成参天大树了,结果一阵风过去,发现里头早就被蛀空了,现在连几片像样的叶子都挂不住。

最近在网上刷到杜震宇和李玮锋这哥俩的直播连线,听着他们聊现在这中超,心里头真是堵得慌。就好像你看着自家院子里一棵本来挺拔的树,前几年花团锦簇,热闹非凡,你以为它要长成参天大树了,结果一阵风过去,发现里头早就被蛀空了,现在连几片像样的叶子都挂不住。

这种感觉,特别拧巴。你看现在中超的赛场,成都、北京、上海,那球迷的阵仗,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红旗招展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足球马上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呢。可老话怎么说来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杜震宇那句话,真是戳到了肺管子,他说他们那会儿,把外援拿掉,剩下的中国球员跟日韩掰手腕,也是互有胜负。现在呢?外援比那时候还多,结果连人家的影子都摸不着了。

这事儿吧,透着一股子邪乎劲儿。

李玮锋跟着补充的那段,更是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他提到了“金元足球”那几年的盛景,奥斯卡、胡尔克、保利尼奥,这些名字,就算你不是铁杆球迷,估计都听过。那时候感觉中超就像个巨大的磁场,把全世界的好球员都往里吸。伊哈洛这种在咱们这儿踢得风生水起的,转头就能去曼联报到。那会儿我们看球,看的不仅仅是比赛,更是一种虚火的繁荣,一种用钱堆出来的幻觉。

在我看来,那几年的疯狂,就像是给一个身体虚弱的病人猛灌了几针兴奋剂。短期内,他确实能跑能跳,看起来龙精虎猛,甚至还能在赛场上创造奇迹。但药效一过,留下的就是被透支得更厉害的身体和一屁股的烂摊子。我们花了无数的钱,请来了世界上最好的“外教”和“陪练”,结果呢?我们自己的“学生”连上场机会都快没了,一个个在替补席上把板凳坐穿,荒废了最该涨球的年纪。

这就像一个企业,把所有的预算都花在了请明星代言和做市场推广上,产品研发部门却常年无人问津,甚至被裁撤。短期内,品牌知名度暴涨,销售额看着也漂亮,可一旦市场风向变了,或者代言人出了问题,整个企业就立刻风雨飘摇,因为你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产品。我们的足球,不就是这样吗?那些世界级外援就是我们请来的“明星代言人”,可我们自己的“产品”——本土球员,却迟迟研发不出来。

现在兴奋剂的药效过去了,兜里也没钱再买了。于是,联赛的水平断崖式下跌。过去百万欧元的都算不上什么大牌,现在能来个百万欧元的,球队都得当个宝供着。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连香港球员都能在中超一些队伍里坐稳主力。我这话绝对没有看不起香港球员的意思,人家凭本事吃饭,天经地义。但这现象本身,就像一个体温计,精准地测量出了我们足球的“病情”有多严重。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足球土壤,到最后需要不断向外“引水”来解决“干旱”问题,这还不够说明根子烂了吗?

场上五个外援名额,再加一个港澳台球员名额,刨去一个基本不会动的门将位置,留给咱们本土球员的,就剩下四个坑。四个!一支足球队,十一个人的运动,最后本土球员成了少数派。这哪里是联赛,这简直就是“洋务运动”的足球版,请洋人来给我们表演,我们负责在旁边鼓掌叫好。

杜震宇和李玮锋现在都扎根青训,所以他们看得最清楚,也说得最痛心。所有问题的终点,都指向了青训。这块基石要是松了,你上面的房子盖得再漂亮,那也是危房。为什么没人搞青训?说白了,就是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搞青训,见效慢,花钱多,还不一定能出成绩,远不如直接买个成名外援来得立竿见影。在一线队当教练,赢几场球就名利双收,在青训队当教练,可能十年都无人问津。这种导向之下,谁还愿意去干那份苦差事?

有时候看着电视里那些激情澎湃的球迷,我心里就五味杂陈。他们的热爱是真的,他们的呐喊也是真的。可这份纯粹的热爱,最终浇灌的,究竟是一片会开花结果的沃土,还是一片永远填不满的盐碱地?没人知道答案。

来源:英明果断河流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