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族企业接班,在中国真的是个大难题。一边是娃哈哈,股权复杂、接班仓促,陷入商标纠纷和品牌内耗;另一边是福耀玻璃,从曹德旺到曹晖,平稳过渡,市值还一路涨到1700亿。为什么福耀没踩娃哈哈的坑?答案不在运气,而在制度与布局。
家族企业接班,在中国真的是个大难题。一边是娃哈哈,股权复杂、接班仓促,陷入商标纠纷和品牌内耗;另一边是福耀玻璃,从曹德旺到曹晖,平稳过渡,市值还一路涨到1700亿。为什么福耀没踩娃哈哈的坑?答案不在运气,而在制度与布局。
宗馥莉,曹晖
- 福耀:股权高度集中,曹氏家族说了算。接班没人扯皮,决策快。
- 娃哈哈:股权三足鼎立——国资、宗馥莉、员工持股会。
谁都不能单独拍板,结果宗馥莉想调整商标,直接被一票否决。
一句话:股权清楚,接班才顺利。
- 福耀:曹德旺培养曹晖,整整二十年。
1. 先从车间搬玻璃、三班倒做起;
2. 再去海外打反倾销官司,真刀真枪干;
3. 还让他自己创业证明能力,然后再回来。
等曹晖2025年接班,公司上下都服他。
- 娃哈哈:宗庆后一直自己抓大权,没给宗馥莉完整历练机会。
他一走,宗馥莉仓促上阵,很多事情根本不熟悉。
一句话:提前练过,才能接得住。
- 福耀:早就搭好制度。
成立战略委员会,曹德旺只当顾问;曹晖管方向,叶舒管执行;
用高工资、好福利留住核心人才。
- 娃哈哈:高度依赖宗庆后个人。他在的时候什么都顺,
他一走,制度空白全暴露出来,改革没人配合。
核心意思:制度比个人更靠谱。
- 福耀:曹晖接棒后,不只是守摊子。
搞出AR-HUD玻璃; 做光伏车顶玻璃;海外工厂越做越大。
- 娃哈哈:有点吃老本。还是靠AD钙奶、纯净水;新品推广没成功;线上销售跟不上。
简单讲:不创新,就容易被淘汰。
结语
福耀的成功,不是因为曹德旺选了曹晖,而是因为有一套让合适的人顺利接班的制度。
娃哈哈的问题,也不是宗馥莉不行,而是缺了“没了老板也能转”的体系。
可惜福耀的这个做法,哇哈哈没学到。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