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食堂经常出新菜式,3元一份,员工:看着很不错,就吃不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7 03:23 1

摘要:南瓜煮木耳端上来的时候,窗口阿姨笑得像发年终奖,三块钱一勺,颜色金黄带黑,像把中秋月亮和隔夜凉茶倒进一个碗。

南瓜煮木耳端上来的时候,窗口阿姨笑得像发年终奖,三块钱一勺,颜色金黄带黑,像把中秋月亮和隔夜凉茶倒进一个碗。

员工小张把勺子伸进去又缩回来,拍照片发群里,配文只有两个字:救命。

这张照片两小时内被转发三百多次,连送快递的小哥都留言:你们食堂比恐怖片刺激。

三块钱定价是行政部拍板的。

他们算过账:南瓜批发八毛一斤,木耳泡发后成本不到两毛,一勺净重一百克,卖三块毛利超过百分之七十。

行政总监在周一例会上说,要让员工吃到便宜又新颖的饭,人事部顺势把“创新”写进季度考核,厨师长老周头顶的KPI瞬间多了一行字:每月推出八款“从未出现”的搭配。

老周晚上翻冰箱,看见火龙果和莴笋躺在一起,脑子一热就下锅了,第二天这道菜被命名为“紫霞仙子”,结果仙子没人领情,剩了满满两盆,倒的阿姨直摇头:猪都不吃。

营养学会的文件贴在食堂门口,A4纸打印,落款红章。

文件说南瓜和木耳可以一起吃,但得少油少盐,保持原味。

老周扫了一眼继续抡锅铲,他心里有本账:少油少盐,员工嫌没味,剩得更多,月底绩效打水漂。

于是他在南瓜煮木耳里添了一勺鸡油,颜色瞬间亮得刺眼,香味盖过泔水味,却盖不住口感的怪:南瓜软成泥,木耳还脆生,像把牙齿送进两场不同的电影。

员工老李吃了两口,跑去窗口问:能不能退,我胃不好。

老周说食物离窗不退,老李把碗放回传送带,机器滴一声,像给这道菜判了死刑。

橘子炖肉更绝。

老周把五花肉切成骰子块,先焯水,再和整瓣橘子一起扔进高压锅,上汽十五分钟,开盖一股酸腥,肉缩成栗子大小,橘子皮边缘卷起,像被烫掉指甲。

他尝了一块,酸得眯眼,于是加两勺白糖,再淋酱油,颜色瞬间变成暗黑版红烧肉。

窗口标价还是三块,员工小刘打了一份,第一口就吐在餐盘,胃酸混合酱油味飘出三米远。

拍照发论坛,标题只有一句:公司想省钱直说,不用拿肉开玩笑。

帖子被顶成热榜,行政部连夜删帖,第二天却继续卖,只是把菜名改成“橘香小排”,销量零。

香菇炒香菇是唯一被吃光的菜。

老周把鲜香菇和干香菇一起下锅,加蒜末和蚝油,咸鲜兜底,口感统一,员工以为终于吃到正常饭,十分钟就见底。

老周站在窗口数人头,发现队伍比平时长,心里有了答案:不是员工拒绝创新,是拒绝难吃。

他把这条经验写进笔记本,却被行政部驳回:重复食材不算创新,月底考核还差两道。

老周半夜睡不着,把青瓜切条,辣条切段,一起大火爆炒,出锅前撒芝麻,取名“青春回忆”,结果剩得比火龙果还多。

行政部拍照留档,算他完成指标,老周却一点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知道那是。

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被请来录视频,站在食堂讲水果入菜原则。

专家说橘子直接炖肉会破坏蛋白纤维,建议改用柠檬汁提鲜,每五百克肉最多五毫升。

老周边听边点头,转头继续倒橘子,因为柠檬汁仓库没货,采购说一瓶柠檬浓缩汁的钱能买五斤橘子,行政部批了橘子。

专家在视频里微笑,员工在弹幕里刷屏:建议专家先吃一口。

视频播放三万次,食堂销量没涨,老周的KPI却提前完成,行政部把视频截图发集团内刊,标题写“科学膳食走进基层”,没人提销量为零的事。

高校食堂的“玉米炒葡萄”被拿来当正面案例。

新闻里说那道菜只要配清淡酱汁就能入口,老周照着做,买来罐装玉米和去皮葡萄,下锅后加两勺沙拉酱,颜色黄绿相间,像隔夜派对剩下的果盘。

窗口标价三块,员工小周打了一份,吃完立刻跑便利店买泡面。

老周把沙拉酱改成蛋黄酱,再改成番茄酱,销量始终停在零。

他终于明白,别人的葡萄是点缀,他的葡萄是主角,口感像把甜品和主食混进一个搅拌机,胃先。

行政部月底开总结会,数据投影在大屏:新菜推出二十八款,成本下降百分之十八,员工满意度下降百分之十二。

总监皱眉,问老周怎么回事。

老周说:他们嘴刁。

总监转头问人事,人事说:年轻人难伺候。

没人提三块钱定价太低导致食材档次锁死,也没人提KPI把“猎奇”写进考核。

会议记录里只写一句:下月继续创新,目标剩餐率低于百分之三十。

老周回厨房,把笔记本撕掉两页,上面写满“少油少盐”“柠檬提鲜”,他重新写一行字:活下去。

员工开始带饭,微波炉前排长队,塑料盒里装着昨晚的剩菜,红烧鸡腿、番茄炒蛋,香味飘进老周鼻子,他站在窗口像被公开处刑。

行政部见状发通知:禁止微波炉热饭,理由是用电安全。

员工小刘把通知打印出来贴在冰箱门,旁边附一张手写纸条:食堂饭菜安全吗?

纸条存活两小时,被保洁撕掉。

第二天食堂推出“红烧汤圆”,糯米球泡在酱油汤里,咬开一包黑汁,像把甜品做成黑暗刑罚。

老周自己都没尝,直接倒进泔水桶,桶里发出一声闷响,像胃在抗议。

三块钱像一道紧箍咒,锁死食材,锁死手艺,锁死想象。

行政部想用低价换口碑,却用KPI把厨师逼成实验室疯子。

员工只想吃一口顺饭,却被创新逼成逃兵。

营养指南贴在墙上,像一张过期罚单,没人兑现。

老周晚上下班,路过便利店,看见货架上六块一份的便当被抢空,他站着看了十分钟,终于承认:不是员工挑剔,是食堂不敢把三块钱涨成六块,因为一涨价,行政部的“降本增效”报告就失去亮点。

便宜成为遮羞布,创新成为遮羞布上的印花,谁也不敢掀开看里面的真相。

月底最后一天,老周把剩下的南瓜煮木耳倒进桶,桶壁溅起黄色汤汁,像给这场闹剧拉上幕布。

他摘了厨师帽,走出后门,点一根烟,烟头的红光在夜里一闪一闪。

员工小刘拎着泡面桶从他身边走过,两人对视一眼,谁也没说话。

食堂灯一盏盏熄灭,窗口贴着下周新菜单:西瓜炖排骨、香蕉炒茄子、酸奶炸水饺。

纸上的字被灯光照得惨白,像提前写好的墓志铭:三块钱,买不了好吃,买得了热搜。

便宜到底喂饱了谁?

来源:美食有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