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到猛士,赵安跨界深耕智能越野,销售业务成核心战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8 08:58 1

摘要:猛士M817上市一年,把“硬派越野”四个字拆成了两半:一半留在沙漠,一半开进了陆家嘴。

猛士M817上市一年,把“硬派越野”四个字拆成了两半:一半留在沙漠,一半开进了陆家嘴。

这不是比喻,是销量——3.2万台里47%的车主连泥地都没下过,他们买的是一把能自动泊进上海K11地库的“电子扳手”。

为什么城市人突然抢着买一台带大梁、能爬45°坡的“方盒子”?

答案藏在方向盘后面:华为乾崑智驾ADS 4.0第一次让越野车长出“眼睛”和“大脑”。

过去玩沙漠,得先学会听轮胎放气、看沙纹走向;现在挂进“沙漠模式”,车子自己把胎压降到1.3 bar、把差速锁预紧、把动力曲线调成“骆驼步伐”,你只需扶好方向盘。

更狠的是OTA升级后新增的“越野场景自学习”——同一座沙山,第二趟比第一趟快7秒,电脑默默记下了你飞坡的时速、转向角度、甚至油门开度,下次一键复刻。

一句话:老炮的经验被写成了代码,新手直接“开挂”。

城市用户最常用到的却是“越野模式”里的子功能——“深坑防磕底”。

地下车库的排水沟、工地门口的炮弹坑,系统提前200毫秒把空气悬架抬升50毫米,避免“咣当”一声心疼三秒。

一位北京车主在APP里留言:“我买车半年,越野里程120公里,其中110公里是下班路上的烂尾楼路段。

猛士把这句话做成海报,贴在直营体验中心——第一家店明年1月开在上海前滩,对面就是特斯拉旗舰店,赤裸裸地“抢人”。

抢人也要抢供应链。

武汉智慧园区二期9月动工,华为5G全连接工厂把车身、电池、电机三条产线串成“一根网线”,焊接扭矩、涂胶厚度、电池温差实时回传云端,一旦偏离标准,机械臂自动停线。

官方口径是“产能提升40%”,翻译成人话:原本等车三个月,明年春节后缩到四周,爆款不再“拖延症”。

对手先坐不住了。

长城坦克800在M817上市三个月内两次官降,最高一次直降2.8万,还紧急给新车标配华为HI模式——相当于把灵魂交给同一座“庙”。

更夸张的是标准制定:猛士和华为正牵头写《智能越野车技术评价规范》,以后“什么算智能越野”得先过他们这张卷。

谁先交卷,谁就握住了下一轮的打分权。

资本市场提前投票。

Pre-IPO估值280亿元,红杉、高瓴排队尽调,目标2025年冲科创板。

圈里人算过一笔账:一台M817均价42万,毛利率18%,比东风集团传统商用车高8个点,等于“把卡车卖成奢侈品”。

资本看的不是车,是“华为+军工”双buff在中国最舍得花钱的玩具市场能滚多大雪球。

用户运营也在“军工级”推进。

赵安到任后启动“猛士体验官2.0”,200名核心车主被拉进研发群,直接给工程师提需求。

12月上线的社区APP里,第一个被顶到最热的帖子是“能不能把副驾屏幕调成无人机实时图传?

两周后,研发回复:代码已写好,等法规通过就OTA。

车主瞬间沸腾——以前改装要拆车,现在升级像更新微信。

余温还没散,下一代“大杀器”已经排期。

2025年Q2发布的M818,将搭载联合创新实验室刚孵出的“智能底盘3.0”:四个轮边电机能独立反转,实现坦克式原地掉头;电池包与大梁一体化,侧翻30秒内自动断电,把“硬派”写进安全底线。

华为车BU CEO靳玉志一句话总结:“我们不是在给越野车加智能,而是在给智能找一条能爬墙的腿。

写到这里,可以回答开头那个问题:

城市人买猛士,买的不是钢铁,是一张“万能通行证”——

周一到周五,它帮你躲掉地库磕底、马路牙子;

周六周日,导航目的地从“公司”切成“沙漠”,它又能秒变老司机。

一台车,把两种人生缝进同一钥匙孔,这才是3.2万台销量背后最硬的逻辑。

下一次当你在上海淮海路红灯口,看见一台方方正正的猛士贴着“新手”标,别怀疑——

他可能连沙丘都没爬过,但已经让电脑替他记下了全世界的烂路。

越野不再属于远方,它变成了城市生活的“外挂技能”。

而猛士和华为,正把这张技能卡批量生产,价格42万起,不限购。

来源:才高八斗熊猫Sd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