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研究中国后得出惊人结论:中国在下一盘大棋,美国只是棋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8 01:37 1

摘要:2021年1月,一份匿名文件出现在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官网上,题为《更长的电报》。名字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它借用了冷战时期乔治·凯南那封影响深远的“长电报”,而这次的主角,不再是苏联,而是中国。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2021年1月,一份匿名文件出现在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官网上,题为《更长的电报》。名字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它借用了冷战时期乔治·凯南那封影响深远的“长电报”,而这次的主角,不再是苏联,而是中国。

乔治凯南的那封长电报

这份报告提出一个核心判断——中国正在用“围棋”的方式重新布局世界。与美国习惯的线性思维不同,中国更像一个老练棋手,不急于吃子,而是通过占角、造势、留空,让对手在不知不觉中被包围。

报告虽没出现“围棋”二字,但不少分析者都指出,中国的外交、经济、科技、文化政策正如棋盘般有条不紊地展开。

一年后,大西洋理事会与罗迪姆集团发布《中国路径finder:2022年度记分卡》,进一步用数据检验这套逻辑。报告显示,中国在创新和贸易领域的成绩突飞猛进,与十个发达经济体相比,差距持续缩小。

大西洋理事会开会现场

尤其是研发投入、出口份额、科技成果转化,都显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虽然房地产风险、监管政策、疫情冲击拖慢了脚步,但总体趋势仍然向市场化靠拢。

这份报告特别提到一个警讯:中国的“慢”是一种有节奏的慢。美国企业习惯追求季度利润,中国的政策却更像是十年一局棋。大西洋理事会在结论中写道:“美国已经不是在与一个国家竞争,而是在与一个体系博弈。”这句话,在华盛顿引起巨大震动。

进入2024年,这种担忧开始转向新的领域——信息与技术。大西洋理事会在7月发布的《有效美国政府策略应对中国信息影响》报告指出,中国的信息影响战略正在重塑全球舆论格局。

中国不再单纯依靠外交部或国有媒体,而是通过AI算法、短视频平台、社交网络舆情渗透,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环境下塑造叙事。

ai智能技术多领域结合

这份报告罕见地承认,美国在这场舆论战中处于防守状态。过去依靠新闻发布会、官方声明的做法,已无法与中国的“信息生态”抗衡。

报告建议,美国要从根本上改变应对方式,从“政府发声”转向“系统重构”。换言之,不是多发声明,而是要重新定义信息传播的底层逻辑。

与此同时,美国本土也感受到压力。联邦通信委员会在10月正式启动程序,试图禁止香港电讯HKT在美业务,理由是其与中国联通美洲分公司存在关联,可能构成国家安全威胁。

这是美国首次将通信基础设施纳入“战略防御体系”,背后体现的,正是对中国数字网络影响力的恐惧。

美国总统特朗普

大西洋理事会在新的研究中再次强调,仅靠政府的宣传和媒体公关,已不足以应对中国的多层面信息攻势。

要想真正反制,必须建立全球化的信息联盟——从算法、网络架构、AI治理到舆论监督,形成完整闭环。这标志着美国开始把信息战当作与经济、军事并列的战略领域。

与此同时,中国的棋盘还在不断扩展。从“一带一路”到本币互换,再到人工智能和芯片研发,中国用系统性的方式织出一张全球网络。

中国一带一路工程

它的目标,不是取代谁,而是重塑秩序的规则。去美元化、数字外交、孔子学院、港口投资,每一个看似分散的动作,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方向——降低对美国体系的依赖。

美国当然也在反击。2018年发起贸易战,2022年推出芯片法案,2023年又发布《全球战略报告》,呼吁构建联盟。然而,智库们清楚,美国的反应仍然是零散的,缺乏长线思维。RAND研究机构指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理解“仍停留在冷战模板上”,而中国早已转入“制度竞争阶段”。

孔子示范学院

这场竞争的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时间感。中国在看2049年,美国还在看2025年的选票。大西洋理事会的研究团队认为,这种时间差,正是中国赢得先机的关键。

中国在港口、能源、通信、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同步发力,形成全局联动,而美国的政策部门却常常互不协调,像是被分割开的棋盘。

纵观中东的案例,中国的策略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美国扶持的巴列维王朝、推翻的萨达姆政权、干预的利比亚,都以混乱收场;中国没有卷入政治,而是用基建、贸易、能源合同换取信任。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

伊朗、沙特、埃及、肯尼亚、巴西,都在中国的棋谱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不是简单的外交,而是一种经济版的“连线游戏”。

智库们开始意识到,这套逻辑并非偶然。中国的政策体系允许战略延续,哪怕政府更替,也能保持方向一致。

相比之下,美国的政策周期受制于选举与党派之争,很难保持连贯性。这种结构性差异,让美国陷入了一种被动的焦虑:它看得懂中国的走法,却无力阻止。

2024年6月,《不确定时代的战略棋局》报告提出,中国的强势并非来自军事扩张,而是“厚势”——一种用时间、耐心和资源堆砌出来的战略纵深。正因为不求速胜,所以难以被击破。

从AI信息战到“一带一路”,从能源港口到文化传播,中国的棋局已经铺到全球。而美国终于发现,自己不再是棋手,而更像是被牵着走的那一方。大西洋理事会在结论中写道:“这是一场规则之战,而非阵地之争。”

中国打造绿色港口

棋盘已成,局势未定。中美这场较量,不再是速度的对抗,而是认知与结构的较量。美国曾经是规则的制定者,而如今,它不得不重新学习,如何在别人的棋盘上落子。

参考资料:

《报告:“自满”的美国有可能在全球南方技术竞争中输给中国》2025年4月21日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迈向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2025-08-27 来源: 人民日报

来源:未央文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