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午餐高峰的科技园自助餐厅,一位52岁的制图工程师刷卡后,还没坐稳就收到 HR 邮件:当月终止劳动合同。同一时间,公司账号被锁,微信群头像从列表里消失得干干净净。
午餐高峰的科技园自助餐厅,一位52岁的制图工程师刷卡后,还没坐稳就收到 HR 邮件:当月终止劳动合同。同一时间,公司账号被锁,微信群头像从列表里消失得干干净净。
他盯着屏幕,把还冒蒸汽的餐盒推开,嘟哝一句:“医保下月要交 1206,我现在零收入,这顿饭算不算奢侈?”没人接话,但四周几个中年人同时低头,像被戳到同一根神经。
70 后“被动离场”不是个案。猎聘去年数据:45 岁以上中层岗位缩减 26%,而同年龄段求职者增长 18%。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叉处,正好划破一批人的安全感——孩子学费、房贷、父母护理费,张嘴就是现金流。
更扎心的是体力账。滴滴后台给出一组数字:45 岁以上司机日均在线 10。4 小时,净收入 190;骨科医院却证实该年龄段腰椎滑脱门诊量两年翻番。这场比拼,不只拼耐心,还是拼腰椎间盘。
厂房里练出的技能也在贬值。猪八戒网的 CAD 项目,25 岁小伙子开价 199 元抢单;当年画图的老刘一小时工资都不止这数。算法推荐把“报价低”置顶,他连露脸的机会都少。
冲突之外并非全黑。上海闵行有个“70 后协作小组”悄悄干了三单小项目:二手波峰焊翻新、自动灌装线改造、PLC 小程序升级。每人均分四万,没人熬夜,也没人被 KPI 催。
北京的前车间主任老赵更是反向操作。晚饭后开抖音直播,用轴承碎裂实验的声音教粉丝辨故障,三个月涨 9 万关注,电子版维修手册 99 元一份,卖出 2000 余份——知识可以不靠工号滚动。
政策其实摆在那儿,只是声音小。4050 就业补贴,男满 50、女满 40 可申请,每年几千;深圳灵活就业补贴最高 500 元 / 月,正好顶掉半张医保票。跨省累计年限 25 年可退休,也扯下“缴到死”的谣言。关键是自己去问,不问没人提醒。
但也有坑。广州去年爆雷的代理社保公司卷走几百人养老金;自由职业没工伤险,摔一跤住院,全家现金流就断。花 200 元买份商业意外险,可能比给孩子报奥数班更紧急。平台接单也要走官方合同,私聊“先干后付”十有八九是收集免费样品。
如果身体还能熬夜,可以把 30 年经验拆成三块:线上咨询、线下小项目、数字化教程。把工龄转译成案例库,“写过 5000 张图纸”这种数字比“28 年老员工”更打动甲方。如果腰、肩已经报警,就别跟年轻人抢夜班。社区适老化改造、乡镇电商运营,这些活对年龄更宽容,反而需要沟通与耐心。
现金流缺口可以用补贴、兼职、居民医保混搭,但身份落差只能自己消化。昨天叫“刘工”,今天变“老刘”,称呼里的电源被人拔掉,那就自己接线:在简历关键词放“折旧评估”“产线改造”,把“被裁”写成“自营”。屏幕那端的客户不关心你几岁,只关心方案上线后能不能省 10% 成本。
夜里十一点,科技园外墙灯光还亮着。那位被裁的工程师收起手机,叹口气说:“明早去社区打听 4050,再把医保换居民档,先省一半钱。”说完,他把纸杯压扁丢进回收桶,“咔哒”一声,像旧机床再次送电。
来源:乖巧青山SeX5c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