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荆襄,商於古道的详细路线及历史故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8 01:01 1

摘要:唐朝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向皇帝进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接到圣旨之后,韩愈一天都不能耽误,只身匹马向东南而去。那一天是正月十四,走到蓝关的时候,纷纷大雪覆盖了驿道,“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朝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向皇帝进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接到圣旨之后,韩愈一天都不能耽误,只身匹马向东南而去。那一天是正月十四,走到蓝关的时候,纷纷大雪覆盖了驿道,“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朝的时候,从长安南下岭南,最便捷的道路就是穿越秦岭到襄阳,然后继续南下。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这条重要的古驿道,商於古道。

历史还有个著名的典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说的是楚国先祖开山劈路,翻越秦岭,自关中迁徙到江汉流域的历史。商於古道,最初的开拓者正是楚人。

我们来说说这条路线,同时,也给大家讲讲与商於古道相关的历史事件。

自长安出发,灞桥折柳送别之后,远行的人就顺着灞河极及其支流蓝桥河的河谷,向东南的商州而行。

长安道商州段的具体路线是:长安灞桥→蓝田县蓝关镇→普化镇→蓝桥镇→牧护关。

牧护关,位于今商洛市西端,古代也是长安外围的一道关卡,刚好也是灞河和丹江的分水岭。这里海拔1200多米,为商於古道的最高点。

在牧护关翻越秦岭隘口,走到了黑龙口镇,就到了丹江的河谷地带,顺着丹江河谷往东南走,经过麻街镇,就到了商洛市。

商洛市古称商州,商鞅变法的主角原名卫鞅,被秦王封商地十五邑,而始称商鞅。商於古道的来源就是因为商地和毗连的於地。秦岭在这一带又被称为商山,有著名的“商山四皓”的故事。温庭筠在此写下了著名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商於古道丹江河谷龙驹寨镇段地形)

从商洛沿着丹江河谷继续南下,路线基本和今天的312国道重合,一直走到丹凤县城,龙驹寨镇。在古代,这是一处商於古道的水陆枢纽,船只装载茶叶、瓷器和丝绸,溯丹江而上,在此卸下,再翻越秦岭转运到关中。

经过丹凤以后,陆路继续往东南前行,就到了一个重要的隘口,武关。武关是给“关中四塞”之一,战国时期,秦楚两国围绕着武关展开反复争夺,楚怀王就是被张仪骗进武关而遭囚禁,最后死在秦国。

商於古道,因为武关又被称之为武关古道。

自武关而出,继续向东南行进,经过陡岭关,下一站是商南县。过了商南县,到了河南南阳的淅川县,至此,商於古道的秦岭段翻越完毕。上世纪70年代,淅川县的老县城因丹江口水库蓄水而淹没。

过了淅川,继续前行到邓州,商於古道在此分岔,往东北去往南阳,或者往南到襄阳。

这就是商於古道的详细路线。

古代,关中盆地和中原地区的陆路,除了黄河河谷的殽函古道之外,商於古道就是最重要的通道。因为殽函古道有函谷关、潼关之险,又有重兵防守,商於古道(武关道),就成为兵家出奇兵入关中的首选。刘邦就是避开殽函古道,从商於古道长驱直入而入关中。

唐朝的时候,江南已经得到一定的开发,商於古道迎来最繁忙的时候,往来的客商,贬谪的官员,赶考的士子,都经商於古道往返于长安和荆襄,这条路是南北沟通的大动脉。韩愈、温庭筠、元稹、李白、白居易、杜牧、柳宗元等等,都在商於古道留下了诗篇。

自宋朝开始,中原王朝不再在关中盆地建都,政治中心向东移动,汴河以及后来的京杭运河和成为了自京城南下最重要通道,商於古道也慢慢沉寂。

看古道兴废,感王朝兴亡。

来源:沙鸥说一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