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十月,我国多地陆续进入秋粮收获与冬小麦、油菜播种的关键期,此时的气温变化直接关系到全年农业生产的收尾与来年收成的基础。近期自北向南蔓延的降温天气,虽对不同区域、不同农事环节的影响存在差异,但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需要精准应对的挑战。
金秋十月,我国多地陆续进入秋粮收获与冬小麦、油菜播种的关键期,此时的气温变化直接关系到全年农业生产的收尾与来年收成的基础。近期自北向南蔓延的降温天气,虽对不同区域、不同农事环节的影响存在差异,但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需要精准应对的挑战。
降温天气对秋收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在东北地区,秋粮产量已基本形成,且当地农户素有等待秋粮自然脱水后再收割的习惯,此次降温伴随的少量降雪并未对收获造成显著阻碍,反而在降温过后,晴好天气的出现为加快收割进度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在黄淮海主产区,此前的连续阴雨天气一度延缓秋收进程,此次冷空气恰好驱散了降雨云层,预计气温回升后将加速土壤散墒,为秋粮抢收扫清障碍。
不过,降温若与持续阴雨叠加,仍会给秋收带来困扰。部分地区因低温阴雨导致农田积水,农作物生长受抑,直接造成秋收进度迟缓。同时,收获后的粮食储存面临考验,北大荒等地的种植户需密切监测粮堆温度,若收割时水分含量过高,低温环境下粮堆易出现局部升温现象,需及时扒开晾晒以防霉变,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全年损失。
在秋种环节,降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播种时机与幼苗生长两大方面。对小麦而言,低温会显著减缓种子发芽速度,延长发芽周期,若在土壤温度过低时强行播种,易导致出苗率下降。持续的低温阴雨还会延误小麦等作物的适宜播种期,后续补种时需根据气温情况合理增加播种量,这也让农户对种子供应产生担忧。
油菜等作物同样对降温敏感,若在扬花授粉等关键期遭遇气温骤降,可能导致授粉不良,影响结荚率与最终产量。对于晚播的麦油作物,降温的影响更为突出,持续低温会阻碍幼苗生长,若遭遇0℃以下的极端低温,还可能造成冻害,导致苗情瘦弱、群体不足,加剧苗情不平衡性。
面对降温带来的影响,科学应对是保障秋收秋种质量的关键。秋收方面,需抓住降温间隙的晴好天气抢收抢晒,对已收获的粮食做好通风降湿管理,通过定期翻倒、监控温度等措施防范储存风险。秋种环节,应遵循“适墒播种”原则,待土壤温度回升至适宜范围后再开展播种作业,对晚播田块适当加大播种量与底肥投入,为幼苗生长提供充足养分。
针对可能出现的冻害与渍害,需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加固田间沟系,及时排湿降渍,避免低温高湿环境诱发作物病害;对已出苗的田块,可采取覆盖等方式保温防寒,减轻低温对幼苗的损伤。
总体而言,近期降温对秋收秋种的影响利弊交织,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降温后的有利天气,通过科学管理与精准施策,可最大限度降低不利影响,为秋粮颗粒归仓与来年农业丰产夯实基础。
来源:山野小也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