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注册非遗传承大师崔宁-匠心守味人做好姜师傅炖土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7 21:55 1

摘要:清晨五点的哈尔滨,寒气还未散尽,崔宁已经出现在李家小馆的后厨。他仔细检查着刚送来的散养土鸡,指尖抚过鸡皮感受弹性,鼻尖轻嗅辨别新鲜度——这是他坚守了15年的习惯,也是“姜师傅炖土鸡”这道非遗美食得以传承的第一道密码。这位1996年出生的年轻厨师长,用一把炒勺、

清晨五点的哈尔滨,寒气还未散尽,崔宁已经出现在李家小馆的后厨。他仔细检查着刚送来的散养土鸡,指尖抚过鸡皮感受弹性,鼻尖轻嗅辨别新鲜度——这是他坚守了15年的习惯,也是“姜师傅炖土鸡”这道非遗美食得以传承的第一道密码。这位1996年出生的年轻厨师长,用一把炒勺、一口砂锅,在方寸灶台间书写着新时代非遗传承的故事。

少年入厨:十五年磨一剑的匠心之路

16岁那年,崔宁带着对烹饪的懵懂热爱踏入厨房,从此与锅碗瓢盆结下不解之缘。“第一次握炒勺时手都在抖,但当看到食客吃完菜品露出满足的笑容,我就知道自己选对了路。”回忆起入行初心,崔宁的眼神依旧明亮。从切配小工到灶台师傅,再到如今哈尔滨李家小馆的总厨,他用十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职业蜕变,也让“匠心”二字融入了血脉。

在厨艺精进的道路上,崔宁从未停下脚步。他养成了“三多”习惯:多品尝、多观察、多记录。手机里2000多篇烹饪笔记,记录着他对各地风味的研究心得;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写满了对食材处理的细微感悟。这种近乎偏执的钻研精神,让他在各类赛事中崭露头角——第九届全国烹饪总决赛特金奖、黑龙江省九珍十八品烹饪大赛特金奖、两届哈尔滨冰雪美食节特金奖……墙上悬挂的10余块奖牌,见证着他从“烹饪新人”到“龙江名厨”的成长轨迹。

守正创新:让非遗土菜焕发新生机

作为姜师傅炖土鸡的第二代传承人,崔宁对这道非遗美食有着特殊的情感。“这道菜的精髓在于‘慢’,用老砂锅、山泉水,文火慢炖三个小时以上,让鸡肉的鲜味完全释放。”崔宁介绍道,传统的姜师傅炖土鸡选用黑龙江林区散养一年以上的笨鸡,搭配秘制姜片和十余种天然香料,不加任何味精鸡精,靠的就是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

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崔宁也在思考如何让非遗美食更贴合现代食客的需求。他经过上百次试验,在保留核心风味的基础上,对食材配比进行了优化:增加了具有龙江特色的榛蘑提鲜,用东北椴树蜜代替部分冰糖调和口感,使菜品在醇厚中多了一丝清甜。这种“守正不守旧”的创新理念,让姜师傅炖土鸡成为李家小馆的招牌菜,日均销量突破300份,更吸引了众多外地食客专程前来品尝。

崔宁的创新能力在龙菜传承中同样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大集上,他创作的“龙菜酸菜造型”惊艳全场——以黑龙江特产酸菜为原料,通过精细的刀工和摆盘,塑造出松花江冰雕的立体造型,既展现了龙江地域文化特色,又突破了传统酸菜菜肴的呈现形式。“龙菜不仅要好吃,更要好看、有故事。”这是崔宁对龙菜传承的理解。

薪火相传:做餐饮文化的播种者

“一个人的技艺再高,也撑不起整个行业的发展。”作为黑龙江省龙菜产业协会理事、哈尔滨市青年厨师委员会副主席,崔宁把传承当作自己的重要使命。在李家小馆,他建立了“师徒结对”机制,亲自带教20余名年轻厨师,将姜师傅炖土鸡的制作工艺和自己的烹饪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炖鸡时火候的控制、香料的投放顺序,这些细节都需要手把手教。”崔宁说,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烹饪技艺。

除了培养徒弟,崔宁还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推广活动。他多次走进社区开展烹饪讲座,向市民普及龙菜知识;参与“非遗进课堂”活动,给中小学生讲解传统美食的历史文化。“每一道非遗美食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让它一代代传下去。”在崔宁看来,传承非遗不仅是传承技艺,更是传承一种文化精神。

匠心永续:在灶台间书写新时代篇章

如今的崔宁,身上有着诸多光环:中式烹调技师、黑龙江省十佳厨师长、哈尔滨市烹饪大师……但他最看重的,还是“非遗传承人”这个身份。“这份荣誉意味着责任,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接下来,他计划对姜师傅炖土鸡的制作工艺进行系统性梳理,建立更完善的传承体系;同时,他正在研发以炖土鸡为基础的系列衍生品,让这道非遗美食以更多元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

从16岁的厨房学徒到非遗传承大师,崔宁用十五年的坚守诠释了“匠心”的含义。当被问及未来的目标时,他笑着说:“我想让更多人知道,黑龙江不仅有冰雪美景,还有像姜师傅炖土鸡这样的非遗美味。我会一直守在灶台前,把这份味道、这份文化传下去。”

暮色降临,李家小馆的厨房里依旧忙碌。崔宁正专注地搅动着砂锅中的土鸡,袅袅香气中,是他对烹饪事业的热爱,更是一位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哈尔滨探城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