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边是美元指数跌破106,一边是两家美国地区银行被曝“假抵押”贷款;市场忽然就想起十五年前那阵刺耳的“雷曼警报”。要是连美元都没人敢抱,普通人兜里那点存款还能放哪?
总-分-总开场
昨晚,现货黄金价格一根长阳线拉高142美元。
一边是美元指数跌破106,一边是两家美国地区银行被曝“假抵押”贷款;市场忽然就想起十五年前那阵刺耳的“雷曼警报”。要是连美元都没人敢抱,普通人兜里那点存款还能放哪?
为什么又是银行先倒?
1。利率高悬。
美联储连续加息,企业融资成本翻番,现金流最先吃紧的就是中小企业。
2。资产缩水。
债券市场估值一跌,银行手里原本“最安全”的资产瞬间变成亏损。
3。欺诈叠加。
Zions 和 Western Alliance 被曝上亿元伪造抵押,
“坏账+高息”双重压力下,费城银行指数一个晚上就蒸发3。6%,约千亿美元市值化为乌有。
这三条放一起,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当年的次贷连锁反应。
黄金接棒,避险逻辑在改写
以前一有风吹草动,资金先跑去买美债。
这次行情却是:美元跌——美债跟跌——黄金暴拉。
背后折射的是一句大白话:
“美国欠条也不香了,真金白银才靠得住。”
数据能说明问题。过去一个月,全球黄金ETF净流入创下年内新高,而美债收益率跳升却没能挡住抛售潮。
美联储的两难:降不降、救不救
鲍威尔话说得漂亮——“暂停加息,保持灵活”。
现实更骨感。
现在降息,通胀可能再起;
不降息,银行可能先倒;
大幅放水,美元信用继续稀释。
紧急信贷窗口一周之内翻了三倍,用钱速度追上了疫情最凶的时候。
“工具箱快见底”,这不是夸张,而是端看数字的客观结论。
雷在哪里?车、楼、债三颗定时炸弹
1。汽车贷款:60天以上逾期率创1994年以来新高,说明刚性需求也顶不住高利率。
2。商业地产:写字楼空置率逼近20%,再融资利率却已突破8%,简直左右开弓。
3。高收益债:年底前有4000亿美元“垃圾债”要重新定价,利息每抬一点,都是公司的生死线。
高盛策略师干脆说:“只要一根火柴,这堆木头就会燃。”
对上班族和退休族有什么启示?
A。现金流排第一。
先把3个月生活费变成活期,别让家庭账本跟着市场心跳起伏。
B。资产多元化。
美元、人民币、黄金、债券、基金,能拆几份拆几份。一个账户出事,生活还能照常运转。
C。黄金是保险,不是彩票。
占家庭净资产的5%—15%即可。买小克重更方便随时变现,不用天天盯盘。
D。关注国内债市。
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稳定、流动性尚可,是熬过风浪的“定心丸”。
做到以上四点,睡得着觉,比追着短线行情跑重要得多。
多极货币时代的影子
欧盟在测试数字欧元,金砖国家忙着本币结算,海湾产油国试探用人民币结算石油。
这不是口号,而是避险资金用脚投票的结果。
“美元独大”的剧本正在被改写,世界货币格局走进1970年代之后最大的拐点。
一旦新游戏规则成形,黄金往往是那张永远能上桌的王牌。
结尾:朋友间的轻声提醒
咱们赚的是辛苦钱,美联储印的是复印纸。
复印纸印得多,再坚固的纸也会变薄。把鸡蛋分几个篮子,哪怕有一只篮子是家里老辈留下的金镯子,也比赌某一种资产永远不跌更踏实。稳住心态、留好现金、配点黄金,其余交给时间。风浪再大,也就几阵子。
来源:思辨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