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脚俩人刚被拍到在上海外滩并肩遛娃,后脚王岳伦的画廊就在同一街区悄悄开张,门口海报还是王诗龄去年画的抽象小猫。
“离婚不离家”这五个字,听起来像段子,落在李湘王岳伦身上,却成了一门生意经。
前脚俩人刚被拍到在上海外滩并肩遛娃,后脚王岳伦的画廊就在同一街区悄悄开张,门口海报还是王诗龄去年画的抽象小猫。
路人以为是巧合,懂行的艺术中介却笑出声:画廊开业首日,七成到场嘉宾都是李湘直播间里刷过“女王专属链接”的熟脸,流量直接变现,比任何开幕致辞都管用。
小姑娘本人呢,已经套上博耐顿的灰蓝格子裙,校服外套绣着金色校徽,照片里她站在李湘的肯辛顿看房现场,背后是报价两千万英镑的红砖老宅。
中介说,李湘看房只问了两句话:厨房能不能放下中餐爆炒的锅气,院子里的树够不够挂中式秋千。
英式管家听得一愣一愣,转身在备注里写下“Chinese celebrity, needs wok power”。
一句话,把伦敦上流区的矜持戳了个洞。
有人酸,说明星砸钱买名校门票,不过又一场镀金游戏。
可细看博耐顿的录取逻辑,学术成绩只是入场券,真正的筛选器是“社会贡献度”——王诗龄去年拍卖掉的四幅小画,款项全打给了湖南邵阳的一所乡村小学,那所学校的新操场至今印着一只歪歪扭扭的橙色小猫。
校方回寄的感谢卡,就压在李湘直播间的镜头旁边,镜头一扫,弹幕齐刷“姐姐人美心善”,顺手又下单了三套面膜。
慈善、流量、学费,一环扣一环,比任何剧本都丝滑。
王岳伦那边更直接。
画廊开幕的压轴作品是一幅巨大的LED屏,循环播放王诗龄从三岁到十三岁的成长剪影,片尾字幕写着“For Angle’s future collection”。
明面上是老爸的浪漫,暗地里是价目表——只要买下对应编号的小画,就能在片尾字幕里出现企业Logo,五秒闪回,一口价三十万。
开业当天就卖出十二幅,买主一半是李湘直播间的榜一大哥。
离婚证上的钢印没凉,两人已经把“共同抚养”升级成“共同操盘”,孩子成IP,流量做杠杆,情感与股权一起打包上市。
最妙的是围观群众的反应。
有人骂他们消费女儿,转头却把自己娃的寒假研学团订到伦敦;有人吐槽李湘拦路挡镜头,下一秒又在她直播间抢同款围巾。
情绪被来回拉扯,钱包却很诚实。
李湘根本不需要解释,她只用一张校服照、一句“妈妈陪你去看更大的世界”,就把“单亲”标签撕得粉碎,顺手贴上“顶级教育资源”“中英两地配置”的新卖点。
王岳伦不吵不闹,把画廊开成粉丝打卡地,前妻的直播间成了预售通道,离婚夫妻活成了创业搭档,比婚姻存续期还默契。
说到底,普通人眼里的狗血,在人家那里早被换算成ROI。
婚姻可以散,流量不能停;家庭可以重组,资产必须增值。
王诗龄的校服裙摆还没被伦敦风吹起,她爸妈已经把“陪伴”二字写进商业计划书。
至于孩子将来记不记得父母同框那天外滩的风温,没人能保证,但中介系统里会留下一条备注:李湘,已付意向金,购房目的——陪读,附加需求:院子大树,需能挂秋千。
就这么一句,把明星离婚故事讲回了人间烟火:再大的豪宅,也要给娃留一个能荡秋千的支点。
来源:把梦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