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建设国际数字产业集群竞争力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针对这一议题,本期介绍发表在《Digital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023年首期的论文《Digita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建设国际数字产业集群竞争力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针对这一议题,本期介绍发表在《Digital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023年首期的论文《Digital Economy and the Domestic Supply Chain Network》,其作者为景光正,孟姗姗,余淼杰。
研究背景
新冠疫情使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衔接更加困难,“卡链”和“断链”现象正在全球蔓延。尽管中国拥有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在产业规模和配套设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较强,但仍存在不稳定、不安全的风险。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建设现代工业体系,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不仅使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更不断催生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因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将数字经济应用于企业生产供应链网络,既是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目标,也是中国“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研究课题。
研究设计
本文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企业层面的供应链网络进行描述与量化。近年来,PageRank中心性被引入经济学研究领域。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供应链网络的相对优势在于:其算法在综合反映供应链网络关联性方面优于传统网络测量指标,同时能有效弱化其他节点中心性的影响。其核心公式如下:
本文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企业国内供应链网络的影响。本文利用2007–2016年国泰安数据库(CSMAR)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企业微观层面的供应链网络的“PageRank中心度”指标,衡量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的核心地位。数字经济水平则通过 “数字产业、数字创新、数字平台、数字用户”四大维度的综合指数来刻画,其数据来源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企业研究数据等数据库。
主要发现
表3报告了本文基准回归的结果。其中,核心解释变量被纳入第(1)列,包含行业和年份的固定效应。在此基础上,企业层面的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进一步被纳入第(2)列,其他控制变量则持续添加至列(3)。核心结论是:数字经济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企业供应链网络中心度提升约23.3%,表明数字化显著增强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影响力和核心位置。
表4报告了本文机制分析的结果。其中第(1)列采用分析师跟踪数量的对数作为机制变量,第(2)列采用信息披露质量作为机制变量。估计结果表明,以不同变量衡量的信息透明度下,数字经济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企业信息透明度。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网络交流平台,丰富了企业与潜在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渠道。在此背景下,企业相关信息也将加速实现跨地域、跨国界传播。为进一步提升与潜在合作伙伴的匹配效率,企业也将被激励提升自身信息透明度。
技术创新效应的检验结果见表4(3)。我们发现数字经济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数字经济确实对促进企业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数字经济的概念,其发展主要依赖于新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其深层原因可概括为三方面:首先,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可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及时获取产品与客户信息。其次,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企业获取最新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提供了便利。第三,数字经济的发展往往促进新企业的进入,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将迫使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并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因为在此环境下,若企业不提升创新能力,便无法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中长期生存。
机制分析指出两条关键路径:
信息传递效应——“信息透明度”,数字化降低搜索、交易、运输等信息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快速获取市场与技术信息;
技术创新效应——数字化促进研发投入、知识扩散与协同创新,提升生产效率。
实证结果还显示,数字经济对传统行业、非国有企业、内陆地区的供应链地位提升作用更显著。
政策启示
政策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信息传递与技术创新,提升整体供应链韧性与国际竞争力。。
|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引擎 |
余淼杰 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
来源:余淼杰谈经论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