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1月28日,昌平区人民政府与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合作主办了北京市第二十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在经验交流环节,播放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示范区专题片《昌平有为,未来已来》,全面展示了昌平区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创新
近期,昌平区终身教育工作喜获多项市级荣誉。
昌平区教育委员会荣获“北京市2024年(第二十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特殊贡献奖”。
2024年11月28日,昌平区人民政府与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合作主办了北京市第二十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在经验交流环节,播放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示范区专题片《昌平有为,未来已来》,全面展示了昌平区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同时,昌平区在2024年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建设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市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认可。
昌平区成人教育中心推送的《银龄乐学·终身同行》项目入选“北京市2025年‘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该项目依托社区教学点、老年大学和学共体等阵地,整合医疗健康、数字技术、文化艺术等优质资源,构建“线下课堂+线上平台+实践活动”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是昌平区聚焦区域老年群体终身学习需求的品牌实践。此次入选市级品牌项目,标志着昌平区老年教育工作迈入标准化、特色化发展新阶段。
2025年昌平区有4名市民被北京市教委评为“第十六批首都市民学习之星”。
昌平区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党委副书记
王云环
王云环同志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打造“线上+线下”学习矩阵,有效强化社区思想阵地建设,在推动“村转居”社区转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在治理实践中,她首创“社区科协-科普小组-科普楼长-科普志愿者”四级科普学习体系;开发了“智慧社区”平台,组建了社区数字帮扶队,帮助社区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她多方协调建成千平科普基地和万册图书馆,积极培育老年大学、学习型家庭等特色品牌,组建10余支学习社团,开展超千人次就业培训,出版《霍家营诗集》,创新“时间银行”机制,丰富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践行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王云环同志主导的“霍家营学习治理模式”获国家级、市区级奖项135项,被央视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经验推广至全国多地,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亮眼标杆。
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教师
李彦昆
李彦昆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领域工作了30年,不仅是昌平区英语学科的领军人物,也是兼职教研员。她连续七年承担区级命题任务,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成为区域小学英语教育的核心力量。她多次担任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官,以及昌平区“创先杯”“启航杯”教学大赛评委职务,以专业的视角为教育教学赋能。作为昌平区城关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她精心策划和管理继续教育工作,创新年级管理方式,所负责的年级多次受到区教委表扬。她领导的英语组多次承担区级教研活动,并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教研组。她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打磨区级研究课、展示课30多节,均获好评。此外,她还积极参与中国教师研修网录课任务、英语教师用书编写及昌平区“双师课堂”和送课下乡活动,60多篇教学设计、课例、论文荣获市区级一、二等奖,以全面的专业素养和丰硕的成果展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风采。
北京金惠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杨洋
杨洋作为一名党员、创业者和农业教育工作者,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十五载,始终秉持终身学习理念献身乡村发展,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2011年她成立北京金惠农农业专业合作社,2015年创办的农民田间学校以“需求导向”开展教学,创新“理论+示范+实操”模式,年均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累计培训超万人次,带领合作社获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她潜心学习、刻苦钻研、虚心请教,从农业“门外汉”成长为高级农艺师,凭借《草莓数字化栽培管理》课程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此外,她还与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农学院等多所院校共建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课程,将田间学校打造成文明实践基地和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为乡村振兴培养了一批后备力量。她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新农人”、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终身学习的力量,为乡村振兴绘就了一幅绚丽画卷。
昌平区成人教育中心党支部纪检委员、
农广校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
郑丽媛
郑丽媛同志深耕农民教育十五载,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潜心打造乡村振兴教育赋能样本,织就覆盖京津冀的终身学习网络。党龄长于教龄的她,以“知行合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动教职工共学共进。她将“三农”情怀融入课程,设计“红色+绿色”研学路线,编写思政读本帮助农民学懂政策。她积极推进教育模式改革,总结出“问题导向教学法”,并在全国说课中荣获二等奖,将科研成果形成“北京经验”。她推动建成20余个市级田间学校与实训基地,构建四级学习网络,创新“一校带一村”和“三单一链”乡村夜校模式,年培训超3000人次。她精心设计京津冀“空中课堂”,解决农民学习“最后一公里”难题。她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公益培训与“耕读文化进校园”活动,广泛传播终身学习理念,以“空杯心态”深耕不辍,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截至目前,昌平区已有36人获得“首都市民学习之星”荣誉称号,11个终身学习项目荣获“北京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未来,昌平区将持续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构建泛在可及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让学习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推动全区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贡献昌平教育力量。
来源:昌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