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2025年10月12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这句看似平静却蕴含千钧之力的表态中,再次向世界宣告了中国面对强权压迫时的基本原则。
美筑高墙拦江流,华持稀土定风波,关税大棒挥不动,自有铮言震寰球。
“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2025年10月12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这句看似平静却蕴含千钧之力的表态中,再次向世界宣告了中国面对强权压迫时的基本原则。
不到二十四小时前,美国刚刚威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这是中美贸易战的最新一轮交锋。 而中方的回应,以其坚定的立场和绵里藏针的外交辞令,为这场举世瞩目的博弈增添了新的注脚。
1、商务部回应: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2025年10月12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布厅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通过记者问答的形式展开。
面对美东时间10月10日美方发出的对华加征100%关税威胁,商务部发言人回应:“对于关税战,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让人联想到《孙子兵法》中的“不动如山,侵掠如火”。中方的立场既有坚守的坚定,也有应对的果断。
发言人的回答直指美方“双重标准”——美方管制清单物项超过3000项,而中方仅900余项。 这种基于事实的对比,揭露了美国在舆论场的道德优越感是多么不堪一击。
2、外交风采: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这句在中美贸易战中广为流传的宣言,体现了中国外交独特的战略思维。
中方在稀土管制措施公布前,已通过双边出口管制对话机制向各有关国家和地区作了通报。 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国“先礼后兵”的外交智慧。
商务部发言人强调:“中方敦促美方尽快纠正错误做法,以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为引领,维护好来之不易的磋商成果。” 即便是强硬回应,仍为对话解决留下了空间。
3、战略定力: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这句源自金庸武侠小说的名言,近年来被中国外交巧妙运用,传递出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的战略定力。
面对美国在半导体、芯片等领域的全方位打压,中国选择了非对称反制。稀土管制措施一出,美国防部夜不能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徐飞彪指出,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在军事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中方此次管制不仅限于稀土产品,还包括相关技术和设备,对美国试图重建的稀土供应链构成重大打击。
4、核心利益:台湾是中美关系不可逾越的红线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2025年9月24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回应美国众议院通过新版“国防授权法案”时再次明确划出底线。
美国众议院此前通过的法案包括拨款10亿美元用于所谓“台湾安全合作倡议”,数额较2025年增加3倍多。
陈斌华应询表示:“我们坚决反对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开展任何形式的军事联系,坚决反对美国国会推动涉台消极议案。”
“倚美谋独’注定失败,胆敢铤而走险,必将自取灭亡。” 这些表态犹如现代版“勿谓言之不预也”,警示意味浓厚。
5、反制艺术: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动辄以高额关税进行威胁,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商务部发言人的这句话,点明了中国面对威胁时的基本态度。
中方并非只有原则声明,更有精准反制。就在美方威胁加征关税的同时,中方一系列措施已密集推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高通公司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立案调查;交通运输部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美国船舶按航次收取港口费用。
这些反制措施,如同太极拳的“借力打力”,在美国擅长的领域以规则为基础进行回应。
6、科技突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哪里有封锁,哪里就有突围;哪里有打压,哪里就有创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围态势,正好印证了这句充满辩证思维的名言。
美国对华采取歧视性做法,对半导体设备、芯片等众多产品实施单边长臂管辖措施。 然而,这种封锁反而激发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决心。
商务部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美方使用出口管制最低含量规则由来已久,低至0%。”这种滥用出口管制的行为,长期来看只会加速中国自主创新进程。
7、 民族气节:不信邪、不怕鬼
“中国人从来不信邪、不怕鬼,新中国就是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这句话传递了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民族气节。
回顾历史,从抗美援朝到苏联撤援,从西方封锁到科技打压,中国正是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这种“不信邪、不怕鬼” 的精神,已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沈逸指出,中国与美国展开战略博弈,一切行动都建立在对等斗争与博弈的基础之上,对美国不再抱有幻想。
8、博弈智慧: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中美两国
“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扬帆并进。”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包容智慧。
中方的表态始终留有余地,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方愿与各国加强出口管制对话交流,更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即使在紧张局势下,中国仍然强调“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各自关切,妥善管控分歧”,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务实风格。
9、底线思维:勿谓言之不预也
“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将坚决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商务部的这一表态,看似平和,实则包含了明确警告。
这种底线思维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勿谓言之不预也”。中国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时,从不含糊。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官网发布六份公告,全部涉及稀土出口管制。 从技术、设备到关键原材料如中重稀土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管制范围迅速扩大并立即生效。
消息传至美国时正值深夜,特朗普在得知消息后被记者追问,他仅表示自己“刚刚得知消息”,不能透露太多,并将问题转交给财政部长和商务部长处理。
10、时代强音:中国不吃这一套
“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这句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表态,至今仍在国际社会回响。
2025年10月的这场交锋,可视为这一立场的延续和实践。面对美方的关税威胁,中方不仅有力回应,还采取了实质性反制措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王鸿刚认为,中美关系已发生结构性变化,中国的反制更加精准、有力。
白宫深夜的灯光依然亮着,而东方的天空已经破晓。中国的声音,如同其稀土资源一样,已成为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战略要素。
莎士比亚在《裘力斯·凯撒》中写道:“真相和正义终究会穿透一切黑暗。”在国际博弈的棋盘上,这些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正是穿透舆论迷雾的明灯。
未来,当历史学家回顾这段岁月,他们会记下的不是关税的百分比,而是这些凝聚了一个古老文明尊严与智慧的铿锵之声。
来源:国民刀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