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船被罚,全球供应链抖三抖,谁在背后下黑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8 00:15 1

摘要:“10月20号开始,货柜里只要有一半以上的螺丝钉是中国造,进洛杉矶港先交15%买路钱。

“10月20号开始,货柜里只要有一半以上的螺丝钉是中国造,进洛杉矶港先交15%买路钱。

消息是周五傍晚刷出来的,群里做货代的小哥直接甩了张CBP内部截图,配文只有两个字:疯了。

没人回他,因为都在算账。

一条最普通的40HQ,货值按8万美金算,光“供应链安全附加费”就多出1.2万,再叠滞港费、翻箱费、车架排队钱,一趟直接吃掉全年利润。

更离谱的是,洛杉矶港现在要看“全供应链溯源文件”,翻译成人话:从棉花产地到拉链工厂,层层发票,少一页就按死码头。

首批被扣的三条中远海运船已经躺了72小时,420万美元滞港费,船公司连申诉窗口都找不到。

有人连夜改提单。

把“Made in China”拆成“Made in PRC”,再把PRC解释成Philippines Republic of… 被海关一秒打回,附赠红色查验标签。

更野的路子是先去越南转一圈,换件越南T恤再飞美国。

BIMCO刚出的数据,海防港上周吞吐量暴涨217%,码头边堆的几乎全是中文包装,只是外箱多了行越南语“xuất khẩu”。

马士基紧急把12艘2.4万TEU大船从太平洋拔出来,掉头奔亚欧,反正中美航线周运力已经砍了38%,空班比准班多。

中国这边也没打算让谁睡安稳觉。

19号中午,交通运输部丢出“白名单”:粮食、医药继续原价,美国车、芯片加收200%港口设施维护费,现场开票,不刷卡只收现金。

青岛港更绝,上线量子加密船舶识别,管你套几层离岸公司,十分钟扒出幕后船东。

一句话:想躲?

门儿都没有。

最慌的是沃尔玛、Home Depot那帮大买家。

内部邮件流出来,成本栏直接+30%到45%,采购部连夜给供应商发“自愿降价函”,被工厂集体已读不回。

有人干脆把黑五货架空着,拍照发朋友圈:今年卖空气,环保。

航运保险更离谱,货值2.8%的战争级费率,比索马里海盗时期还高。

船东群里天天吵架:到底是绕好望角省油,还是直穿太平洋省时间?

吵到最后发现,不管怎么走,账都算不平。

谈判桌上,美中航运商会已经吵了三天三夜,美方代表坚持“补贴论”,中方把稀土磁材港口装运许可证往桌上一拍,全场瞬间安静。

外媒解读:这叫“非对称反制”,翻译过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谁疼谁知道。

夜里刷手机,看到一条新动态:某深圳货代老板把微信昵称改成“亚欧快线小能手”,签名写着“太平洋太挤,我们去欧洲晒太阳”。

底下一排点赞,头像清一色集装箱背景。

故事还没完,但运费已经又跳了一次。

德鲁里指数显示,亚欧航线单周+62%,像坐过山车,只是没人知道顶点在哪。

有人押注年底回落,有人all in 东南亚地产,准备开第三个转运仓库。

屏幕前的你,如果刚好在黑五清单里加了空气炸锅,不妨看看产地标签。

那一行小字背后,可能是十条航线、三次换旗、两百万美金的博弈。

价格早就不是价格,是船位、是码头、是量子信号里跳动的船东真名。

接下来还会怎么折腾?

没人敢给准话,只能每天刷新港口APP,看哪条船又变红,哪个码头又塞港。

唯一确定的是:只要柜子还在海上漂,故事就停不下来。

来源:大梦初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