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自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AB)ICN2、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纽约州)的团队首次证明了普通冰表现出挠曲电性。这意味着它在机械弯曲或不均匀变形时可以产生电荷。这一发现在未来技术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也可能有助于阐明诸如暴风雨期间闪电形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
冰弯曲时可以发电,这一过程被称为挠曲电。这一发现与闪电的形成和未来的设备应用息息相关。
冰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覆盖着冰川、山脉和极地。尽管冰为人熟知,但持续的研究仍在不断揭示其行为的惊人之处。
来自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AB)ICN2、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纽约州)的团队首次证明了普通冰表现出挠曲电性。这意味着它在机械弯曲或不均匀变形时可以产生电荷。这一发现在未来技术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也可能有助于阐明诸如暴风雨期间闪电形成等自然过程。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物理学》杂志上,代表着我们对冰的机电行为理解的重大进步。
“我们发现,在任何温度下,冰都会在机械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电荷。此外,我们在低于-113ºC(160K)的温度下在其表面发现了一层薄薄的‘铁电’层。这意味着冰表面可以形成自然的电极化,当施加外部电场时,这种电极化可以逆转——类似于磁铁的磁极翻转。表面铁电性本身就是一个很酷的发现,因为它意味着冰可能不仅有一种发电方式,而是两种:在极低温度下表现出铁电性,在高温下直至0°C表现出挠曲电性。”ICN2氧化物纳米物理组首席研究员Xin Wen博士说道。
这种双重能力使冰与二氧化钛等电陶瓷材料并驾齐驱,而这些材料已经应用于传感器和电容器等先进技术中。
冰、挠曲电和雷暴
这项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是它与自然过程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冰的挠曲电行为可能有助于风暴云中电荷的积聚,从而可能在闪电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众所周知,闪电的形成是由于云层中冰粒碰撞产生电势,并带上电荷。这种电势随后以雷击的形式释放。然而,由于冰粒不具有压电性,它无法仅仅通过在碰撞过程中受到压缩就产生电荷,因此冰粒带电的机制尚不清楚。
然而,研究表明,当冰受到不均匀变形时,即当它弯曲或不规则变形时,它就会带电。
“我们在研究中测量了弯曲一块冰块产生的电势。具体来说,我们将冰块放在两块金属板之间,并连接到一个测量装置上。结果与之前在雷暴天气中观察到的冰粒子碰撞结果相符,”ICREA 教授、ICN2 氧化物纳米物理组组长 Gustau Catalán 解释道。
含义和未来应用
因此,结果表明,挠曲电性可能是导致暴风雨期间闪电的电势产生的一种可能解释。
该团队的研究人员已经在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旨在将冰的这些特性应用于实际应用。虽然现在讨论潜在的解决方案还为时过早,但这一发现可能为开发以冰为活性材料的新型电子设备铺平道路,这些设备可以直接在寒冷环境中制造。
来源:科学汇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