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轮中美博弈的新阶段,恐怕不止大家当前看到的这些东西,它的历史意义更为重大,既是此前博弈的延续,又是新阶段里攻守易形的具体表现,里面的内涵还是非常丰富的。
美国真的那么依赖中国的稀土么?这会不会是一次赢学叙事?
特朗普专门等了一天才暴怒表示要加征关税反击,真的跟稀土有关么?
这一轮中美博弈的新阶段,恐怕不止大家当前看到的这些东西,它的历史意义更为重大,既是此前博弈的延续,又是新阶段里攻守易形的具体表现,里面的内涵还是非常丰富的。
今天我们就先从稀土来切入,来慢慢给大家讲清楚这次新阶段博弈的内涵和特点,让我们开始吧。
这几天随着我国强化稀土相关技术和境外相关物项的管制,各种声音甚嚣尘上,有人说离了中国稀土产业链,全世界都玩不转了,有人说美国根本就没有那么需要中国稀土加工,别自嗨了,睁眼看看世界顺便反思一下吧。
那么到底中美之间关于稀土的博弈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把客观事实摆到台面上梳理一下就行了。
这次我们就从各个维度,完整地论证这个问题,以后如果还有人跟你在这个问题上叫板,你就把文章拍他脸上,别问我好使不好使,你拍就完事儿了,一拍一个不吱声。
好,我们先来澄清一个事实吧,那就是美国自己就是稀土矿物精矿的净出口国,所以它对“中国的稀土”确实没什么依赖。
诶,但某些群体也先别急着颅内高潮。
美国是不依赖矿物,可把稀土矿物原料转化成高价值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这方面,美国对中国是“十分依赖”的,其依赖程度恐怕超过某些人的想象。
因为我们说的稀土,不是稀土矿,而是“稀土元素(Rare Earths)”,是一组包含镧系元素(Lanthanides)在内的15种,外加钇(Yttrium)和钪(Scandium)在内的共17种金属和元素的总称。共分为轻稀土、中稀土、重稀土和类稀土四类。
这四类稀土元素在现代高科技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它们一般会用在——注意,我要开始报菜名啦——在电池、催化剂、玻璃、抛光材料、永磁材料、永磁体合金、核反应炉、核磁共振、永磁体稳定剂、磷光体、高温磁体添加剂、陶瓷、镭射、铝合金、燃料电池等方面。
根据美国2025年3月发布的《2025矿物商品摘要》(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25)显示,美国国内没有完全商业化的稀土分离设施,因此在涉及稀土化合物和金属时,美国的净进口依赖度非常高,部分稀土元素甚至达到了100%的进口依赖度。
比如美国的钇和钪在24年就是百分百依赖进口的。
其中美国国内钇化合物及金属的消耗量预计是500吨,但几乎都只能从中国进口,因为中国南部省份,包括福建、广东和江西,生产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钇。
同样的,在汽车、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极其重要的稀土磁铁,也几乎都来自中国。
比如北美和欧洲每年就需要采购近4w吨的稀土磁铁,几乎都得从中国买。日本在本土和越南投资的厂子也可以每年生产2.5万吨左右,但基本都拿去供应日韩的汽车制造业了,甚至还不够,还要从中国每年超过20万吨的产量里面边采购一部分,其中有很多被装配到中国工厂制造的电机和其他设备中,作为中国庞大制造品出口的一部分流向全球。
而亚洲之外的国家,每年,主要是德国和芬兰了,不足2000吨的产量就确实不够看了。
这还只是中国控制的全球大约70%的稀土开采、90%的稀土分离与加工、93%的磁体制造和99%以上的耐热磁铁三种关键稀土元素等等产业主导能力中的一部分罢了。
面对这样山崩碾压之势,欧美有没有想过像中国摆脱芯片的困境一样,靠自己的努力来摆脱关键战略矿物上的困境呢?
实际上是有的。
比如德国的VAC集团就计划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萨姆特启用一座年产能2000吨的工厂,但从美国速度来看,该厂需要一个18个月的培训周期,才能让美国员工上岗,也就是说,最乐观的情况去看,该厂也需要一年半之后才能提升产能。
比如加拿大的Neo公司在爱沙尼亚的纳尔瓦新建了一个初始产能2000吨,当前已经有部分设施按照5000吨产能标准配备的工厂,乐观估计,经过对东欧技术和俄罗斯矿产的整合,该厂三年后的产能可以达到2000吨。
又比如美国本土受到五角大楼资助的MP Materials公司正在快马加鞭地建设新厂来提升产量。该公司24年的氧化钕产量是1300吨,并号称到今年年底生产1000吨的钕铁硼磁体。这是个什么水平呢?这么说吧,该产品,我国18年的产量是每年13.8万吨,到了24年,产量是30万吨。
不得不说,欧美是真的挺努力了的。
但根据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关键矿产展望》报告显示,中国在20种战略性矿产中主导了19种的精炼产能,平均占市场份额约70%。此外,钽、钛、钒等矿物于其他国家而言,或缺乏可行替代品。
这情况,怎么说呢?网友们有句话就说得很贴切,当初我们没有钢铁,只有钢铁般的意志,如今我们钢铁那是真的不缺了,希望你们也有钢铁般的意志。
面对这一次管控,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关键矿产问题专家格蕾思琳·巴斯卡兰(Gracelin Baskaran)倒是说了句大实话,叫做“很明显,中方拥有足够的实力和筹码,不仅美国公司必须遵守这次新规,世界各地的公司也必须遵守。”
恐怕这很能代表欧美现在的主流判断了。
好,到这里大家应该理解我们在稀土元素领域是怎样断崖式领先的了,那么可能有些人要来问了,那美国能不能先暂停一部分稀土元素的采买和使用,重新整合产业链然后自己生产来摆脱我们呢?
如果稀土元素只在特定的领域有这样的作用,那么美国确实可以这样做的,麻烦的就是,稀土元素的应用太广泛了,美国没有时间窗口了。
我举三个领域的例子,大家就会很清楚了。
都说美国的霸权最粗的那根大腿是军事霸权,而军事霸权中最重要的就是海权对吧?
那稀土元素在海权领域对美军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根据五角大楼的数据,一艘美军最新型的核动力快速攻击潜艇,“弗吉尼亚”级潜艇,就需要9200磅,大约是4140公斤的稀土元素。而美国空军和航母舰载机的骄傲,F-35战机,一架就需要超过900磅,大约405公斤的稀土元素。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则需要5200磅,大约2340公斤的稀土元素。一枚战斧导弹则需要400克。
这就完了么?并不。
稀土广泛应用在制导、控制电机和制动器、电子战、定向能武器、武器瞄准、电驱动机器、雷达、声呐、化学探测等等领域,对美军的雷达系统、声呐换能器、集成启动电机、激光瞄准武器、干扰设备、区域拒止系统、捕食者无人机等等具体的领域造成决定性影响。
啥叫决定性影响呢?那就是没了稀土这些东西就非常难造,甚至要停产了。
如果军事产品的产量骤降甚至停产,那美国的军事霸权怎么维持呢?
所以没有稀土,美国霸权最粗的大腿,军事霸权,算是被废了。
那美国霸权的另外几条腿呢?比如科技霸权吧。
此前AI、机器人这些领域为了配合资本市场,给吹得全球独步,殊不知,其越是领先,对稀土的依赖越是巨大。
因为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中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制动系统全部都需要用到稀土磁材,一台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大约需要3.5千克的高性能钕铁硼磁材。
AI方面,则是从根子上受到了影响。
因为阿斯麦和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的半导体相关制造机器,其包含的精密激光器、磁铁和其它部分,尤其依赖稀土。
而芯片制造也不单是机器的问题,像半导体材料制备、表面处理及封装测试等环节,尤其在14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中,稀土更是不可或缺的。
这一下局面就很好玩了,借用网友的话,这叫做美国想断我们面包,我们直接把它的面给断了。
现在全世界有能力的国家都在想尽办法让自己成为率先获得技术领先优势的国家,这时候美国高科技领域的稀土一旦断供,让其错过了这个历史性的机会,那美国往后不说维持霸权了,它还怎么参加全球竞争?所以美国等不起啊。
最后一个领域,就是民生应用。
虽然看着好像和大国竞争没什么关系,但很可能却是最后决定大国竞争成败的领域,因为它事关每个老百姓。
还是以马斯克那些一度被搞成了信仰的产业为例,一辆特斯拉就需要大约1.5到3公斤的稀土,主要用于高性能电机中的永磁体。虽然此前23年特斯拉有号称下一代永磁电机将完全不采用稀土材料,但实际上目前特斯拉的高端车型依旧采用稀土永磁电机,以保障其高性能的需求。
当然,他的SpaceX由于是航天航空领域,更是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各种磁性材料,比如永磁合金,于是也绕不开中国的稀土产业。
另外像一些日常工业品,比如节能电梯和变频空调,就需要用到稀土。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欧美装空调那么贵,除了人工太贵之外的因素之一吧。
而当前的手机和显示屏同样都需要稀土材料。
那么如果民生领域的稀土材料断供了,美国人的生活恐怕就会下降不止一个档次,这时候且不说选票问题了,光是内部矛盾恐怕就不是零元购可以解决的,可如果想把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呢?高科技上没了稀土使不上劲,连军事行动都因为缺了稀土而没法行动,那这时候美国还存在脱钩中国稀土产业链,然后自己闷声发展属于自身的稀土产业的可能性么?
答案太明显了。
那美国可以一边跟我们谈一边暗度陈仓么?
这么说吧,当前全球稀土储量方面,中国是断档式领先的,1.3亿吨的探明储量里中国占了4400万吨,占全球的34%。
接下来是越南、巴西和俄罗斯差不多是中国的一半。而美国自己只有230万吨,是全球储量的1.8%,中国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不单总量不足,其开采和后续提纯也会有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呢?
因为稀土的开采和提纯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而美国和其盟友在环保开采技术上的发展是滞后的,其高昂的环境成本限制了它们稀土产业的发展速度。
其实污染大这一点,也是某些人很喜欢拿来说事儿的,言下之意就是说,哪怕承认你中国在稀土领域上很厉害了,但还不是用环境和污染换来的?然后就是那套什么小民尊严大国崛起的早古说辞,让互联网充满了欢快的气息。
中国在过去确实是这个问题的“重灾区”,但持续多年的投入后,中国通过技术升级和政策监管配合起来,现在绿色开采和回收循环利用等等技术的大力推广,已经成了行业发展的重点,稀土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单大大减少,甚至相比其它国家,成了竞争优势和行业壁垒。
所以这一趟分析下来,我想答案显而易见了。
美国就真的是那么依赖中国稀土产业的,这次中国稀土管制就是卡住了美国的脖子。这不是一次赢学叙事,而是实事求是的表述。
也正是因为稀土在中国方面的巨大优势,这次管制可以看做是中国继此前的地缘政治主动布局之后,在产业和技术端的主动出击。
而于中国一贯以来的博弈手法和段位来说,当我们主动出击之时,就是事情要起变化之始,也是中国开始积蓄大势的开端。
这几年的各种博弈中我们也应该明确能感知到,一旦中国开始起势,那么博弈的终局,似乎就已经注定了。
于是从这个角度去看,好像特朗普的暴跳如雷就显得非常合理了,毕竟作为世界霸主,过去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里,有谁敢这样跟美国叫板的?又或者敢这样叫板的,有谁现在还过得好的?
一个都没有。
所以对特朗普这个美国大总统来说,中国的反制,特别是像稀土这样是中国主动出击的,直接打到美国七寸的反制,可以说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他当然要怒,而且一定要是恼羞成怒才符合他的身份。
可特朗普真的就因为稀土而暴怒了么?如果是真的,就他的性格,还能有闲情逸致在美东时间9日,也就是国内时间10号的时候先低调处理,搞点空单,隔天才开始发千字小作文么?
这不符合咱们大总统的习性。
所以特朗普为何要做这样的表演呢?
这就是咱们下一期的重点了。因为这不单单是稀土的问题,也不是什么世界规则或者主导权的问题,而是一个客观上不得不短视的交易者,因产业回流的阶段成果与中期选举的迫在眉睫而到底要做怎样的表演的问题。
是不是不好理解?没关系,下一期我们会好好给大家分析的。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我们是域外编撰者,一群以笔撰商史的人,同志们,下期见。
来源:域外编撰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