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活动现场,来自全市6个县市区的11部优秀小戏小剧轮番上演,作品题材涵盖亲情伦理、乡村治理、反诈宣传、传统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以多元艺术形式讲述身边故事、传递民生温度。
10月16日,2025年泰安市小戏小剧擂台赛暨精品小戏展演在岱岳区大汶口镇明石桥畔精彩上演,吸引了众多村民及游客驻足观赏。
小戏“唱”时代,乡音传温情
活动现场,来自全市6个县市区的11部优秀小戏小剧轮番上演,作品题材涵盖亲情伦理、乡村治理、反诈宣传、传统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以多元艺术形式讲述身边故事、传递民生温度。
小剧《常回家看看》聚焦空巢老人情感需求,引发在场观众强烈情感共鸣,《防诈骗》紧跟社会热点,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揭露常见诈骗手段;山东梆子《双争母》,通过传统戏曲形式诠释中华孝道文化;《天价彩礼》直面乡村婚嫁陋习,通过生动的剧情倡导文明婚嫁理念,推动移风易俗;《幸福食堂的幸福生活》以农村幸福食堂为背景,传递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生温度。“这些展演的节目非常精彩,很有意思,寓教于乐。希望这样的活动多来我们这里开展,我们都非常喜欢。”现场观众宋冬霞说。
经专业评审,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4名。“今天能参加这个比赛,大家都非常高兴。作品也很有看头,同时看到了其他精彩的演绎。”房村镇喜羊羊秧歌队团长白小娥表示,将创作更好的作品,展演给大家看。
匠心润乡土,非遗齐亮相
明石桥畔节目热闹开演,活动特别设置的非遗技艺一条街同样人气火爆。大汶口花边、裴氏玻璃反画、大汶口土陶、李氏锔艺、李氏筋骨膏等六项非遗技艺集中亮相,让游客与村民沉浸式感受齐鲁匠心。
各个摊位前人流涌动,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大汶口花边伞的制作技艺,绣线在水溶布上翻飞,针线灵巧穿梭,绣出带有大汶口文化元素的纹样,引得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
裴氏玻璃反画摊前围满了人,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裴敦安正在展示玻璃反面作画的绝技,让人连连惊叹;大汶口土陶摊位上,形态各异的陶器诉说着千年窑火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锔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则现场演示器物修复,破损瓷片经十几道工序重生为艺术品;李氏筋骨膏膏药摊位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介绍着古法配方,展现中医药的实用价值……非遗一条街将手工技艺展示与互动体验结合,让传统技艺走出博物馆。游客在小戏小剧之余触摸文化脉络,推动“大汶口手造”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大汶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搭建此类文化交流平台,鼓励文艺创作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让小戏小剧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
记者:冯子凝
编辑:乔雨晴
审核:晁彤彤
校对:实习生 王紫璐
来源:泰山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