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书相映 共忆英雄——媒体专访《沉默的荣耀》史实顾问郑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7 18:50 1

摘要:而这背后,是一位福州人长达二十多年追寻英雄的执着守望,是一众文艺工作者再现英雄的不懈追求,是一座城市对英雄精神的赓续传承。

近日

谍战剧《沉默的荣耀》

在荧屏上掀起收视狂潮

与此同时

修订再版的《冷月无声——吴石传》

又悄然登上书架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正在深情的回望中展开

剧与书

如光与影相互映照

共同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

将吴石、聂曦等福州籍英烈

于沉默中迸发的荣耀

铺陈于世人面前

而这背后,是一位福州人长达二十多年追寻英雄的执着守望,是一众文艺工作者再现英雄的不懈追求,是一座城市对英雄精神的赓续传承。

缘起:从空白处填补“空白”

提及《沉默的荣耀》中吴石等烈士的故事

郑立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作为福州市人大的一名工作者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

《冷月无声——吴石传》的作者

也是这部现象级热播剧的史实顾问

与吴石研究的结缘,始于2003年春天。

因从事党史研究工作,他受吴石将军在大陆的家属托付,开始接触这位长期隐没于历史帷幕之后的传奇人物。

“最初

关于吴石将军的公开资料

几乎是一片空白。”

郑立回忆

此后的2200多个日夜里,他埋首于故纸堆,在发黄的旧报刊中进行着大海捞针般的搜寻;他奔走四方,与每一位可能的知情者敞开心扉地交流;他深夜独坐,对着吴石仅存的遗墨与著述反复叩问、推敲。

2004年秋天,郑立专程前往北京香山福田公墓,在那座庄严的汉白玉墓碑前深深鞠躬。仅250余字的碑文,以“功垂千秋”四字概括了吴石波澜壮阔的一生。

“那时我便下定决心。”郑立说,“要让这位为民族统一大业血洒宝岛的无名英雄,彻底走出历史的迷雾,让他的英名不再隐遁于人间。”

从此,他踏上漫长而艰辛的创作道路。

历经八年打磨,《冷月无声——吴石传》严谨还原了吴石从北伐少年到抗日儒将,再到深入龙潭、功垂千秋的潜伏英雄的生命轨迹,让世人第一次比较清晰地看到一个国家英雄的立体形象,该书迄今仍为国内关于吴石生平的权威专著。

正是基于此,《沉默的荣耀》剧组在七年前立项之初,便向他郑重抛出了橄榄枝。

“从研究者到剧集的史实顾问

这于我而言

是缘分,更是挑战。”

郑立说

赋能:用史实扎牢剧集之基

《沉默的荣耀》创作历时整整七年

剧本历经多次修改打磨

作为该剧的史实顾问

郑立为剧集提供的核心史实框架

源自《冷月无声——吴石传》中的扎实考据

成为这部艺术作品最坚硬的史实骨架

“我的角色更像是一个铺路者。”郑立表示。他的传记作品早在剧组筹备之初,就成为了创作团队必备的参考资料。

剧中吴石在渡江战役前后传递关键情报、聂曦从容就义等核心情节,均以《冷月无声——吴石传》中的详实记载为蓝本。

创作团队秉持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从他的著作中汲取养分,将文字转化为影像的力量。

正是剧书相生,成就了剧作源于真实又合理、艺术化呈现的高品位。

郑立的潜心研究为创作划定了历史的边界,而艺术工作者则在“大事不虚”的框架内,通过“小事不拘”的艺术手法,让历史人物更加血肉丰满。

《沉默的荣耀》自开播以来

凭借其严谨的历史态度

与精湛的艺术表达引发广泛关注

央视、文汇报

《传媒内参》等给予高度评价

称之为“国产谍战新标杆”

底色:福州风骨+英雄之光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福州人

生于斯、长于斯

在参与这部剧制作过程中

就如何将福州元素融入剧情

多次向剧组提出建议。”

郑立介绍

荧幕上

热气腾腾的鱼丸

肉燕所散发出的市井烟火气

以及那枚温润却肩负重任的寿山石……

这些远不止是简单的地域符号

它们更是英雄精神与故乡文化之间

割舍不断的纽带

吴石出生于福州仓山区螺洲镇,聂曦等烈士亦是这片英雄土地的儿女。

郑立在传记中曾详细记述了吴石少年时在闽江畔苦读、青年时于家国危难中毅然投笔从戎的往事。

剧中,吴石故居作为重要的情感承载场景多次出现,那青砖黛瓦、幽深庭院,仿佛至今仍回荡着英雄少年时的朗朗书声与立志救国的豪情。

随着剧集热播,位于螺洲镇的吴石故居,已迅速成为福州市民与八方游客追寻英烈足迹、缅怀革命精神的“红色打卡地”。

来自湖北的游客柳女士的感言代表了众多观众的心声:“只有亲自站在这片土地上,才能真正感受到,英雄是如何从福州这座充满底蕴的城市走出,一步步迈向历史舞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荧幕里,那榕树的摇曳风姿,那碗中的鱼丸与肉燕,象征着福州人外柔内刚、坚韧而又细腻的品格;那方用于联络的寿山石,不仅是一件信物,还暗合了吴石名字中的“石”字,质地坚贞,寓意深远。

“这些经过精心提炼的细节呈现

让观众真切地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感知到英雄其实从未远离

他们就生长于这片

我们共同生活的土地。”

郑立认为

福州作为英雄吴石的故里

其独特而深厚的地域文化

为《沉默的荣耀》注入了

不可复制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回响:历史照进了现实

《沉默的荣耀》开播后

收视数据一路领跑

创下央视八套黄金档纪录

在郑立看来

这股席卷全国的热潮

是当代社会对英雄精神

对理想信念的深切呼唤与集体共鸣

一位来自上海、年近八旬的周奶奶,在观剧后专程辗转来到福州吴石故居。

她含着热泪对采访她的记者表示:“我的父亲当年也是隐蔽战线的工作者,这部剧里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想起家人共同经历的那些提心吊胆又无比坚定的岁月,太真实、太不容易了。”

类似的反馈,在剧集播出后还有很多。

郑立深有感触地说:“英雄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部剧和传记形成一股合力,让尘封的历史从书本里真正走进大家的生活,完成了与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精神链接。”

随着剧集影响力持续扩大

中共党史出版社对《冷月无声——吴石传》

适时修订再版

新增补的珍贵文献

进一步凸显了吴石在情报工作中的

关键作用与特殊贡献。

郑立说:“吴石、聂曦、朱枫、陈宝仓这些烈士,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剧书相映,就像搭建了一座通往历史的桥梁,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缅怀先烈、传承历史。”

展望:续写薪火相传新篇章

谈及吴石研究与文化传承的未来

郑立表示

目前的吴石研究仍有待深化

“由于两岸关系的特殊性

有关吴石及其战友的一些关键档案

迄今尚未完全公开

许多历史细节仍有待进一步考证与挖掘。”

他呼吁:海峡两岸更多的学者、机构,进一步系统挖掘与梳理以吴石为代表的福州籍隐蔽战线英雄群体故事,并积极推动这些宝贵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与整体性宣传。

“福州能孕育出吴石、聂曦等这样的杰出英雄,这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骄傲与福气。我们要用好这些珍贵的资源,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座城市的英雄传统。”郑立说,通过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更好领悟什么是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什么是心怀理想、不惧生死的大无畏精神,什么是坚如磐石的信仰力量,什么是凛然不屈、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郑立表示

他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借助

影视、文学、数字化展览、研学旅游等

更多元化的形式

让英雄的故事更生动地

走进校园、社区

成为城市生动的文化肌理

近日

《人民日报》刊发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创作谈

肯定我单位郑立同志对该剧的贡献

本剧故事距今70多年,时代、环境变化巨大,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史料,具备军事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和状态。为此,我和编剧团队搜集史料,阅读传记,查看老报纸、老照片,阅读上世纪50年代描写台湾的小说,观看以那个时期为背景的电影和电视剧,设法找到台湾和香港与此案相关的资料,了解那个时代台湾的风土人情,熟悉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冷月无声:吴石传》作者郑立老师提供了很多一手资料;于和伟老师和我们一起梳理剧本,使本剧情感戏的细腻度和情节戏的紧张度大大提升……该剧还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支持,非常感谢他们。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