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由教育部等11个部门会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郑州大学、郑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作为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青年学生创新活动,今年共有来自国内外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报名参赛。
10月12日至15日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2025)总决赛
在郑州大学举办
经过激烈角逐
我校在总决赛中斩获
金奖3项,银奖8项
学校获奖总数
入围现场赛总数
金奖获奖数
创历史新高!
首次获得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和产业赛道金奖!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由教育部等11个部门会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郑州大学、郑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作为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青年学生创新活动,今年共有来自国内外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报名参赛。
大赛启动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校党委书记宋迎东专题听取备赛情况汇报,党委副书记、校长殷敬伟专程看望备赛学生。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大赛筹备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三海一核”办学特色孵化培育重点项目,共组织开展项目培训200余场,模拟路演100余场。学校在黑龙江赛区中共获金奖45项、银奖59项、铜奖24项,获奖质量取得新突破。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国赛推荐及网上评审,最终11个项目入围总决赛现场,入围项目数量突破历史新高。
金奖团队
获奖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云耕智棚——寒地大棚AI管控系统引领者
项目组别:“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意组
团队成员:谭逸凡、付雪、周旭磐、邓博文、王一驰、任元杰
指导教师:张兰勇
项目名称:澜岳科技——纳米相调控高强韧异质结构钢的开发与应用
项目组别:产业赛道—产教协同创新组
团队成员:龚腾龙、郁永政、郝景伟、玄梓萱、周泓宇、周思念、曹江琪、赵光达、杜康、冯石开、陈磊才、时铭洋、卯至清、杨衡、张禹浛
指导教师:张洋、张中武、周莹、王灏元、孙利昕
项目名称:Vibration-friction nano generation-Self-powered sensing system based on TENG multimodal nano power generation(摩振纳能——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多模态纳米发电自供能传感系统)
项目组别:国际项目—本科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刘宸旭、杨天祺、丛士博、林谦逸、王一丁、杨朝旭、李知耘、赵禺赫、牛晟赫、李家硕
指导教师:史修江、田洋
银奖团队
获奖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锐影长弓——国际首创仿生潜空跨介质航行器
项目组别: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武鋆熠、王浩阳、刘玄烨、李思琦、叶奕航、陈瑞燚、任鹏、曹博凯、潘勃文、葛轩麟、林丹阳、王岩、高泽惠、甘英岐、邵楠
指导教师:曹建、付金宇、刘永超
项目名称:浪拓智船——自主可控船舶性能智能预报工业软件引领者
项目组别: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韩嘉懿、何家祺、吴佳霖、霍文华、宋李怡宁、郭骞宸、刘相伯、袁嘉璐、梁淑轩、尤光裕、杨广熠、王翔、梁涵朔、马嘉卓、王佳晖
指导教师:韩凤磊、王超、刘永超、汪春辉
项目名称:“氢探”科技——新一代核电氢气高效稳定取样装置
项目组别: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宋世明、王福阳、闫界池、包庆涵、符钧、张辰福、张佳奕、朱禹翰、张晨耀
指导教师:周艳民、谷海峰、孙中宁
项目名称:海渊星链——深远海分布式水声通信定位一体化网络系统
项目组别: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李汇哲、刘兆丰、付雁冰、张宝胜、纪晓峰、李宣泽、杨瑜婧、赵龙飞、高金童、邵琦、曹驰、向傲然、王杨河、王浩宇、刘娜
指导教师:周锋、乔钢、孙宗鑫、马璐、聂东虎、白仲鑫、张淑娟、王玮哲、乔兵
项目名称:智海慧眼——多源全景舰载视觉感知系统
项目组别: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周文涛、徐昊、陶佳麒、李晨铭、王润田、高必钦、曾道辉、马顼晗
指导教师:蔡成涛、乔人杰、周莹
项目名称:大展弦比飞机颤振视觉光流计算成像测量技术
项目组别:产业赛道—产教协同创新组
团队成员:庞成、党萌萌、熊雪芬、魏纯真、曾林燕、黄家坤、朱坤硕、梁璐沂、卢文正
指导教师:单明广、刘磊、王建锋、张晨琦、钟志、于蕾、刘彬
项目名称:Ocean Explorer-The World's Leader in AI Multi-beam Detection Sonar Based on Large Model Fusion(海洋探索者——全球AI大模型多波束探测声呐领导者)
项目组别:国际项目—本科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聂骁健、赵然、文艺卓、孟楸凯、王新阳、宋欣桐、唐曦文、李承泽、孙浩然、刘雨喆、赵熙盟、王熠、周梓坤、彭学圣
指导教师:于晓阳、刘汶欣、洪长昊、周天
项目名称:Nuclear Heat Pioneer-International Leader in Flash Evaporation-Driven Temperature-Rising Atmospheric Pressure Intelligent Nuclear Heating Systems(核热先锋——闪蒸驱动的增温型常压智能化核能供热系统国际领跑者)
项目组别:国际项目—本科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申旭晨、郭子祺、袁一、冯晨博、高咏嘉、阚学琛
指导教师:丁铭、郭泽华、孙建华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学子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坚持以支撑学科建设发展为导向,抓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持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更多“敢闯会创”的新时代青年创新人才。
撰文 | 王思雯
信息来源 | 校团委
排版 | 陈光远
编辑 | 董昕瑶
责编 | 李颖超
审核 | 吴丹丹
来源:微言校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