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官媒已表态“退不退全凭她自己”,而全运会名单同时官宣了全红婵将打女单和女双,她开学第4天被网暴的风波,到这一步算是得到最硬的回应
官媒已表态“退不退全凭她自己”,而全运会名单同时官宣了全红婵将打女单和女双,她开学第4天被网暴的风波,到这一步算是得到最硬的回应
教室窗户开着,风把纸页吹得轻轻响,她戴着校徽从教学楼走到训练馆,一路被手机镜头跟着
9月13日,她作为新生代表站上暨南大学的开学典礼,笑得有点羞涩,灯光照在胸口的校徽上亮了一下
谁也没想到,四天后,几张照片把她推到舆论风口,评论区里先是体型,再到学历,连和前辈打招呼的礼节都能被挑出刺来
9月13日,她作为新生代表站上暨南大学开学典礼的舞台,四天后照片被传开,质疑铺天盖地
有说“胖了认不出来”,有说“体育生听不懂课”,还有人把她和队友硬生生对立起来
你能感觉到那种熟悉的网络节奏,先放大一帧角度奇怪的图,再丢几句“听说”“据说”,然后情绪迅速堆起来,仿佛围观成了正义的一部分
冷静下来,其实答案很简单
她的身体长大了,不是“走样”,这是所有女跳水运动员都绕不过去的生长发育
高敏在一次采访里说,女孩子过了一个年龄段,体脂、力量、重心都会变,比起“减不减重”,更难的是心理关,能不能在自我形象和竞技状态之间找到平衡
高敏在采访里说,女运动员最难熬的是心理关,我认同这句话
一想到池水的味道、冬天露天跳台的风,想到她从7岁就在湛江的台上往下跳,这一关她走得并不轻松
有人拿“拍摄角度”当笑柄,但事实是,镜头会说谎
远焦压缩、侧光影子、衣料反光,都会让人看起来“更壮”
随后权威媒体发声,提醒大家别被角度和器材误导
我看了几段现场视频,走动着拍的那种,身体曲线和比例就正常很多,它提醒你,网络世界是有滤镜的,也有偏差
教练团队也给出明确态度——她在备战全运会,训练不打折
这话不是豪言,是节奏
她今年5月因为脚伤复发退出全国冠军赛,当时一堆“是不是要退役”的声音冒出来
运动员的身体像一本账,疼痛、恢复、训练量,每一页都要对上
今年5月她因脚伤复发退赛,引来“要退役”的传闻,如今的报名信息已给出答案
到了10月,官方报名出来,名字清清楚楚地写在那里
10月,全运会官网公布她将出战女单和女双,这就是真正的状态回击
至于学历,别把偏见当常识
国内对顶尖运动员有明确的升学通道,专项测试、综合评价、保送直招,都写在明面上
至于学历,国家对顶尖运动员本就有明确的升学通道,质疑“走关系”是对体育制度的无知
你说她能不能听懂课,我更想问一句,大学是不是只接纳一种才华的学生
她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让国歌响起的那一刻,难道不值得一张校园的课桌吗
把队友陈芋汐拉来对立,更是对事实的伤害
她们在巴黎肩并肩拿下双人金牌,很多人只记得领奖台的笑,但不记得那种互相托底的信任
她们在巴黎奥运会一起拿了双人金牌,是彼此成就的搭档
竞技体育里从来都有你追我赶,状态前后脚、分差一厘米,但那不是你死我活的故事,而是“你抬我一手,我再把你推上去”
那天在校园里,前辈来了,大家打了招呼,拍了合影,短短的视频被反复播放
有人盯着“礼貌”两个字做文章,我更愿意看人和人之间的松弛感
体育人相互致意,不需要标准化台词
年轻人紧张,前辈会帮她解围,这才像一个队伍的温度
教室里她坐在中间的位置,书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资料
老师讲到一半,她低头记了几笔,摸一摸笔帽,像所有第一次进大学的18岁孩子
训练馆里又是另一条线,起跳、翻腾、入水,反复到肌肉麻木
公众人物不是公众财产,她可以选择在课堂里安静做笔记,也可以在泳池里把每一跳练到心里发麻
你看不到的那些小时候的冬天、那些脚趾缝里的白皮,正撑起她现在的选择权
这场争议也提醒我们,网评不是没有边界的
法律人士已经反复说过,恶意侮辱、捏造事实攻击个人名誉,是要担责的
键盘上轻轻一敲的评判,在真实的训练馆里都要用一次次入水去抵消,这不公平,也不应该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句话不该只出现在新闻里
我还想到郭晶晶
她当年因为“脸圆”“话少”“动作不花”,被说过“看点不足”
后来呢,雅典、北京的金牌,把所有“看点”变成“绝对实力”,退役之后读书深造,如今在国际赛场当裁判长,依然靠专业立住了
个体的成长路径不一样,但“用时间和成绩把话说满”这件事,真的有穿越性的力量
全红婵眼下的路,看起来也在往那个方向走
与其围观一个18岁女孩的体重秤,不如学会为她的选择留白
人总要长大,身体也是
我更在意的是,她有没有被允许慢一点地长大,哪怕慢一点,也别被吼着跑
官媒那句“退不退、学不学,全凭她和团队”很硬,也很暖,它像一把伞,给她在雨里多挡一会儿
我知道有人会说,公众人物就要承受更多
可“承受更多”不等于“可以随便伤害”
当我们讨论一个人的身材时,其实也在投票我们更想要一个怎样的体育世界,是把人按成模板,还是给人空间做自己
如果你也在泳池边看过晨练的第一跳,那声“溅”的回响会告诉你,真正的难,是对自己的那一关
这场风波的终点从来不在评论区,而在赛场
一到十一月,全运会的枪响,很多话会被水花吞掉
等她站上全运会跳台,水花一合,喧嚣就会自己散场
而她要不要继续跳、跳到哪一年、读什么课、选什么方向,最终都该由她自己说了算
来源:我的方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