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5日,四川雅安石棉县高速服务区内,一名网友的惊呼引爆网络——一辆房车旁,两个幼童在地面爬行,其中一人赤身裸体,行为动作竟如犬类般前扑后仰。视频截图迅速传播,评论区瞬间炸锅:“这是虐待吧?”“孩子父母在哪?”“这算哪门子教育?”
10月15日,四川雅安石棉县高速服务区内,一名网友的惊呼引爆网络——一辆房车旁,两个幼童在地面爬行,其中一人赤身裸体,行为动作竟如犬类般前扑后仰。视频截图迅速传播,评论区瞬间炸锅:“这是虐待吧?”“孩子父母在哪?”“这算哪门子教育?”
事件发酵后,当地警方与民政部门迅速介入。警方通报称,涉事家庭“无异常”,孩子由监护人全程陪伴;民政局则补充,该家庭信奉“回归自然教育”,经调查未发现贫困或虐待。但网友并不买账:“自然教育需要让孩子在高速服务区爬行?连衣服都不穿?”
矛盾焦点直指监护责任。视频中,两三岁的幼童不仅赤身裸体,更在人来人往的服务区地面进食,卫生状况堪忧。有儿科医生指出,长期爬行可能导致幼儿骨骼畸形,公共场所赤身更易引发感染风险。“这哪是教育?分明是拿孩子健康当儿戏!”
更令人震惊的是,据户籍地派出所透露,两名幼童“大的三岁左右,小的一岁多,至今未上户口”。这意味着,他们未来将面临就医、入学、出行等一系列难题。而根据我国母婴保健制度,儿童需定期接受体检与疫苗接种,但涉事家庭是否履行这一义务仍存疑。
“不体检、不上户,连基本生存保障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教育理念?”律师李敏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监护人必须保障儿童的生活、健康与安全。放任孩子处于危险环境,已涉嫌违法。”
视频中,幼童的“类犬行为”引发心理专家关注。北京某儿童发展中心主任王芳分析:“人类大脑发育依赖社会互动与文化输入。若儿童长期被隔离于正常社交环境,语言、情感与认知能力发展将严重受阻,甚至可能产生行为障碍。”
这一观点得到大量网友共鸣。“孩子不是试验品!自然教育是让孩子接触自然,不是把他们变成‘野人’!”网友@教育观察员 的评论获高赞。而涉事家长所宣称的“回归自然”,被指与自然教育本质背道而驰——后者强调通过自然体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而非刻意制造非人化生存环境。
事件持续发酵,舆论呈现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家长有权选择教育方式,外界不应过度干涉”;反对者则反驳:“教育自由不能凌驾于儿童基本权益之上!健康、安全、社交需求是底线,任何理念都不能成为失职的借口。”
法律界人士指出,我国《民法典》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均明确,监护人若未尽到抚养义务,造成儿童人身损害或权益受损,将面临警告、罚款甚至撤销监护资格的处罚。目前,当地民政部门已表示将“持续跟进”,但具体措施尚未公布。
“今天可以让孩子在服务区爬行,明天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在马路上睡觉?”网友@家长联盟 的质问,道出无数人心中的不安。事件背后,是公众对儿童权益保护的深切忧虑——当“教育创新”沦为监护失职的遮羞布,谁又能为孩子的未来兜底?
截至发稿,涉事家庭未公开回应。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由“赤身爬行幼童”引发的争议,已远超教育理念之争,成为一面照见儿童保护漏洞的镜子。
来源:河南经济报焦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