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古人的智慧不得不佩服,今年在南方就是如此,寒露节气的时候,南方多地还气温高达三十六七度,如同三伏天一样热!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古人的智慧不得不佩服,今年在南方就是如此,寒露节气的时候,南方多地还气温高达三十六七度,如同三伏天一样热!
而马上就是霜降节气了,大降温也来了。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作为秋冬交替的节点,不仅是气候的分水岭,更被农人视作粮食丰歉的“晴雨表”。在民间就有“早霜降来年荒,晚霜降粮满仓”的说法,那么今年是早霜降,还是晚霜降呢?霜降节气降霜好不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告诉大家的是,今年的霜降落在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三,中午11点50分39秒,这一时辰究竟算早算晚?大家接着往下看!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位,也是秋季的收官之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明确记载:“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它就十分精准概括了霜降形成的原因——此时“露凝为霜”的气候特征。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描绘出万物蛰伏越冬的生动图景。
有趣的是,古人对“霜”的认知充满辩证思维。《说文解字》称“霜,丧也,成物者”,既指霜带来的草木肃杀,也暗含万物成熟之意。
比如水稻“霜降获之”最佳,蟹膏也在此节达到肥美的顶峰,就连白菜、萝卜经霜后也会更甜脆。更鲜为人知的是,节气“霜降”未必真降霜,它本质是气温骤降的预警信号。
再来重点说一说“早霜降来年荒,晚霜降粮满仓”,它的核心在于“早晚”的判定,而在民间有三种常见说法。
一是看节气交节时刻,正午12点前交节为早霜降,之后则为晚霜降,今年霜降在11点50分,便属前者。
二按农历月份划分,农历九月上旬为早霜降,下旬后则为晚霜降。以此来看,今年也是属于早霜降!
还有第三种判断的方法,就是看初霜出现时间早晚,霜降节气前就降霜算早,而霜降节气后才降霜,就是属于晚霜降。
这些说法并非迷信,尤其是第三种说法,它是古人对农业规律的总结,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
早霜降意味着冷空气提前来袭,此时晚稻、玉米等作物可能尚未成熟,霜会中断其光合作用,导致籽粒不饱满,有数据显示初霜每提前1天,玉米产量约降1.2%。同时,早霜会冻坏秋播作物的种子和根系,还可能让害虫卵顺利越冬,来年病虫害更易爆发。
而晚霜降则给作物留足成熟时间,也利于土壤保墒,为来年丰收打下基础。
至于“霜降降霜好不好”,谚语早有答案。“霜降见霜,米烂陈仓”说的是霜降日降霜,预示来年丰收;而“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则警示早霜的危害。
另外还有一句老谚语,说的是“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则强调了,农历九月份霜降,这样时间还早,一般不会出现降霜,而如果十月份才交霜降节气,就会出现比较大的降霜了,这个也是古人长期观察的经验之谈!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农谚有地域局限性,多适用于黄河流域,且受气候变化影响,近30年初霜日已平均推迟5-7天!
而且在我国多数地方,正常情况下霜降节气是时候不会出现降霜现象,往往要立冬后,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甚至会更晚哦!
但是现在的气候不好说,极端天气多,特别是今年北方地区冷得早,在霜降的时候出现霜降,也是有可能的!
大家要做好准备,并且多关注天气预报!另外要提防的是今年可能会出现“冷冬”!
来源 根在农村公众号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莱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