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8 月,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在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正式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NIO Inc.)提起证券欺诈诉讼,将公司创始人兼 CEO 李斌及前 CFO 奉玮列为共同被告。2025年10月该起诉被媒体公布。
2025 年 8 月,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在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正式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NIO Inc.)提起证券欺诈诉讼,将公司创始人兼 CEO 李斌及前 CFO 奉玮列为共同被告。2025年10月该起诉被媒体公布。
GIC 凭什么起诉蔚来?
因为GIC是蔚来汽车的早期股东,早在2017年就开始投资蔚来了,并在2020-2022大笔增持,所以这次是以投资方的身份行使受托责任。这也是首例主权财富基金单独起诉中概股企业的案件,象征意义远超单一案件本身。
为什么要在美国起诉?
因为蔚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美国证券法的 “长臂管辖” 原则,只要证券在美国交易所上市,其财务披露和公司治理需遵守美国证券法的规定,美国法院就对相关证券欺诈诉讼拥有管辖权。而GIC起诉的依据就是蔚来违反了GIC 美国会计准则(ASC 606)。
此外美国有集体诉讼制度,允许投资者共同起诉,这对于 GIC 来说可以联合其他可能受到损失的投资者增加诉讼的影响力和成功率。且在2022年已经有对此问题的诉讼。
GIC 起诉蔚来的理由
诉讼的核心争议有两点:
一是蔚来独有的“电池服务(BaaS)模式”中收入确认方式。
该模式是用户买不含电池的车再向蔚能租赁电池。GIC认为蔚来在向蔚能销售电池时一次性确认全部收入,违反了美国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收入应在控制权转移给客户时确认”,由于蔚能实质上受蔚来控制,且电池租赁收入需要用户按月支付,此类收入应随着用户按月支付租金逐步确认,而非一次性入账。
二是蔚来对蔚能的实际控制程度。
GIC 指控蔚能并非独立公司而是受蔚来实质性控制的子公司。因为上个争议点中蔚来的解释是电池销售给蔚能时控制权已经转移,所以一次性确认收入是合理的。
GIC 的理由是
1. 蔚来持有蔚能 19.84% 的股份,恰好卡在 20% 这一可被推定控制的门槛之下。2. 蔚来通过应收账款及担保等方式,在蔚能中的实际经济利益占比高达55%。3. 蔚能的全部业务都依赖于蔚来,其电池种类、数量乃至租金价格均由蔚来决定。4. 蔚能核心和关键岗位的员工都由蔚来员工兼任。GIC认为蔚能符合美国会计准则ASC 810中关于可变利益实体(VIE)的认定标准,那根据规定蔚来必须将其纳入合并报表,如果财务数据合表,那么此前提前确认收入的操作将彻底无效。
GIC 起诉蔚来的原因
蔚能成立后,蔚来通过上述的会计计账方式,在2020年第四季度收入从 28.5 亿元骤增至 66.4 亿元,同比增幅达133%。GIC 指控称若按正确的分期确认方式处理,蔚来当时的业绩将大打折扣,其股价也难以在2021年年初冲上62美元的历史最高点。而GIC在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累计买入约5445 万股蔚来的ADS,按目前的股价,GIC最多可能损失了近20亿美元。所以GIC认为蔚来涉嫌证券欺诈。
GIC 的诉讼策略和影响
许多人可能无法理解GIC作为投资人,把蔚来搞黄了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要鱼死网破吗?
GIC 的起诉行为确实会对蔚来的股价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 GIC 持有的蔚来股票的价值。但GIC 此前曾对高通、默克、新基医药、晖致、英国石油等多家其曾投资过的跨国企业发起诉讼,指控这些企业的行为导致其投资遭受损失。例如:
2014 年起诉 BP 深水地平线漏油事件中的虚假陈述2020 年指控加拿大药企 Valeant操纵收入2021 年就专利药数据误导起诉 Celgene最终结果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最终多以高额和解告终。即使真的搞黄了,也可以根据财务欺诈的判决优先拿到赔偿。可以说GIC作为全球第六大主权基金,这就是它的风险管理策略,通过法律手段对冲潜在投资损失。从另一方面讲也说明GIC不再看好蔚来的未来或试图从中概股中脱钩。
GIC诉讼获胜的可能性
面对 GIC 的诉讼,蔚来方面的核心策略是将其定性为 "旧事重提"。2025年10月16日晚,蔚来回应称:"本案件不是新发生的事件,并非针对蔚来近期经营状况,源于 2022 年 6 月做空机构灰熊在一份做空报告中对蔚来的不实指控"。这其实有点顾左右而言它了。
2022年6月美国做空机构灰熊研究(Grizzly Research)发布过一个报告,质疑蔚来通过蔚能虚增收入和利润。于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做空报告所涉内容向蔚来发出问询。当年8月蔚来董事会独立委员会委托普华永道作为第三方,针对做空报告完成了独立内部调查,表示相关指控无事实依据。在蔚来凭此回复SEC后,SEC未采取进一步行动也未明确表示认可该会计报告。但GIC的正式起诉可能促使 SEC 重新审视蔚来的会计处理,特别是在 VIE 认定上如果SEC同意的话,蔚来在美国法院的裁决上将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位置上。
不过在2022 年9月,两名曾购买过蔚来股票的个人向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法院对蔚来及公司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提起两宗诉讼。2022 年 12 月 14 日,美国纽约南区法院将两起诉讼合并审理,并对蔚来要求驳回起诉的要求处于待决状态。
而GIC借此再单独发起的诉讼,虽因前述集体诉讼尚未结案被法院于 2025 年 10 月初裁定暂缓审理。但因出现新的诉讼会让法院关注并加快加一个诉讼的处理。而美国属于判例法国家,这让GIC可以此后凭此集体诉讼的结果为自己提供更有利的法律先例。
对蔚来的影响
股市:
GIC 起诉消息公开后,2025 年 10 月 16 日蔚来股价大跌,因为蔚来分别在香港、新加坡和美国上市,港股市场蔚来一度暴跌13%,不过此后开始收跌反弹。新加坡市场蔚来股价下跌 10.2% 。美股先是大跌超 10%,但此后又开始触底反弹。
投资机构:
摩根大通将蔚来股票评级从 "增持" 下调至 "中性",目标价从 7.00 美元下调至4.70 美元。高盛将蔚来股票评级从 "中性" 下调至 "卖出"。Bernstein维持市场评级,但目标价从 7.5 美元下调至5.5 美元。美银证券维持原评级,目标价从 7.5 美元下调至6.5 美元。华泰证券将蔚来评级下调,目标价降至4.64 美元。海通国际下调评级至中性"。对蔚来来说影响最大的可能是融资环境,在可转债市场上蔚来2026年到期的可转债转股溢价率在诉讼消息传出后急剧收窄,债券投资者开始要求更高的信用溢价,这意味着蔚来再融资成本将显著抬升,而这对蔚来这种高度依赖外部融资的公司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因为蔚小理这三家新能源汽车的头部企业,蔚来的财务状况是最差的。根据蔚来Q2的年报:
资产负债率高达93.39%。 流动负债 622.82 亿元,超出流动资产 97.74 亿元。现金储备 272 亿元,但应付账款是349.51 亿元。短期借款占总负债比达42%。过去七年累计亏损超过1200 亿元,平均每卖一辆车亏损约10 万元。总的来说,蔚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败诉,不仅面临财务重组和赔偿,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即使公司最终胜诉,其财务困境也难以在短期内改善。最终很可能需要政府出面帮蔚来挺过难关。
来源:青花大磁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