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6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商务厅副厅长梁勇在会上介绍了四川“十四五”时期消费发展的成就。
(消费日报记者 罗颖□黄慧孜)10月16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商务厅副厅长梁勇在会上介绍了四川“十四五”时期消费发展的成就。
据了解,四川四年来强化“政策+活动+场景”三轮驱动,出台《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加快培育“蜀里安逸”消费品牌的意见》《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等支柱性政策,举办了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味美四川”川派餐饮汇、川货电商节等标志性活动,创新打造120个消费新场景,推动消费成为经济稳增长主引擎,全省消费市场呈现总量升位、增速领跑的发展态势,连续四年年均增长7.4%,总量跃居全国第五位。
“以旧换新”政策精准发力,大宗消费稳步提升
高质量精准推进以旧换新,在全国率先建立“家电以旧换新信息系统”,优化“汽车置换更新服务平台”,综合成效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以来,全省汽车、家电数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换新量达1319万辆(件),带动消费超1327亿元,综合拉动比1:9.82。政策实施至今,累计吸引2.6万家经营主体参与,惠及消费者1300万人,家电参与门店数量5.4万余个、居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至180余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量中占比由2020年的4%提升至4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服务消费潜力释放
推动出台《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是全国第二个省级层面的地方菜系立法。实施“天府三名”(名菜、名厨、名店)品牌培育工程,培育省级天府名菜116道、天府名厨100位、天府名店106家。打造22个川派餐饮发展先行区,2024年餐饮收入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4%,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培育成都、遂宁、宜宾等家政产业园,推动家政服务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品质服务型”转型,带动就业约90万人;围绕银发经济,发放敬老爱老“重阳大礼包”,打造熊猫旅游专列品牌,自2021以来开行列车140余列,发送旅客约4万人次;赛事经济带动体育消费持续释放,仅2024年就举办汤尤杯等国际国内赛事近90场次,吸引参与人群超200万人次,拉动体育相关消费达450亿元。“川超”热血揭幕,60余个“第二现场”掀起观赛热潮,让赛事“流量”变消费“增量”。
抢抓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新型消费动能增强
电商直播、即时零售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数字消费占比显著提升。实施品质川货直播电商网络流量新高地专项行动,建立“直播好物库、直播人才库、电商企业库”。推动电商新业态高质量集聚发展,建成国家电商示范基地7个、省级电商新业态基地13个、数字生活消费新场景10个。“十四五”时期前四年,全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0.6%,直播电商销售额保持15%以上增速。推进“千集万店”改造,赋能县域餐饮、便利店、商贸中心等主体数字化转型,提升即时零售供给水平。在全国率先探索“交商邮供”融合模式,创建“交商邮”融合发展县10个,发展“交邮”合作线路881条,超1万个行政村设立“金通·邮快驿站”。
坚持“城市提品质、县域补短板”,城乡消费协同发展
大力发展首发经济,近年来,引进各层级首店超1600家,举办各类首发、首展、首秀活动超2500场。实施步行街改造提升、高品质示范步行街“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打造全国示范步行街1条、省级示范试点步行街42条。宽窄巷子步行街被列为全国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优秀实践案例。成都、绵阳入选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投入专项资金9.2亿元,支持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以及60个县,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累计建成县城商贸中心超500个,乡镇商贸服务中心超3500个,村级便民商店超11万个,实现商业网点乡镇一级覆盖率100%。
下一步,四川将继续把提振消费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打造新时代“川字号”特色品牌为牵引,出台政策、举办活动,进一步丰富消费供给,提升消费品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热点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