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执法人员刘陶军已对着智慧监管屏幕完成首轮船舶动态核查:“今日客滚船全部符合通航条件,新能源车专用舱位准备就绪。”另一位执法人员庞坚则在键盘上轻敲,实时同步着船舶动态——这是海南自贸港“咽喉要道”管理寻常又不可或缺的一幕。
10月14日清晨,在海口新海海事处的动态监控室里的屏幕上,代表客滚船的光点正平稳划过蓝色海图。
执法人员刘陶军已对着智慧监管屏幕完成首轮船舶动态核查:“今日客滚船全部符合通航条件,新能源车专用舱位准备就绪。”另一位执法人员庞坚则在键盘上轻敲,实时同步着船舶动态——这是海南自贸港“咽喉要道”管理寻常又不可或缺的一幕。
近日,这个日夜守护琼州海峡“黄金水道”的集体,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白天,他们顶着烈日穿梭在待渡场与船舶甲板间,核对船舶《航海日志》记录时做到逐页翻看,检查消防救生设备时坚持现场测试,哪怕船员说“肯定没问题”,也要亲眼确认才放心;夜幕降临,航班再多再晚,他们也会守到最后一艘应检船安全离港。
急难险重面前,他们是琼州海峡的“定海神针”。
10月4日,台风“麦德姆”携狂风暴雨而来,海南省发布台风一级预警,琼州海峡全线停航。在新海海事处值班室,一场与台风赛跑的防台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船长,请再次确认,你们的防台措施是否已经落实到位?主机、舵机、锚机这些关键设备工况如何?”庞坚拿着笔和本子,飞速记录下每艘船的反馈信息。在风声呼啸的背景音中,他们逐一呼叫辖区内计划离港避风的船舶。不仅要掌握每艘船的防台措施,还根据实时气象提醒船长规避风险。
如果说台风天的坚守是“守底线”,那么破解新能源车“过海难”,则是新海海事处“开新局”的担当。
随着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提速,新能源车进出岛需求激增,新能源车过海在节假日运输高峰时期更是“一票难求”。为啃下这个“硬骨头”,海口新海海事处处长张淅一边扎进国内外技术标准里,一头奔走于科研机构、船公司和汽车厂商之间,组织专家对解决方案进行多轮论证,每个环节都反复推敲。2024年9月,为了保证“绿源一号”新能源汽车专用运输平板货船尽快投用,他在船上钻机舱、核对图纸、查验规范待了整整两天,和验船师、船公司代表反复推敲船舶改造细节。
最终,琼州海峡新能源车运输实现从“混装”到“专班”再到“专船”的升级,日运输能力从不足1000辆跃升至3500辆。
“针对民生重点物资,我们还联合港航企业、客滚船舶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共同保障的高效联动机制,优化重点时段、重点物资过海‘绿色通道’,社会效益显著。”张淅说。
此外,海口新海海事处还将海事监管场景高效融入“二线口岸”通关流程,实现无感通关目标,助力全岛封关运作。
“琼州海峡是‘黄金水道’,更是‘民生通道’。”张淅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艘船平安、每批货顺畅、每个旅客舒心,为自贸港建设守好‘咽喉要道’。”
来源:时事评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