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虚假宣传”新认定标准:从“退一赔三”到“吊销执照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7 09:51 1

摘要:近期,海南某公司主播因在直播中虚构女主播人设(实际为随机男员工冒充),并伪造学员成功案例、办公场景照片,承诺“一个月赚不回学费全额退款”等虚假宣传内容,诱导消费者购买网络开店培训课程,涉及投诉金额巨大,被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最终处以罚款200万元并吊销营业执

近期,海南某公司主播因在直播中虚构女主播人设(实际为随机男员工冒充),并伪造学员成功案例、办公场景照片,承诺“一个月赚不回学费全额退款”等虚假宣传内容,诱导消费者购买网络开店培训课程,涉及投诉金额巨大,被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最终处以罚款200万元并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该案成为2025年《广告法》修订后直播带货领域“吊销执照级”处罚典型案例,凸显虚假宣传监管力度的大幅升级。

2025年《广告法》修订条款明确了虚假宣传的新认定标准与处罚梯度。其中第五十七条规定,使用“最”“顶级”等绝对化用语、“100%有效”等虚假承诺,或医疗、保健品广告中宣称“治愈率”“特效”等,均属虚假宣传。处罚方面,广告费用可计算的,处3-5倍罚款;无法计算或偏低的,处20万-10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直接吊销营业执照,且一年内不受理广告审查申请。

《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研究》课题组结合新规梳理出直播话术“禁区”清单:一是绝对化用语,如“最佳”“独家”“全国第一”;二是虚假承诺类,如“零风险”“无效退款(无明确机制)”;三是医疗保健领域禁用词,如“康复率”“祖传秘方”;四是误导性表述,如“政府指定”“免费(隐含附加条件)”。

课题组组长 王善文

课题组组长王善文指出,宣传内容合规审核需遵循五步法:第一步预审,运营团队对照禁用词清单初审脚本;第二步AI检测,通过话术监测系统扫描直播稿,识别潜在违规词汇;第三步人工复核,法务人员重点审核医疗、保健品等特殊品类宣传内容;第四步直播监控,实时拦截突发违规话术;第五步归档备查,将审核记录、修改痕迹保存至少2年。

随着监管趋严,直播带货已进入“话术即合规”的新阶段。商家与主播需以案例为警示,将广告法要求嵌入内容生产全流程,方能实现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老唐看风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