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胜会的区块链平台:从田间到“链上”,如何重塑中国农业价值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7 11:17 1

摘要:秋日午后,河北平原的稻谷被晒成一片金黄。老李蹲在自家院口,望着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稻谷叹气——“去年价就低,今年更没人收。”在传统农业体系里,这样的叹息几乎年年上演。农产品的价格,不由农民掌控;信息不对称、渠道冗长、品质难辨,层层压缩着土地的真实价值。直到“链上农

秋日午后,河北平原的稻谷被晒成一片金黄。老李蹲在自家院口,望着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稻谷叹气——“去年价就低,今年更没人收。”在传统农业体系里,这样的叹息几乎年年上演。农产品的价格,不由农民掌控;信息不对称、渠道冗长、品质难辨,层层压缩着土地的真实价值。直到“链上农业”这个词,第一次被人们在田间地头提起。

提出这个词的,是北京央信农业集团董事长吕胜会。一个从农业经济专业出身、在科研与企业间穿行二十余年的“科技农人”。他总是喜欢把农业比作一棵树:“根是土地,干是科技,枝叶则是市场。而中国农业要繁茂,必须让这三者重新接上。”他主导打造的区块链农业交易平台,正是这一理念的结果——一个将农产品从“田间”直送到“链上”的系统性变革。

在这个平台上,每一袋肥料、每一株作物、每一次灌溉,甚至农户的身份信息和田间管理记录,都会被录入区块链系统。农产品从播种、施肥、采收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留下“数字足迹”,消费者只需扫码,就能清楚看到这棵菜的“成长履历”。这种“溯源”功能,让信任重新成为农业的货币。吕胜会说:“农产品不是单纯的食物,而是一种可验证的信用资产。”

更重要的是,他让这份“信用”能被转换成价值。区块链平台不仅是记录系统,更是交易系统。通过与农产品交易市场、供应链金融机构的对接,吕胜会将“上链”与“上市”打通,让优质农产品有机会被资本市场认知,成为可投资、可交易的数字化农业资产。农户不再只是生产者,而成为参与价值分配的合伙人。

在示范农场中,生物鳌合提取技术与纳米技术的结合,让植物能更高效地吸收微量元素,减少化肥使用率的同时实现增产。每一片叶子,都在精准灌溉与智能算法的控制下生长。与此同时,区块链的数据流与作物的生长曲线同步更新,真正实现了“从分子层到市场层”的数字农业管理。

吕胜会的团队称这个系统为“农业生态中枢”——它不只是交易平台,而是一个整合生物防治、绿色肥料、智能管理的开放体系。企业、农户、科研机构、消费者在其中形成新的价值共创网络。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成为一条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生态增绿的“智慧链路”。

如今,这套模式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份推广应用,带动数万农户实现亩产提升与收入增长。更有意义的是,它让中国农业的话语权,开始从“生产数量”转向“数据质量”。在第五届中国特色镇智库圆桌会议上,吕胜会提出“技术赋能乡村振兴3.0”的概念:即以生物科技、纳米科技、数字科技三轮驱动,让农业不再是被动的产业,而成为主动的价值创造者。

他相信,未来的农产品将像股票一样被透明交易,像艺术品一样被精准溯源。农民的身份将从“卖粮者”变成“农业数据的持有者”。土地不只是生产资源,更是数据资源、生态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汇聚体。

从田间到链上,从泥土到代码,中国农业正在经历一场悄无声息却深刻的革命。而吕胜会,正以一位“科技农人”的姿态,把这场革命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