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4日,记者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和商户服务中心看到,有一台红色外观的AED,设备上方的科普视频正在循环播放AED使用方法。箱体上面贴有“急救设备,仅限紧急情况下使用”字样的黄色提示条,无需开锁扫码即可取用。
转自:邯郸新闻网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在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过程中,赢得宝贵的救援机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和商户服务中心投放的AED
10月14日,记者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和商户服务中心看到,有一台红色外观的AED,设备上方的科普视频正在循环播放AED使用方法。箱体上面贴有“急救设备,仅限紧急情况下使用”字样的黄色提示条,无需开锁扫码即可取用。
据记者了解,目前,邯郸市已在公共场所投放了340余台AED,这些“救命利器”正默默守护着市民的生命安全。
心脏急救利器就在身边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心源性猝死的人数持续上升,其中80%左右发生于医院外。规范操作心肺复苏并在短时间内进行AED除颤,能够填补院前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的“空窗期”,成倍提高心搏骤停院外抢救成功率。
“从‘邯郸120’公众号上,我们可以查阅到邯郸AED网点分布情况,还可一键导航到设备点位。如果呼救者拨打120急救电话,调度指挥中心接线员也会帮助呼救者寻找就近的AED设备。”邯郸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调度信息股副股长杨振杰介绍。
杨振杰说:“AED在主城区主要分布在龙湖公园、丛台公园、市游泳馆、学校、商场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各县区AED的投放位置主要分布在文化广场、汽车站、商超、学校、旅游景点等地。”
邯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2022年就把“在全市公共场所投放180台AED”列为十项民生实事之一。当年的设备投放点主要覆盖学校、商场、景区、公园、社区、文体场馆等人员密集、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近两年,新增的AED设备逐步投放在邯郸的大街小巷。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公共安全水平,也为市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四分钟时间可能不长,但它却可能成为挽救他人生命的黄金时间。邯郸的AED首次救人成功,就发生在成安县一中体育馆。
2023年底,一位市民运动后突发心搏骤停晕倒,情况危急。现场的5名体育爱好者轮流操作心肺复苏,5分钟取到AED及时为患者进行了除颤,7分钟后患者恢复心跳,9分钟后120救护车赶到现场将患者送医救治……万幸的是,一条生命被挽救!
杨振杰介绍,关键时刻让这台“救命利器”发挥作用,能找到是关键。邯郸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正在建设AED专用小程序,以方便使用者掌握全市AED分布情况。
急救知识应知晓
分秒之间,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成为救人于危难之间的英雄。一个会使用AED的人,便可能为一个生命带来重生的曙光。“救命利器”发挥作用,会使用也很重要。
如何识别心搏骤停?如何正确使用AED?邯郸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培训导师董媛媛给出了专业指导。
“人在心搏骤停后,5到10秒可出现意识丧失、晕倒在地,30秒可出现全身抽搐,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4分钟就会出现脑细胞死亡……AED不仅安全准确,而且易于使用。”董媛媛介绍。
董媛媛说:“如果发现有人晕倒,要立即走到患者身边,判断是否有意识、呼吸、脉搏。没有反应,则说明患者情况危急。请周边的人帮忙迅速拨打120急救,同时立即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实施心肺复苏术。施救者拿到AED之后,打开电源设备,按照指示贴上电极片,AED自动分析心律,然后按语音提示进行电击除颤。AED的使用很简单,就是‘开电源,听它说,照它做’。”
“贴电极片时,应将一片电极片贴在患者裸露胸部的右上方,另一片电极片贴在患者左乳头外侧。需要注意的是,在AED分析心律时,要示意周围人不要接触患者。另外,在AED除颤前,也不要接触患者。”董媛媛提示使用AED的注意事项。
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
2021年,为更好地开展急救知识公共宣教,邯郸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联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建成了邯郸市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基地,可以更专业、更系统地为公众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健康知识宣教。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AED设备功能,让安放AED附近的工作人员和公众在紧急时刻会用、敢用这台“救命利器”,邯郸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为安装AED的场所相关人员进行了规范的培训。
成安县逯先生能短时间恢复心跳,施救者的及时施救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参与施救的白艳领、胡为民、郭瑞萍就参加过当年成安县卫健局120急救指挥中心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学习了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方法。
“如果有人晕倒了,你会施以援手吗?”“必须的!”这是10月14日邯郸市第三中学急救培训讲座现场的对话。董媛媛从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创伤救治等急救知识切入,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向在校师生重点讲解了心肺复苏和AED的操作要点。
除了对相关人员进行较为专业的规范培训外,今年,邯郸市卫健委联合邯郸市教育局、邯郸市红十字会在我市中小学校师生间普及专业救护知识,提升应急救护能力。
最好的施救者,就是当时在现场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在意外来临时,“第一目击者”积极发挥作用,才能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多一些急救装备,多一些人懂得急救知识,就有可能拯救多一些的生命。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曹楚琦 文/影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