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零食市场生变:零食折扣店冲7万家,东南亚市场成为新蓝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7 10:30 2

摘要:前几天陪我妈去小区楼下的零食折扣店,她愣是装了三大袋零食才花50块,还边走边念叨“以前在超市买一袋坚果就差不多这价”。

前几天陪我妈去小区楼下的零食折扣店,她愣是装了三大袋零食才花50块,还边走边念叨“以前在超市买一袋坚果就差不多这价”。

这事儿看着小,其实正好戳中了现在中国零食行业的核心变化,不是市场不行了,是卖零食的渠道彻底变天了。

现在整个零食市场规模已经到1.1万亿了,但跟以前比,整体增长慢了不少。

不过有意思的是,不是所有渠道都慢,像零食折扣店就跟开了挂似的。

2019年那会还没几家,现在全国都快4万5千家了,有人算过,按现在的人口和需求,未来还能再开2万多家。

第一次逛这种店的时候就觉得,它能火一点不意外。

它直接从厂家拿货,中间没有经销商赚差价,比大超市能便宜不少,像我这种喜欢尝鲜的,买小包装也不心疼,这不就刚好抓住大家的心思了嘛。

而且现在折扣店市场也不是乱哄哄的,基本被两家给占了大头。

一家是“零食很忙”和“赵一鸣”合并的集团,另一家是整合了五个品牌的万辰集团,这两家加起来,差不多占了快三分之二的门店。

不过火归火,现在开这种店也没以前好赚钱了。

以前开一家店差不多一年就能回本,现在得两年,以后说不定要三年。

这也能理解,店开多了,竞争自然就激烈了,想赚钱肯定得花更多心思。

很多人觉得折扣店就是卖便宜货,其实不是这样。

这些店特别懂消费者的需求,比如会搞很多小包装的零食。

像我弟,他每次吃坚果都吃不完一大包,放久了还会潮,店里那种10块钱3包的小包装就特别适合他,每次都囤一堆。

还有散装称重的,想吃多少称多少,一点不浪费。

除了包装,供应链也是这些店的优势。

我之前跟一个开零食店的朋友聊过,他说他们都是直接跟上游厂家合作,比如跟湖南的辣条厂签合同,跳过了中间的经销商。

这样一来,成本降了不少,卖给消费者的价格自然就低了,比大超市能便宜四分之一左右。

而且这种模式效率也高,厂家生产出来直接运到店里,不用在经销商的仓库里堆着,零食更新也快,不会出现放了很久的存货。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折扣店现在很火,但也不是谁都能做。

我家附近之前开了一家小的零食折扣店,老板是第一次做这行,没什么供应链资源,拿的货比别人贵,卖的价格自然就没优势,没几个月就关门了。

所以说,想在这个赛道里活下去,供应链和成本控制真的很重要。

这边折扣店搞得热火朝天,另一边的传统渠道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记得我小时候,买零食不是去小区门口的杂货店,就是去大超市。

那时候大超市的零食区特别热闹,节假日都得挤着挑。

现在再去看,大超市的零食区人少了很多,货架上的零食也没什么新鲜花样。

我家楼下的杂货店更惨,老板说现在一个月卖的零食,还没以前半个月多,很多时候进的货都卖不出去,最后只能打折处理。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传统渠道的成本太高了。

大超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都不低,这些成本最后都得加到零食价格上,自然就没竞争力了。

杂货店则是因为产品太单一,都是些常见的老牌子,年轻人根本不感兴趣。

而且现在大家买零食越来越方便,楼下就有折扣店,手机上刷视频就能下单,谁还特意跑大超市或者杂货店啊。

有数据说,以前传统渠道能占八成的生意,现在一半都不到了,照这个趋势,以后占比可能还会降。

传统渠道不行了,电商渠道也变了风向。

以前我买零食都是上淘宝、京东,搜一下自己想要的,下单等着收货就行。

现在不一样了,我经常刷直播的时候,看着主播试吃零食,不知不觉就下单了。

比如有次刷到一个主播吃芒果干,她一边吃一边说“这个芒果干甜度刚好,追剧的时候吃特别爽”,我当时就觉得“哎,我确实需要这个”,直接就买了。

后来我才知道,现在每天刷视频的人比用购物软件的还多。

这些内容平台特别会营造场景,比如告诉你这个零食适合当下午茶,那个零食适合跟朋友聚会的时候吃,不知不觉就勾起了你的购买欲。

很多零食品牌也看准了这个机会,专门在这些平台上搞直播、做短视频,销量都不错。

我认识一个做零食代购的朋友,她说现在一半的订单都来自短视频直播,比淘宝还多。

不过也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在内容平台做好,我之前看到一个小品牌,搞直播,主播就只是拿着零食念配料表,一点意思都没有,看的人很少,自然也卖不出去。

所以说,想在内容平台做好,不光要选对渠道,还得会做内容,得让消费者愿意看,愿意买。

除了国内的渠道变化,中国零食还跑到国外去抢生意了,尤其是东南亚那边。

去年我去泰国旅游,在当地的超市居然看到了卫龙辣条,当时还挺惊讶的,没想到咱们的辣条都卖到国外去了。

后来跟当地的导游聊,他说现在东南亚很多人都喜欢吃中国的零食,尤其是辣条、坚果这些,觉得味道特别好。

之所以东南亚市场这么受欢迎,主要还是因为口味相近。

东南亚人也喜欢甜辣口,跟咱们的口味很搭。

而且那边的零食品牌没咱们这么多,竞争没那么激烈,中国的零食过去很有优势。

现在东南亚的零食市场虽然比咱们小,但长得比咱们快,估计再过几年,能占到咱们市场的三成左右。

很多中国零食品牌也看到了这个机会,开始往东南亚布局。

比如卫龙,在印尼开了门店,还根据当地的口味调整了辣条的辣度,卖得特别好。

百草味则推出了无添加蔗糖的坚果,符合当地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也很受欢迎。

不过想在东南亚做好也不容易,得了解当地的口味和消费习惯,不能直接把国内的产品搬过去。

比如有些东南亚国家喜欢更甜的口味,品牌就得调整配方,不然肯定卖不动。

面对这么多渠道变化,零食品牌要是跟不上,肯定会被淘汰。

像卫龙、盐津铺子这些大牌子,早就把折扣店、电商、海外市场都布局好了。

卫龙在国内的折扣店渠道占比很高,还往东南亚扩张;盐津铺子则在短视频上搞定制礼盒,专门针对直播场景设计产品,销量都不错。

现在做零食生意,光靠产品好已经不够了。

得知道消费者在哪买零食,喜欢怎么买,然后跟着调整策略。

比如小品牌,要是跟大品牌抢全国市场不现实,不如先把本地的折扣店渠道做透,跟当地的厂家合作,降低成本,一样能活得挺好。

要是盲目跟风去做海外市场,没做好调研,很可能会亏很多钱。

现在中国零食行业不是不增长了,而是增长的地方变了。

折扣店、内容电商、东南亚市场,这三个地方就是新的机会。

未来谁能把这些渠道玩明白,谁就能在万亿市场里当赢家。

就像我妈现在买零食只去折扣店,我买零食总在直播下单,咱们消费者的习惯变了,品牌要是跟不上,早晚得被淘汰。

毕竟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挑剔,不仅要零食好吃,还得买得方便、买得划算,谁能满足这些需求,谁就能抓住人心。

来源:律行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