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意,今天是个科普帖,不发表任何个人的观点,希望某些人不要应激。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已有许多人文学者通过语言学的研究和分析,对众多所谓的古希腊、古罗马"古代"文献展开辨伪。意大利学者洛伦佐·瓦拉(Lorenzo Valla 1407-1457)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注意,今天是个科普帖,不发表任何个人的观点,希望某些人不要应激。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已有许多人文学者通过语言学的研究和分析,对众多所谓的古希腊、古罗马"古代"文献展开辨伪。意大利学者洛伦佐·瓦拉(Lorenzo Valla 1407-1457)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君士坦丁赠予》这一重要文件因称教皇西尔维斯特因治愈了君士坦丁大帝的麻风病,而被赠予罗马及西罗马帝国的统治权,在中世纪时常被教皇用以主张世俗权力。瓦拉在对这一文书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其在语言、法律概念及历史细节上存在时代的错位,于是指出该文件实则是一份后世伪造的文献,并非真正的古罗马文本。
瓦拉的考据影响深远,他不仅从学术角度揭示了这份重要文献的伪造,更推动了当时对古代文本的重新评估。最后包括天主教枢机主教、教会历史学家凯撒·巴罗尼乌斯在内的教会学者也不得不承认《君士坦丁赠予》是伪造的,导致当时有一大波学者开始对所谓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本的真实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最早对西方历史提出系统性质疑的是法兰西学者让·哈杜因(1646-1729),他是耶稣会士,长期研究拉丁语拉丁文献与古代钱币。他发现许多被视为古罗马经典的文献中,有许多语言风格、用词短语和构造上都是不正常、错误且不符合真正罗马文学风格,甚至有很多段落逻辑上都不通。
此外他在钱币学研究中注意到,一些文献记载的历史事件并未在相应的钱币遗存中得到印证。这些发现使他质疑包括古罗马史实在内的众多古典文本的真实性,甚至提出古罗马可能从未存在的极端观点。哈杜因还认为希腊语《新约》文本并非原始版本,而是存在翻译偏差。
讽刺的是,尽管让·哈杜因的观点在当时虽未被主流学界接受,却为后世对西方古典文献乃至整个西史的批判性研究提供了理论的基础。在让·哈杜因之后,疑古思潮在近代欧洲继续发展,甚至一度走向另一个极端。
大英作家埃德温·约翰逊(Edwin Johnson 1842-1901)提出了更为激进的假说。他在发表的匿名作品中,断言耶稣本人及其任何使徒都不曾存在过。基督教实际形成于公元2世纪,这一点也侧面证明了西元纪年法中的公元元年并非耶稣的诞生年,而是从龙国历法中抄袭的(西元元年=西汉元始元年此为王莽篡权西汉东汉相交之际)。
约翰逊在其著作中认为从晚期古代到公元13世纪,这大约七百年的西方历史都从未真正发生过。相关文献与历史记录均为中世纪晚期(约13世纪)的本笃会修士系统伪造,甚至大英在15世纪之前的所有历史都是虚构的。客观来讲约翰逊可以说已经脱离了辩伪的立场,而成为最早"西方伪史论"者。
与埃德温·约翰逊同时代的瑞士作家罗伯特·鲍尔道夫(Robert Baldauf)则公开声称古希腊和古罗马从未存在过。他在《历史与批判》一书中指出,古典希腊罗马文学作品与后世文本之间具有高度相似性。他认为这并非文学传承的结果,而是由于它们出自同一批伪造者之手,进而他推断认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本身可能并不存在。
提到"伪史论"就不得不提起大俄学者尼古拉·莫罗佐夫(Nikolai Morozov 1854-1946)。在国内互联网围绕"西方伪史"的论争中,他常被不同立场者引为攻击对方的依据,因为他一度被定义为最早的"西方伪史论"者(实则不然)。他凭借自学的天文学对比西方史籍中的天象记录,认为其与真实星象严重不符,进而断言西方古代史纯属虚构或存在"年代错位"。
为了否定"蒙古征服俄罗斯"的历史,莫罗佐夫在未阅读任何龙国正史及天文学原著的情况下,仅凭零散的西方资料便轻率得出结论,包括龙国在内的10世纪之前人类历史皆为西方伪造,足见某些西方学者傲慢与短视。
来源:彬彬A看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