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云:从货车司机到“核桃大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7 09:39 1

摘要:从一辆运输车到年产值400万元的核桃油企业,从为母亲寻一口健康油到带动百余户乡亲增收,这位1983年出生的吕梁汉子,正用脚步丈量着从生计奔波到产业兴农的距离,以实干勾勒出从个人突围到乡村共富的路径,书写下一段青年创业的“硬核”故事。

初秋的吕梁山,沟壑间的核桃林还挂着零星青果。张锦云蹲在一棵老核桃树下,指尖抚过粗糙的树皮:“这树比我岁数大,前几年差点就荒了。”

从一辆运输车到年产值400万元的核桃油企业,从为母亲寻一口健康油到带动百余户乡亲增收,这位1983年出生的吕梁汉子,正用脚步丈量着从生计奔波到产业兴农的距离,以实干勾勒出从个人突围到乡村共富的路径,书写下一段青年创业的“硬核”故事。

从车轮滚滚到核桃青青

张锦云的人生轨迹,曾与家乡的核桃林并无太多交集。作为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他没受过高等教育,初中毕业后便为了生计搞起了车辆运输,走南闯北,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2020年,母亲罹患癌症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本就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为了陪伴母亲看病,张锦云停下了奔波的脚步,毅然变卖了赖以生存的运输车,辗转于各大医院。

也是在这段时间,由于母亲病情恶化,对饮食格外挑剔。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锦云在医院附近的超市里看到了核桃油,想起医生说母亲需要清淡又营养的饮食,便买了一桶回去试试。他先自己抿了一小口,又仔细看了成分表,确认清淡无刺激,才小心翼翼地舀了半勺,拌进母亲平日里难以下咽的稀粥里,轻声哄着:“妈,试试这个,对身体好。”看着母亲慢慢喝下拌了核桃油的粥,张锦云盯着油桶发愣:“老家漫山遍野都是核桃,咋就没人把它变成这金贵东西?”

彼时的张家圪台村,正陷在“抱着金饭碗讨吃”的尴尬里。早年间,柳林县当地企业家曾带领村民搬山填沟,种下8万余亩核桃林。受吕梁山独特的地理气候眷顾,核桃林一度是百姓的“生计所依”,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

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变化,核桃产业因粗放管理、产业链延伸不足、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陷入低迷,曾经的“金蛋蛋”变成了“粪蛋蛋”,乡亲们提起核桃只剩无奈,大量青壮年背井离乡寻求新的出路。

“这不是抱着金饭碗讨吃吗?”张锦云心中满是对家乡核桃林荒废的痛惜。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回乡创业,依托家乡的核桃生产核桃油,让家乡的核桃“活”起来。

认定的事,必须践行,这是张锦云的一贯作风。2021年10月,“云云核桃榨油坊”在一间旧窑洞里开张了。当榨油机转动时,整个村子都飘着核桃的清香。

从窑洞作坊到产业链条

可没多久,新难题就来了:本地销路有限,榨油剩下的核桃堆成了小山,乡亲们还在源源不断地送来新核桃。

“小打小闹成不了事。”张锦云咬着牙,把油坊赚的钱全投了进去,又找亲戚凑了笔钱,2022年深秋,新厂房的钢结构架起来时,他踩着脚手架往远处望——能看到自家老屋的烟囱,也能看到连绵的核桃林。“要做就做能让乡亲们信得过的事。”他给厂房定下规矩:设备必须亮堂,原料必须挑拣,工序必须记在本子上。

2023年,“山西云上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牌子挂了起来,自主品牌“颐脑牌”核桃油正式面市。生产车间里,智能化榨油设备正吞吐着核桃,低温冷榨的流水线在60℃以下运作,技术员盯着显示屏上的营养成分数据:“这温度能锁住9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传统热榨营养价值更完整。”

可光有好油还不够,得让更多人知道。于是,张锦云开始跟着年轻人学拍抖音,第一次直播时对着镜头说不出话,手里的油瓶都在抖。现在,他的账号里全是创业推广的日常:奔波在全国各地展会的身影、食品博览会上与客商洽谈的场景、农特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中介绍核桃油的画面,以及各地顾客的反馈视频。“颐脑牌”核桃油的线上订单从一天几单涨到几百单,线下专柜也从吕梁开到了大同、晋城、长治、临汾等地。

更让乡亲们踏实的是张锦云的“订单模式”。每年开春,张锦云就带着合同挨村跑:“不管收成多少,我全收,价格比市场价高五毛。”留誉镇的王老汉算了笔账:“往年核桃卖3块一斤,他给3块5,我家5亩地能增收2000元,够给孙子交学费了。”如今,公司每年收购150吨核桃,带动周边数十个村庄百余户增收,榨油剩下的油饼做成高档饲料,连“废料”都变成了收入。

这条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让曾经的“愁核桃”真正变成了带动乡亲增收的“金核桃”。

从“头雁”展翅到乡村共富

2024年的夏天,张锦云坐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室里,笔记本上记满了“产业链延伸”“品牌溢价”这些新名词。作为山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这个没读过大学的农村娃,第一次系统学习现代农业知识。

“原来核桃油还能做保健品、护肤品,咱的路走窄了。”他在课堂上拍着大腿,下课就给厂里打电话:“赶紧联系科研团队,咱得搞点新花样!”

现在的云上食品公司,早已不是当年的小油坊。标准化生产车间里,6脱提纯技术让核桃油清澈透亮;仓库里,儿童辅食专用油、孕妇营养油等细分产品堆成小山;300多家经销商的订单从全国各地飞来,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元。

产业做起来了,张锦云总想着反哺这片土地。作为柳林县蓝天救援队队员、红十字会会员,他常把利润的一部分投进公益:给特殊学校捐核桃油,给村里老人免费理发,灾害发生时第一个驾着救援车出发。“企业赚了钱,就得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这是张锦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更让山乡焕发生机的是人气的回归和产业的联动。公司现有职工二十余人,大多是附近村民,从核桃筛选到车间质检,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同时,企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包装、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了“小核桃”撬动“大产业”的良性循环。“以前在城里打零工,现在在家门口剥核桃、在厂里当质检员就能挣钱,谁还愿意跑远?”村民老张的话里满是笑意。

吕梁山的风,吹过挂满青果的核桃林,也吹过张锦云布满老茧却握得住未来的手。从货车司机到“核桃大王”,张锦云的脚步从货车驾驶室迈向了产业链的前端,从窑洞油坊踏上了共富的坦途。

这不是一个人的传奇,而是新时代乡村大地上无数奋斗者的缩影。当“头雁”领航的翅膀掠过群山,当实干的种子在乡土里扎根,当更多人循着“金核桃”的光芒回归,乡村的未来必将如核桃林般繁茂,乡亲们的日子也定会如压榨出的核桃油般醇厚绵长、香飘万里。记者 韩笑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