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世典是土生土长的保山腾冲人,2009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电子商务专业,2016年一次广告创业失败让他亏损80万元,陷入人生低谷。
10月17日
是“国家扶贫日”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随着过渡期结束
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衔接
将进入新阶段
云岭大地上的乡村振兴
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
而是藏在一个个普通人的实干里
一个个发生在云南的创业故事
藏着乡村振兴的“密码”
共同拼成了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模样
他,卖“牛干巴”卖到千万年销
杨世典是土生土长的保山腾冲人,2009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电子商务专业,2016年一次广告创业失败让他亏损80万元,陷入人生低谷。
2019年,一通来自家乡上勐连村的电话改变了杨世典的人生轨迹,村干部描绘的农村电商前景,彼时正在安徽考察电商的他,毅然决定带着学习成果返乡创业。杨世典最终锁定了传统美食——牛干巴。公司成立后,夫妻俩从牛肉的砍块、腌制、风干,到网络直播、装袋包装等都亲力亲为。大量回头客涌向直播间抢购牛干巴,2024年公司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大关。
据了解,杨世典正与腾越街道合作打造“村播学院”,计划三年内培训500名农村主播。他表示,“我要让每个村民都能通过手机直播,把家乡的好东西卖出去”。
她,在纸上开出“幸福花”
玉康坎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勐海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玉康坎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曼召村,手工造纸技艺有800多年的历史。2020年,这名“90后”傣族姑娘从城里回到曼召村创立公司,想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我们引进设备不是要取代手工,而是解决传统工艺的局限。”玉康坎说,以前傣纸颜色单一,现在通过添加天然染色剂、新鲜花瓣,结合激光打标和烫金技术,可以在纸面做出精致的图案。
在玉康坎的带领下,村里已开发出包装用纸、手提包、礼盒、纸扇、灯具、装饰画等60余种产品,为傣族传统造纸技艺打开了新大门。近两年,曼召村傣纸年产量达到1000万张以上,全村年收入超1000万元。
他,让辣椒“甜”到心里
文山州文山市秉烈乡文山壮乡苗岭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泡椒厂负责人马杰超熟练地核对椒农们带来的辣椒重量,并当场通过手机转账付清货款。
在泡椒厂生产车间,经过第一道风选的小米辣由全自动清洗机洗净后,分拣工挑出优质辣椒,随后进行称重、灌汤、真空封口……几十名工人各司其职,一会儿工夫一袋袋泡椒便制作而成。
据马杰超介绍,工厂每天收购近30吨辣椒,根据订单规格,按批次来制作泡椒。产品有100g、500g、1000g等不同规格、40多个品种,腌制45天后,便会售往全国40多个地区。泡椒厂不仅让椒农的辣椒有了好销路,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据介绍,2024年泡椒厂产量3000吨,产值800余万元,今年预计产值2000万元。这样的产业规模,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精准发力。
她,种下一株“神仙草”
5小时直播平台卖出6000多单,成交额60.8万元。看着自家产品石斛原浆的首次直播成绩单,耿马四方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公司”)负责人詹林钱心中满是感慨,从2003年种下第一棵铁皮石斛开始,公司终于赶上了数字营销的快车道。
2003年,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引进四方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落阳村通过土地流转建成石斛产业基地700亩。詹林钱介绍,公司致力于深耕石斛基地建设,目前已形成集研发、组培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业态产业发展模式,吸引周边500多农户就近就业,同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铁皮石斛600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23年11月铁皮石斛被国家正式纳入药食同源目录,“这一改变将带动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的迭代升级。”谈到未来詹林钱信心满满。
他,种的西梅比鸡蛋大
“今年是西梅挂果的第三年,前期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都做得很到位,加上雨水充足,挂果率比去年更好,大果非常多,最大的比鸡蛋还大。”楚雄州武定县万德镇牛多村山里红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忠山,边熟练地打包边高兴地介绍。
2020年,王忠山承包了牛多村100多亩荒山种植西梅,几年来逐步扩大到200多亩。因为土质好,营养跟得上,加上他坚持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不打药、不催熟,种出来的西梅不仅口感好、甜度高,而且颜色艳丽、果形饱满,深受市场欢迎。
王忠山介绍,今年主要采用网络直播和电商销售的模式,为了确保西梅的新鲜度,专门新建了一座冷库,从7月21日开园到8月份,已经接了近3吨的订单,预计产量能达到55吨有信心能卖到60万元。
她,手绘徒步路线成“诗与远方”
边玛永宗的家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果念村巴里达村民小组,这里地处梅里雪山南坡,从村里出发,可近距离观赏梅里雪山,途中还可解锁原始森林、冰川、溪流等多种景观。
边玛永宗为游客制作徒步手册 图源:新华社
2021年大学毕业后,她放弃在外地就业的机会回到家乡,着手设计户外徒步路线,经过不懈努力,她开发出了一条可以穿越原始森林、峡谷、河流的户外徒步路线,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神女峰和呐颂秋根两座雪山。
她将自己探索出的徒步路线以手绘的形式记录下来,每当徒步爱好者来到村子里,她都用手绘路线图展示徒步路线和注意事项。在边玛永宗的带动下,村民们积极加入到向导队伍中,一起打造乡村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昔日藏在深山的村落逐渐成为徒步圈的热门打卡地。
当前
乡村振兴的道路还在延伸
未来
会有更多的“普通人”
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
成为故事的“主人公”
让越来越多的云南乡村
书写出属于自己的“振兴密码”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