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河东区八湖镇,万达食品的车间里已响起流水线的轰鸣。红艳艳的草莓经过十多道工序,在零下35℃的速冻设备中瞬间“锁鲜”,这些“冻龄”果蔬将搭乘冷链专列,出现在日本的沙拉碗、欧洲的轻食盒里。这个看似普通的鲁南小镇,藏着个“隐形冠军”——这里的脱水蔬菜占据日本高
清晨的河东区八湖镇,万达食品的车间里已响起流水线的轰鸣。红艳艳的草莓经过十多道工序,在零下35℃的速冻设备中瞬间“锁鲜”,这些“冻龄”果蔬将搭乘冷链专列,出现在日本的沙拉碗、欧洲的轻食盒里。这个看似普通的鲁南小镇,藏着个“隐形冠军”——这里的脱水蔬菜占据日本高端市场90%的份额,年销售额达20亿元。
临沂的小镇“冠军产业”,从来不是偶然的爆发,而是扎根本土的精耕细作。八湖镇的蔬菜加工产业始于田间地头的“土特产”,如今已成长为拥有260条AD生产线、35条FD生产线的产业集群,从简单晾晒到航天食品研发,把一枚草莓的价值翻了十多倍。隔壁的汤头街道,鑫升食品把普通肉鸭做成了“文化IP”,开发出30余款产品,不仅日屠宰10万只肉鸭供应全球,还建了鸭文化博物馆,让古法风干肉成了高端伴手礼。这些产业没有追求“高大上”,而是把本地资源嚼碎吃透,走出了差异化的冠军路。
“冠军成色”里,藏着抱团发展的智慧。蒙阴县的肉兔产业曾是“散户单打独斗”,如今通过“联合社+龙头企业”模式,整合了6个镇街的37家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还请来“四雁”人才当职业经理人。在“孟良崮肉兔科技小院”里,移动兔舍、智能养殖技术让80多岁的杨老汉也能轻松养殖,入社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37个村集体年增收185万元。八湖镇更是把“抱团”玩出了新高度:56家食品企业组成“蔬菜联盟”,81家塑料企业扎堆做包装,16家文具企业抱团占据全国50%的考试夹市场份额,形成“一家强不如一片强”的产业生态。
政府的“搭台”,让小镇产业走得更远。沂南县辛集镇的伟腾食品公司曾愁于土地和工人,通过“沂蒙乡村振兴合伙人”平台发布需求后,很快找到合适厂房,还解决了50多人的就业问题。这个平台已撮合1.9万个合作项目,成为资源匹配的“月老”。八湖镇则用“链式招商”引来智能焊机企业,从电路板到整机生产全链条布局,年产焊机150万台套,成了省内智能焊机的“隐形冠军”。从政策扶持到平台搭建,政府的“精准滴灌”让特色产业长成了“参天大树”。
临沂的小镇“冠军”们证明,所谓“行业标杆”,未必都在繁华都市。像八湖镇的蔬菜、蒙阴的肉兔、汤头的肉鸭这样,扎根乡土找定位,抱团发展延链条,政府服务强保障,就能把“土特产”做成“大产业”。当一个个小镇都长出自己的“冠军产业”,乡村振兴的根基就会愈发坚实,沂蒙大地上的好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
来源:沂水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