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作偷走整个人生:90后的边界困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7 09:24 1

摘要:中国出生长大的90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物质条件大为丰富,又承袭了改开后父母一代的理想与勤奋,最大的90后已经35岁,职场上在向C位靠近,生活的重担也越来越显化。

我近两年的客户以90后为主。

在和不同背景的90后对话时发现,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他们的共性困境就是——缺乏清晰的边界。

工作、情绪、关系搅在一起,结果是精疲力竭却说不出原因。

中国出生长大的90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物质条件大为丰富,又承袭了改开后父母一代的理想与勤奋,最大的90后已经35岁,职场上在向C位靠近,生活的重担也越来越显化。

工作、生活的边界感,是这一代人最急需补上的功课。全职工作是一个人生活中非常大的一坨,绝不仅仅是8小时,也不止加上通勤、午休后的10小时。

你的情绪被邮件、内部外部、上下左右的沟通所影响,产生愤懑、挫败、忧虑、盘算,或搞好了是兴奋与狂野。

这些情绪不会随着下班而停止。你接下来的休闲方式、入睡时间甚至做梦内容都会受到影响。

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关注,是职场中人必备的技能,不亚于熟练掌握微软办公三件套和专业知识。

首先要明白从契约上来说,你的薪酬是按八小时设计。没有理所应当的996和007,那是你给雇主提供的“免费午餐”。

8小时之外再为工作殚精竭虑是白白付出的免费劳动力,会令你的薪酬贬值。

无论大势如何,我们自己要有边界意识,这能起到自我保护作用,知道何时处于过载,何时应该叫停。其次理解职场不是交朋友、谈恋爱的场所。

不需要投入感情去弥补亲密关系的需求。此处再次出现边界意识。职场能交朋友吗,能,但是小概念事件。

职场的人际关系更多是境遇性的,一旦抽掉职场这个共同空间,就如同釜底抽薪,各种爱恨情仇的小火苗很快就熄灭了。

离开职场一个月,一切就恍如隔世。感情越不附加竞争和功利因素,就越纯粹、真诚。而职场由于其注定的竞争和功利属性,所谓友谊绝大多数是塑料品,人走茶凉是毫不意外的结果。

90后极大地受惠于改开和WTO的成果,物质营养远比前若干世代的前辈丰富。

他们追求从事本职工作时的专业度。而专业度不仅表现在高效处理工作任务,更表现在时间和情绪管理的边界感上。

这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在职场上走得长远。定义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应该只是全职工作,更是工作以外的生活是否过得平衡,三观是否自洽,而这更加需要健康的情绪和充裕的时间。

一个人的全部生活只有工作,那工作的代价就太贵了,远远不是那份工资能覆盖。

自测一下,几个标志证明你是否已经被工作过载:

专注能力:能否迅速切换进入专注状态,不论是阅读书籍还是冥想,断网一小时不刷手机。

生活事务:能否按时处理生活中的关键事务,而不因工作导致的疲惫与焦虑而拖延。

睡眠质量:是否常因工作相关的梦境或焦虑而失眠。

情绪外溢:是否经常把职场的负面情绪带入亲密关系和家庭中。

身体信号:频繁头痛、胃痛、颈肩僵硬,却没时间看医生、锻炼。

成功不是靠牺牲生活换来的。我们在职场上习惯全情投入,越想面面俱到,越难以抽身。真正的成熟,是学会只说必要的,留白一些精力给自己。

别忘了:你已经不是那个需要不断讨好同事、小心翼翼应对领导、不断加班的自己。你有能力,也有资格,过完整的人生。

边界感不是冷漠,而是一种更高效、长久的自我保护。放下过载的工作情绪,你才能真正腾出手,去经营属于自己的生活。

现代人都不应该只有一个身份、一个头衔——斜杠人生是正途。只有当我们学会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切换自如,才不会被一份薪水掏空整个人生。

那么,你呢?下班后,你能不能做到把工作留在办公室?

来源:巴巴小修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