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兴途,何以成为“赶海”赢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7 08:34 1

摘要:一张小小的订单,是企业生命力、竞争力的有力体现,也藏着企业的成功秘诀,其厚度与重量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南湖发布和读嘉新闻客户端联合推出《订单的故事》系列报道,围绕一张张订单,以生动的故事讲述南湖区企业在科技创新、外贸拓展、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亮点,通过一个个事例

订单的故事

一张小小的订单,是企业生命力、竞争力的有力体现,也藏着企业的成功秘诀,其厚度与重量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南湖发布和读嘉新闻客户端联合推出《订单的故事》系列报道,围绕一张张订单,以生动的故事讲述南湖区企业在科技创新、外贸拓展、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亮点,通过一个个事例,展示南湖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小赵,今天要发到国外的机床,都装好了没?”

“您看,这都放好了,就等发车了!”

10月14日一大早,浙江迈兴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玲瑛踩着矫健的步子穿过车间,车间里贴有意大利、马来西亚标签的五轴联动机床正列队待发。金属外壳反射的微光中,那张编号“0001”的嘉兴首张民营企业执照在展厅里静静矗立。

从3台老旧车床到全球订单纷至沓来,这家位于南湖区大桥镇的三代传承企业,正用精密机床的轰鸣声书写着装备制造领域的“赶海故事”。

技术弄潮,在垄断壁垒中刨出“第一桶金”

“这台MTX-1250TC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光调试就花了整整三个月。”迈兴途新质部主管陈钦同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指尖在触控面板轻划。2023年的秋天,当京津冀一家航空航天企业带着复杂叶轮加工需求找上门时,迈兴途的研发团队正面临着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客户此前依赖进口设备,对国产机床的精度持怀疑态度。

这场“赶海”的起点,早在十年前就已埋下伏笔。21世纪初数控化转型浪潮中,董事长陈玲瑛看着依赖进口的市场格局心急如焚:“核心技术攥在别人手里,就像在别人的海域里讨生活。”她力排众议,将年营收的10%投入研发,组建20余人的技术团队,在荆棘中开辟高端机床研发之路。为突破五轴联动技术,团队把实验室搬到车间,铸件经过两年时效处理防变形,主轴采用水冷系统控温,光核心部件就完成3轮优化,最终实现加工精度达微米级,比头发丝还细。

2024年上海数控机床展上,还在调试阶段的五轴机床意外引爆全场。“当时围着十几家企业问价,最着急的就是那家航空航天客户。”总经理朱彬回忆,客户当场签下3台订单,要求3个月内交付,比常规周期缩短一半。为赶工期,研发骨干带着铺盖住进车间,通过SIM智能系统实时监控生产进度,最终提前一周完成调试,设备加工效率比进口机型提升20%,成本却降低15%。这笔订单不仅让迈兴途敲开高端市场大门,更印证了陈玲瑛的信念:“技术就是赶海的船桨,划得够深才能闯远海。”

全球撒网,从“嘉兴0001”到国际订单链

“这批发往意大利的设备,说明书改了11版才符合欧标。”总经理朱彬指着成品区的机床介绍。2024年,迈兴途接到首笔欧洲贴牌订单,对方对精度误差要求控制在0.003毫米内。为满足标准,研发团队给机床加装全闭环光栅尺,通过五轴RTCP功能实现刀具中心点精准控制,最终检测报告显示误差仅0.0015毫米,远超客户预期。

订单的“涟漪效应”正在显现。今年以来,川渝汽车制造企业的批量订单、马来西亚能源公司的定制需求接连落地,外贸业务从零起步,已占公司营收的12%。在成品仓库,刚完成装配的五轴机床正进行最后检测,屏幕上Y轴±125毫米行程的运动曲线平滑如丝——这台设备将用于加工医疗植入体,其双主轴设计可实现一次装夹六面加工,解决了传统设备多次装夹的精度损耗问题。

“父亲那代赶的是民营经济的早潮,我们要赶高端制造的远潮。”陈玲瑛说。从1983年父女俩创办的五金厂,到如今拥有80余项专利的专精特新企业,迈兴途的“赶海工具”不断升级:ERP系统打通产销链路,CRM系统精准对接客户需求,微信小程序实现售后服务实时响应。今年前九月,公司新签订单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5%,成为名副其实的“订单增长极”。

满载机床的货车驶离厂区。这一幕恰如40年前,陈玲瑛父女骑着三轮车送货的身影。从南湖畔的小作坊到全球高端装备市场的参与者,迈兴途的“赶海故事”还在续写,那些奔涌的机床主轴,正带着三代人的匠心,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来源|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 何金妹

责编|朱婷

审核|鲁赟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在看”,会慢慢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哦。如果您关注我们的权威信息,请将“南湖发布”加为,每次阅读完后别忘记点下和“哦。

来源:南湖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