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母网10月1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权立通 通讯员 刘晓静 吴旭 胡斌)昨天上午,福山区臧家庄镇马陵冢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产业园玉米种植区,大型联合收割机的驾驶舱里,操作员专注地按下启动键。瞬间,大马力发动机发出低沉的轰鸣,一片片玉米秸秆应声倒地,一组组摘穗
水母网10月1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权立通 通讯员 刘晓静 吴旭 胡斌)昨天上午,福山区臧家庄镇马陵冢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产业园玉米种植区,大型联合收割机的驾驶舱里,操作员专注地按下启动键。瞬间,大马力发动机发出低沉的轰鸣,一片片玉米秸秆应声倒地,一组组摘穗辊以每分钟800转的速度旋转,将饱满的玉米从秸秆上剥离,金色颗粒如瀑布般装到卡车上。
入秋以来,福山区紧扣“ 收、种、管”等环节,全力保障“三秋”生产有序推进。
抢抓时机保秋收
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以来,全区累计降水量达78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42.6毫米。10月份以来,全区平均降水总量100.6毫米。对机械作业、烘干晾晒及小麦播种等工作带来一定风险。”福山区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士介绍,自9月30日启动“三秋”生产工作以来,区农业农村局通过建立“日调度、周汇总”机制,聚焦玉米、大豆、花生等收获进度及小麦播种面积,扎实推进“三秋”生产动态监测,及时研判天气变化和生产进度,积极协调解决收获延迟等问题。
他们大力宣传应对“三秋”大范围降雨技术指导意见和晚播小麦“四补一促”相关技术,统筹调配372台大中型拖拉机、10余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和小麦播种机等农机装备,组建1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储备农用水泵9.4万台套,为秋收秋种工作高效推进提供坚实保障。截至10月11日,全区7.15万亩秋粮已收获6.1万亩,进度达85.3%。粮食作物方面,玉米应收6.05万亩,已收5万亩,进度82.6%;大豆等其他作物收获进度均已完成或接近尾声。经济作物方面,花生应收3.6万亩,已收3.6万亩,进度100%;苹果种植9.1万亩,目前进入摘袋期,他们指导果农加快摘袋,同时抓住少有的阳光天气做好果面上色和防日灼。及时推进梨、葡萄等作物适时采收。
科学高效抓秋种
确保衔接有序
福山区农业农村部门和各镇街从三秋生产开始就全面摸清、随时调度“ 三秋”物资供需情况,保证秋播种子、农药、化肥、器械等物资充足供应;他们大力推广“四适两压”(适墒、适量、适深、适时播种和播前、播后镇压)晚播技术,落实增施底肥、种子包衣等措施,确保苗全苗齐苗壮。
积极推行高产优质抗病小麦品种“烟农999”和“烟农5158”,指导农民前抓时机,适期晚播,确保不会对后续生长和产量造成影响。
精细管理促秋管
确保全年丰收
他们密切跟踪雨情、汛情变化,力争对降雨落区范围、持续时间、强度等级实现更早预判、更准把控;对低洼易涝农田开展拉网式排查,做到“积水即排、 涝情即除”;坚持“分类抢收”“适期晚收”相结合,积极协调解决农机调度、烘干晾晒等问题,全力加快秋收进度;协调保险机构启动灾情勘查定损,最大限度减少因灾损失,有效稳定农户收入预期。
福山区坚持“种子落地、管字上马”,及时指导农民及早落实田管措施,做到早管细管;定期组织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治理等活动,确保农资供应安全充足、市场稳定;同时,切实抓好旱涝灾害应对、病虫害防控等工作,为丰产丰收打牢基础。
来源:水母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