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简约”论文被引超2000次,超80%引用来自中国学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7 09:32 1

摘要:今年早些时候,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的病理学家马克·哈鲁什卡(Marc Halushka)在查阅文献时偶然发现,一篇2018年发表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


今年早些时候,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的病理学家马克·哈鲁什卡(Marc Halushka)在查阅文献时偶然发现,一篇2018年发表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的微RNA综述,标题简单到只有“MicroRNA”一个词,却已被引用超过2000次。这篇长度普通的综述为何获得如此超常的关注?调查发现,其高引用率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条学术灰色产业链。

通常情况下,学术论文的被引次数与其质量、影响力和发表时间密切相关。然而,这篇标题极其简洁的微RNA综述,在短短几年内就获得了2000多次引用,让专家感到“震惊”。


更令人疑惑的是,领域内权威学者发表的更早、更全面的微RNA综述,引用次数反而远不及这篇“简约版”综述。


进一步分析显示,在谷歌学术上搜索“microRNA”,这篇论文恰好排在搜索结果首位。这种搜索排序优势可能是其高引用率的关键因素。这也使其处于“论文工厂出品”的高引用区。

病理学家Marc Halushka指出,他最初是在审阅一篇明显出自“论文工厂”的稿件时注意到这个异常引用现象的。他推测,那些对微RNA领域了解有限、但需要引用相关综述的论文作者,可能直接选择了搜索结果中的第一条文献。


支持这一推测的数据显示,在引用“MicroRNA”这篇综述的2046篇论文中,已有18篇被撤稿这些撤稿通知大多提到了数据重复和同行评审问题,而这些理由通常暗示文章涉嫌论文工厂出品


miRNA被认为是生物学“中心法则”之外最根本的生命调节机制,对生物体的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然而,“撤稿观察”指出,该领域的文献已经成为论文工厂活动的“重灾区”。研究人员经量化分析发现,该领域论文的撤稿率高于其他相关研究领域。


2021年,“撤稿观察”曾报道过一篇引用该综述文章的论文撤稿事件。该论文于2020年发表于《国际免疫药理学》期刊,作者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撤稿声明指出:“作者承认,在未充分完成研究工作的情况下就发表了该论文。


更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引用这篇综述的论文发表在几家特定的期刊上。引用量最高的期刊是MDPI旗下的《国际分子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共52次引用该综述次数次多的期刊是Taylor & Francis旗下的《生物工程》Bioengineered,有39篇,该杂志今年因未能有效清除论文工厂内容而被科睿唯安的Web of Science索引除名。在7月暂停了新稿件投递。

Grimes对引用该综述的作者所属机构进行分析后发现,引用频率最高的20所大学全部位于中国。超过80%的引用来自中国研究机构的作者。


当Grimes联系了20篇引用该综述的论文作者,仅有一位作者回复。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Bailin Niu解释了他们引用的原因:“我们引用它,是因为它是一篇简洁、广受欢迎的综述,概述了miRNA在免疫和过敏疾病背景下的生物学功能,我们认为这对于不太熟悉该领域的读者来说,是一篇有用的背景入门资料。”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卫生署生物样本库主任、论文工厂研究专家詹妮弗・伯恩(Jennifer Byrne)指出,论文工厂可能已将这篇综述的引用纳入可重复使用的论文模板中。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引用该综述的论文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相似性,或者许多引用“显得不合理”。


伯恩强调,由于这篇综述“专业性较强”,其引用应该更多出现在“证明实验方法或讨论结果局限性”时,而非作为微RNA研究的一般概述。


“如果作者只是投机取巧地选择这篇综述作为miRNA综述的示例,那么我们可能也会看到一些相关性不高的引用,这些引用与论文工厂的参与无关。”她补充道。


这一现象揭示了当代学术研究面临的新挑战:算法排序如何影响学术引用行为?在论文工厂与算法推荐的共同作用下,学术引用不再纯粹基于文献的质量和相关性,而可能被搜索排名和模板化生产所扭曲。


对于科研工作者和期刊编辑而言,这一案例提醒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异常引用模式。反常的高引用率可能不再是影响力的体现,而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信号。


信息参考来源: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5/09/17/why-has-this-microrna-review-paper-been-cited-more-than-2000-times/?open_in_browser=true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91674917315932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1/08/12/authors-admit-they-published-the-paper-without-completely-studying-their-work/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67576919321320?via%3Dihub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43661825000210

免责声明:

信息来源于retractionwatch,提及人名均为音译

对于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

本公众号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请勿更改原文内容及格式!


本文来源 “撤稿资讯” 官微


来源:科研评议

相关推荐